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時內閣在他不在的時候,還能夠按照自己的預期向前推進,這讓李嗣興很欣慰。

這就是集權帶來的好處。

現在的戰時內閣都是晉王府的人,不再有皇黨和晉黨之爭。

這就是它能夠高校運轉的原因。

金維新這個人八面玲瓏,善作和事佬,非常適合做這個戰時內閣的負責人。

李嗣興出來之前將各部今後半年的工作計劃和目標都明確好了。

他們要是再不知道怎麼做就太無能了。

這就是內閣例會的好處,什麼事情都擺在明面上,沒有時間去勾心鬥角,去爾虞我詐。

大家都忙於做好自己的事情,有問題就拿到例會上來討論。

李嗣興帶著他們坐了一段時間,這種簡單直接的辦公方式已經被那些官員所接受。

這樣的效率在大明幾百年都沒有過。

……蠻莫城的校場之上,穿插營火銃甲大隊與乙大隊正在進行比賽。

剛才的裝彈比賽,甲隊贏了,射擊比賽是乙隊略勝一籌。

此時正在進行的是最後一場,槍支拆卸比賽。

騰越式燧發槍雖然結構上比後世的步槍簡單。

但是它的拆卸卻比後世的槍支還要困難。

尤其是那個燧發機。

第八銘作為甲隊的一名小隊長,又是隊伍中功勳最高的,代表整個甲隊出戰。

他有些緊張,想到這一戰能夠給甲隊贏來一頭肥豬,為自己贏得十塊銀元。

他強打起精神,準備全力以赴。

開啟套鎖,取下槍管,然後是燧發機,燧發機的每一個零件整齊擺開,最難的是彈簧和藥池的聯動裝置。

放下木製的槍托之後。

第八銘長處一口氣,對手還沒拆完。

他趕緊開始組裝,燧發機組裝的時候比拆的時候更難。

不出意外,第八銘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

整個甲隊都為他歡呼雀躍。

他們今天能夠多吃一頭豬了。

按照李嗣興的要求,軍營中定期會舉辦這樣的技能大比拼。

戰士們不可能一直訓練,他也不想讓自己手下的兵閒著沒事兒就聚在一起賭錢。

穿插營還是老兵居多,他們在自己原本的隊伍中多少都有一些壞習慣。

但是進了穿插營,他們就要以嶄新的面貌生活、戰鬥、訓練。

大比武能夠挑起戰士們的鬥志。

能夠讓他們將心思都放在提升自己的戰鬥技能上。

同時也能夠起到娛樂放鬆的目的。

因為李嗣興對軍隊改革伙食的行為,整個騰越地區的豬價都上升了很多。

寨民們以前飼養土豬都是過年的時候自己殺了吃,或者是做點燻肉。

很少有人買豬肉吃,有錢能夠在平時吃得起肉的人,也不會去吃豬肉,他們只會買牛肉、羊肉吃。

因此豬肉並不值什麼錢。

寨民養土豬也不會花太多的心思。

但是現在突然有人收購土豬了,大家都看到了其中的商機。

羅卜思寨是南甸縣的一個普通的小村寨。

因為有一百多戶人家,現在這裡被劃為十個甲,一個裡。

因此現在這裡又叫做羅卜思裡。

卜樹一家六口生活在這裡,他有一個老母親,一個婆娘、兩個兒子、一個女兒。

官府剛剛給他分了六十畝的口分田,按規定他可以擁有三十畝的永業田,不過要自己開墾,或者是從別人家多餘的永業田中購買。

他是傣人,以前並沒有姓氏。

但是新來的黨長到各里之後,就告訴大家要分地就必須做漢人。

漢人必須有姓氏,他們也不會取,這個漢人的黨長就幫他們取了姓氏。

於是大家就登記成漢人了。

實際上對卜樹這些底層的土人來說,能夠成為漢人再好不過。

他們以前也享受不到做土人的好處。

反倒是處處受到欺壓。

南甸原本也有一個土司老爺,底下各寨也都有自己的老爺管著。

他們只能給老爺們做佃農,一輩子都沒有自己的土地。

晉王的大軍來了,將有罪的老爺給抓了。

大老爺投靠晉王,被認命為縣令,但卻不管事。

縣丞老爺以及那些黨長現在直接管理寨民。

卜樹的母親已經六十歲,原本他準備按照習俗將母親送到山上去了。

但是現在不用了,他們家有六十畝田,種的糧食足夠全家吃。

要是沒了母親,官府還要收回母親的十畝田。

為了今年能夠有個好收成,卜樹必須加緊幹活。

妻子比他起的更早,熬了一鍋稀粥。

卜樹喝了一肚子粥湯。

推上自己的平板車,將主樓下的豬糞全部挖到平板車中。

準備運到自己的堆肥坑。

堆肥的法子是黨長交給大家的,到底是漢家的讀書人,什麼都懂。

在地頭挖一個大坑,將家中攢的糞便和野草、樹葉放進去嘔制一段時間。

然後撒到水稻田中,據說可以增產。

他小心地避開正在熟睡的母豬,這頭通體黝黑的母豬長的圓滾滾的,現在可是家中的寶貝。

母豬的大肚子邊上還趴著七八隻可愛的小豬仔子,小豬剛出生,還沒睜開眼睛。

要是以前,這些小豬崽子只能免費送給周圍的鄰居,自家養著還要花功夫。

山林屬於土司老爺,不給老百姓隨便放豬。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到處都有人收小豬崽子。

一頭小豬崽子可以換一百個銅板。

養大的大豬值一個銀元。

卜樹長這麼大連銅板都沒見過幾個。

所以現在他看這些小豬別提多精貴了。

“他娘,將孩子們喊起來去割豬草了,那個教員不是說了嘛,豬不要放養,關在豬圈中才能養的更肥.”

“他爹,孩子們上午還要讀書呢,可不能不去,讓他們下午放學去割吧.”

面板黝黑,頭髮凌亂的女人說道。

卜樹的老婆很能幹。

“那就讓他們回來的路上割,正好要去隔壁寨子,遠一點的地方豬草多一些.”

卜樹繼續道。

現在寨子裡的小孩都要到黨部那裡上學,有漢人的教員專門教他們說漢化,學習怎麼做漢人。

卜樹覺得有必要,他自己就不會說漢話,要是會的話,他也能做甲長了。

而且他的孩子至少能夠數清楚家裡有幾頭豬了,他都是到了很大的年齡才會這些的。

當然了要耽誤半天的幹活時間,好在妻子能幹。

“樹啊,你去河邊捉點鯉魚苗放田裡,我聽隔壁思家說,現在都流行在稻田裡養魚.”

卜樹的母親給他交代道。

“阿媽,還可以放鴨子呢,說是可以給稻田除草。

不過咱們沒錢買鴨苗.”

“要不賣掉兩頭豬仔吧,應該可以換十幾只鴨苗了吧.”

“那可不划算,十幾只鴨子哪裡能有兩頭豬值錢.”

卜樹老婆連忙否決掉。

卜樹感覺自己的腦子不夠用了,回頭讓孩子去問一下教員,讀書人肯定能算出來。

還是做漢人好哩,卜樹心想。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諜海獵影

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