“火急火燎的,怎麼回事兒?”

李嗣興坐在涼亭的臺階上。

張震單膝跪地,佩佩則站在不遠處欣賞瀑布的風景。

“殿下,從銅壁關剛剛傳來的訊息,太子殿下不見了.”

“什麼,太子不見了,平陽侯和馬國春幹什麼吃的?這麼多軍隊還保護不了一個小娃娃?”

李嗣興的眉頭緊鎖,有沒有這個太子殿下其實也不是太重要,但是,將太子給弄丟了又是另外一回事兒。

“殿下,同時不見的,還有黔國公家的小姐沐芸瑞。

屬下懷疑他們是知道了前方大勝的訊息之後,跑去告知永曆皇帝了.”

“哼,真是幼稚!”

李嗣興有些無語。

他自己也是一個十三歲的少年,自然知道這個年紀的中二少年,最是固執。

“張震派出得力人手進入蠻莫,去將人給我找回來.”

李嗣興下令道。

“是,殿下.”

不管出現什麼樣的事情,都不能分散李嗣興的精力。

現在他要全身心地投入道工坊區的建設中,鑄造貨幣、製造商品、打造火銃,富國強軍,沒有這些基礎,拿什麼跟韃子鬥?至於什麼皇帝、太子,什麼大義名分,在這些事情面前都顯得微不足道。

……銅壁關南面的羊角山上,一個身穿黑衣的少女在山石間跳來跳去,尋找著道路,她還不時看看山上的太陽,確定著自己的方向沒有錯。

在她的身後,一個身穿明黃色金龍服的少年,手腳並用,艱難地跟隨著。

少年的體能顯然跟那個少女沒得比。

“讓你不要跟過來,非要跟著,現在好了,本姑娘還要停下來等你.”

沒有外人在的時候,沐芸瑞絲毫不會給這個太子面子。

就像是一個姐姐一般教訓著這個少年。

昨天晚上半夜,沐芸瑞趁著眾人酒足飯飽休息的時候,偷偷溜出了營帳。

因為銅壁關已經開始改造,城內原來的那些草房全都被推倒了,因此所有的人都是在山腳下紮營休息。

剛走了沒多久,她就發現身後有個小身影偷偷地跟著。

朱慈煊可能發育的晚,雖然已經十二歲,但是身高還不到五尺,而且還有些偏瘦。

而十四歲的沐芸瑞身高已經有五尺半,身材修長,已經像是一個大姑娘了。

“芸瑞姐姐,對不起,要不你先走,我會跟上的.”

朱慈煊在沐芸瑞的面前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倒是聽話的很。

“哎,真是沒用,你快一點,我答應父親要護你周全,自然不會丟下你,我們趕緊走,繞過了南牙關。

我們就能夠走路上了.”

沐芸瑞冷著臉說道。

…………蠻莫登鍾寺內,一個身形有些發福的中年男子,身著龍袍,正虔誠地跪在佛像前祈福。

“佛祖啊,佛祖,若是能夠保朕一家平安,朕寧願日日守在青燈古佛之前,侍奉佛祖您老人家.”

歷史上永曆皇帝在被吳三桂抓住之後,還在唸叨著願意出家,希望吳三桂能夠放過他一馬。

可惜了,別人都有機會活命,但是他們皇家之人是沒有任何活路的。

“施主,如若真的能夠放下過往,佛祖面前眾生平等,不失為一個好歸宿.”

這時一個慈眉善目的老和尚從大雄寶殿的側門走了出來,手中拿著一塊抹布,一邊擦拭著佛臺,一邊對永曆說道。

看他的表情神態,似乎完全將永曆皇帝當成了一個普通人。

永曆的身份,此人應該是知道的,畢竟皇帝昨天就入住了這座佛寺。

這麼多人住進佛寺,整個寺廟幾乎都裝滿了。

再說,他此時身上還穿著龍袍呢!“大師,朕心中不甘啊,朕雖然沒有什麼過人的才能,但是也算從善如流,沒有什麼大的過失。

為何就不能重振大明呢?”

永曆皇帝看對方跟自己說話漫不經心,反倒是不自覺對跟對方敞開心扉。

“你看看,這就是你為什麼總是有煩惱,一切煩惱的來源就是放不下,你也知道自己的才能不行,那麼就不要管,自然有有能力的人來管,如果那人也管不好,那就順其自然,一切都是安排好的。

既然抗爭沒用,又何必爭.”

這老和尚在後世的話,一定能夠收到很多躺平派的粉絲。

“我們輪迴為人,本就是佛祖的恩賜,來到這個世上,每一次呼吸、進食、飲水都是福報,你總關心那些煩惱的事情,不是辜負佛祖的好意嗎?那麼來世還不如輪迴入地獄或者為畜生,為草木.”

“大師,如何才能讓自己不關心這些煩惱的事情呢,朕根本就控制不住自己,我的臣子們希望朕成為中興之主,帶著他們中興大明,我的母后和妻子也希望我重新振作,保住江山傳給子孫.”

永曆皇帝覺得這位老和尚說的不錯,但是他是做不到的。

“你是否每時每刻都在呼吸呢?”

老和尚沒有正面回答永曆,而是問道。

“是的,大師,朕每時每刻都在呼吸.”

“那麼如果你呼吸不了,是否會難受呢?”

“這是當然,無法呼吸,哪怕只是一會兒,就感到胸漲難忍.”

“對啊,那麼能夠每時每刻都可以自由地呼吸不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嗎?”

“你將自己的注意力都放在這些幸福的事情上,每時每刻都能夠感到快樂,又如何會煩惱呢?”

“多謝大師指點.”

永曆皇帝似乎是想到了什麼?“大師,朕想要出家,佛門願意收留朕嗎?”

“出不出家,全在於心,而不在於型,施主若是想出家,記住貧僧剛才說的話,如果你能夠從每一次呼吸中都體會到快樂,到時候就算是出家了.”

殿外傳來了腳步聲,永曆皇帝轉頭看去,原來是李國泰領著馬吉翔走了進來。

當他再將頭轉過來的時候,那個老和尚已經不見了身影。

“陛下,思線土司已經準備好了船隻,我們可以出發了.”

馬吉翔說道。

永曆有些猶豫,他想要說出自己的想法。

“陛下,快一些吧,將士們都在等著呢?”

不過在馬吉翔的催促下,永曆皇帝還是走出了大殿。

等到一千多人的行營來到了江邊的時候,浩浩蕩蕩的船隊沒有見到。

太平江畔的碼頭上只有孤零零的三艘緬甸長尾船。

“這……”永曆皇帝一時語塞,這三艘船隻能坐下百八十人啊,剩下的一千多人怎麼辦啊?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昭武王朝

蘭陵明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