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國此時手中直控制的軍隊已經達到了三萬人,大將靳統武、馬寶、竇名望、高文貴、王璽、吳子聖等都是久負盛名的戰將。

而云南府的清軍,只有多尼手中的八旗以及線國安的漢軍,總兵力不到萬人。

另外,雲南府被清軍荼毒,百姓們渴望晉王能夠帶兵殺回來。

天時地利人和都在李定國一邊。

此時羅託正在貴州調兵遣將,準備支援對曲靖的進攻。

洪承疇卻提出要在貴陽留下足夠的兵力。

他已經看出來了,這次明軍的反擊不是孤立的。

根據從滇雲傳出來的訊息,明軍是從不同的點發動進攻的。

在貴州南邊,明軍甚至對廣西發動了反擊。

此時,整個貴州,清軍直接掌控的也只是沿著貴陽、鎮遠、安順、永寧、普安這一條東西通道。

而貴陽之所以能夠在整個貴州發展起來,就是因為此地不僅僅是東西通道的中心,更有一條通向北方播州、重慶的南北通道。

要是清軍丟了這裡,那麼整個貴州的清軍就喪失了退路。

羅托盤點了一下自己的兵力,最後只湊出了五千人馬。

不過他只要能過救出多尼就是大功一件。

其實他已經不奢望能夠擊敗明軍了。

反正朝廷攻略西南也不是第一次失敗了,上一次尼堪和孔有德兩位親王都戰死了。

這次多尼這個小娃娃領銜,要是能夠全勝才怪呢。

羅托領軍西去,洪承疇手下標營張勇領兵三千護衛,另外還有貴州提督李本深領兵五千鎮守地方。

而在北方的水西土司,南明黔陽王皮熊正在與土司安坤等人聯絡貴州諸土司商議一同起兵進攻貴陽。

會盟之上,李定國派出的使者當面宣佈晉王大勝清軍,不日就要收復雲南府的訊息。

實際上靠近西邊的土司已經知道了曲靖被那嵩帶領的明軍佔領的訊息。

眾人一拍即合,準備群起攻擊清軍。

正如洪承疇所料,貴陽此時已經處在群狼環伺之下。

李嗣興也要迎來他南下緬甸平原之後第一次真正挑戰。

永曆十三年四月五日,東籲王莽達喇在阿瓦城誓師,集結三萬大軍準備進攻佔領蠻莫的明軍。

諷刺的是,進攻明軍的誓師大會,永曆皇帝被邀請到現場。

司禮監掌印太監李國泰當眾宣讀佔領蠻莫的明軍是叛逆,緬軍是奉天討賊。

真是諷刺至極。

原本沐天波堅決反對此事。

他告訴永曆皇帝,不需要理睬緬人,即使拒絕他們,緬人也不會將皇帝如何。

但是馬吉翔和李國泰擔心自己的安危,極力勸說永曆皇帝妥協,同意緬人的要求。

實際上,永曆皇帝的心中也不情願,他已經知道了殺入蠻莫的是晉王的軍隊,要是下了這樣的聖旨,那麼今後那些軍人又將怎麼看他。

你都已經將人家定為叛逆了,誰還效忠於你啊。

但是永曆最大的缺點就是耳根子軟,膽子小,而馬吉翔最厲害的就是那張嘴了。

阿瓦城這邊的訊息很快就傳到了李嗣興那裡,他上次就讓那個孟族商人蘇馬幫自己帶了一些人南下。

經過阿瓦城的時候,就有人偷偷下船,在阿瓦城潛伏了下來。

正是這些人將訊息給傳了回來。

李嗣興在蠻莫只有八千軍隊。

有四千人還是剛剛徵募的,只訓練磨合了半個月時間。

好在那些分到土地的蠻莫人為了維護自己得到的土地,一個個心向明軍。

穿插、騰越二營的火銃手的數量都增加到了一千人。

這樣,李嗣興手中就有兩千使用燧發槍的火銃手。

這是一個多月來,工坊的大部分燧發槍產量了。

王應龍現在將手下分成兩波人,兩班倒,人停機器不停,日夜不息地生產,每天也只能生產兩百杆火銃,其中一部分送給了前線的李定國,剩下的都給李嗣興裝備手下了。

老官屯的稜堡在大量俘虜的參與下已經初具模型。

尤其是抵近河邊的炮臺。

定能讓緬軍片板無法過河。

李嗣興今天穿著一身綠色的短打軍裝,手中把玩著一隻象牙槍身的手銃。

這支燧發手銃有兩根槍管並排。

這是他自己在匠營幫自己打造的。

“謝健,這次你要以三千人阻擊緬軍三萬大軍,怎麼樣,怕不怕?”

李嗣興的身後跟著一眾明軍的將官,基本上大隊長以上的人都來了。

他們此時就是在現場進行一場軍議。

“殿下,不要說三萬了,就是五萬敵人,末將也能夠擋下.”

謝健抱拳說道。

“咦?你謝健什麼時候也學會說大話了?”

李嗣興笑道。

“末將並未說大話,殿下您看,江面現在已經被我炮臺封鎖,敵軍戰船無法透過,他們只能從下游登陸,但是下游並沒有合適的登陸場,他們從陸地前進,定然要先拿下我老官屯.”

“要不然,他們就要留守大量兵力在我城堡之外,而緬王親征,必然以穩妥起見。

定會先攻打我城堡,咱們這城堡並不大,敵人進攻再多的兵力也無法展開。

而殿下給我們配了兩百多門火炮,如此老官屯就如同刺蝟一般,再加上這精巧的稜堡結構,只要我老官屯的糧食足夠,末將就能夠一直守下去.”

謝健並沒有說大話,他已經分析了敵我之間的力量對比。

以及自己的優勢之所在,他也非常清楚稜堡的作用。

“謝健說的很好,諸位要記住了,以後的戰場是火器的天下,現在我們使用的燧發火銃還不能完全避免雨水的影響,但是隨著我們技術的進步,有一天火器也不怕水,再有我們這個稜堡就是為讓火器能夠充分發揮出作用.”

“位於稜堡星角上的火炮能夠讓守城的炮火延伸很遠,在雙方的火炮射程差不多的時候,敵人的炮彈就威脅不到城堡內部.”

稜堡的角都是實心的,而且受面很小,炮彈對這些位置的影響不大。

李嗣興趁機跟手下的將領們又補充了一下稜堡防禦的要點。

這次緬軍一共分成三路殺來,一部從阿瓦城北上,一路從木邦西進,還有一路從孟養南下。

木邦那一隊土兵,李嗣興並不擔心,因為木邦土司並不想幫緬人打仗,他們已經派人找李嗣興接洽,出兵只是做做樣子,不過他們也不想現在就反了緬甸。

李嗣興知道這些人是想觀望,最後誰贏了就投靠誰。

孟養在伊江的上游,他們對蠻莫的威脅還是比較大的。

李嗣興準備先阻擊緬軍主力於老官屯,然後打掉孟養軍,回過頭來再集中兵力進攻莽達喇的親征大軍。

如果將上次那三千人看做蠻莫的第二戰的話,那麼這次就是蠻莫明軍的第三場戰役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唐無仙

雨專晴

紛擾年間鴛鴦劍

雲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