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也是如此,吳子聖此人的勝捷營雖然比不上大定營、忠義營,但是在明軍序列中也算是比較強的一支軍隊。

吳子聖原本只是一屆書生,卻棄文從武,這在當時也是少見。

此人帶兵嚴謹,自己能夠以身作則,勝捷營在他的治理之下從不騷擾地方,所過之處對百姓秋毫無犯。

因此當他們到了蒲蠻關之後,與周圍的村寨相處融洽,形成了一同抗清的局面。

吳子聖知道清軍在府城駐紮的兵馬有八旗軍兩個牛錄,一共五百多人另外還有漢軍營一千人,新附漢軍一千餘人。

這些新附漢軍主要幫他們到周圍的村寨搜刮糧草,為害地方。

吳子聖透過百姓通報的訊息,伏擊了這股新附漢軍,然後挾持其將領,將自己手下的精兵混在新附漢軍中一起與他們押解搶來的糧草輜重回城。

在進入城門之後,混在新附漢軍中的勝捷營精銳突然發難,殺死守衛城門的漢軍營士兵。

隨即埋伏在外面的大軍殺進城中,進城之後,吳子聖打出了晉王的認旗,讓自己手下的明軍大呼卓布泰和吳三桂已敗,晉王殺到。

清軍本不相信但是一看殺來的是晉王李定國,心中打亂。

吳子聖趁機猛攻猛打,將清軍趕出了永昌城。

他沒有停下腳步,留下一部分士兵維護城內治安,派出快馬到西邊通知晉王,自己則帶著主力追著這些逃出城的清軍向大理方向殺去。

滇雲地區迤東、迤西之間的官道基本上就那麼一條。

永昌府過去了隔著一個玉龍關就是大理府。

在之後就是楚雄府、雲南府。

不過一路上的關隘極多,要是一個個攻打過去也非易事。

當初明軍要不是撤的太快,清軍要想在一兩個月時間從昆明打到永昌基本上不可能。

現在明軍反擊,清軍只要不主動撤退,明軍也很難短時間內殺到昆明。

……潞江寨,龍虎堂。

李嗣興依然坐在寬大的主座之上,這土司府的修建極為考究。

想想也是,人家的家族也許都在這裡傳承了上千年了。

“參見貴人.”

幾個穿著單薄麻衣的老者跪在底下,戰戰兢兢,唯唯諾諾。

“殿下,這幾位就是寨子裡面幾個家族中德高望重之人.”

劉安在李嗣興耳邊說道。

李嗣興不喜歡做事情拖泥帶水,跟劉安商量好之後,就讓他找來寨子裡面平民中能擺話之人。

在古代社會,年紀大的人一般都容易受到人們的尊重,因為他們有豐富的經驗,他們說出的話更加容易讓人信服。

處在文化荒漠地帶的山寨中,更是容易尊重經驗豐富的人。

與其讓寨子裡的人這個晚上渡過一個不眠夜,不如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他們,順便聽聽這些人意見。

也能夠透過這些老者,將這件事情解釋下去。

“老人家,怎麼稱呼?”

李嗣興扶起了一個老人。

老人的頭頂纏著一塊黑色的頭巾,身上枯瘦枯瘦的。

李嗣興感覺自己扶起了一個骨架。

“貴人,使不得,阿布的身份低賤.”

阿布知道這位貴人公子是晉王的世子,晉王是誰?那可是本主,是雨神轉世。

這樣的貴人竟然要來扶自己。

“阿布,我問你一個問題,你們以前有自己的土地嗎?”

李嗣興問道。

“阿布出身低微,不配擁有土地,我們都是幫土司老爺耕種土地。

稻子成熟了,我們可以留下兩成的糧食.”

“兩成,這麼點夠你們吃的嗎?”

李嗣興都驚呆了,這些土司竟然抽八成的稅。

“貴人,我們都是賤民,偶爾能夠吃上稀粥就已經是佛祖的恩賜了。

平時大家會在山中種上一些魔芋,採集野果、山菌,足夠一家人填飽肚子了.”

阿布說的理所當然,似乎就應該這樣一般。

看樣子千百年來,他們已經覺得自己為土司打工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其他幾個老者的情況也差不多,寨子裡只有土司一家是主人,那些盧克武手下的家將算是一個小貴族。

整個寨子的架構其實很簡單,土司、武士、底層農奴。

農奴既是主要的勞動力、生產者,農奴中的青壯又是打仗的主力。

這種簡單的壓榨模式,其實是一種很高效的模式,也難怪這西南地區一直跟朝廷若即若離。

就是滇雲地區,真正納入中原王朝的統治也只是從沐英之後。

到了後來滿清乾隆年間才真正定下了後世的滇雲版圖。

但是現在李嗣興來了,他的心絕對不是小小的滇雲能夠容納的。

後世的論壇中很多人討論為什麼中原王朝不能將統治延伸到緬甸平原。

很多人覺得西南到撣邦高原已經是中原王朝的極限了。

李嗣興並不這麼認為,要是中原王朝能夠將控制力延伸緬甸平原,直接在印度洋獲取出海口。

對中原王朝從一個陸權國家向海陸一體發展的國家演變具有更大的作用。

至少若干年後,子孫後代再也不會被人用馬六甲海峽卡主脖子。

至於阿三想要獨霸印度洋那就更是天方夜譚了。

西南的橫斷山脈確實是從地理上限制了中原王朝向緬甸平原延伸。

但是李嗣興已經想到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那就是將騰越城建成一個具有輻射作用的漢文化中心。

然後透過騰越將統治力延伸到緬甸平原。

從地理上來說,騰越位於高黎貢山脈以西了,已經算是緬甸平原的北部山地過渡區。

從騰越向西兩百公里就是勐養宣慰司,由傣族的思氏土司統領。

思氏曾經也強盛過,一度讓大明非常頭痛,此時臣服於東籲王朝。

現在他們都處在衰落期。

正是李嗣興去征服的最佳時機。

騰越城邊上的太平江向南兩百公里,在蠻莫匯入伊洛瓦底江。

在勐養和蠻莫都可以建造碼頭,一千噸以下的船隻能夠順流而下進入印度洋,威脅整個緬甸平原的核心區。

伊洛瓦底江的通航條件非常好,永曆在歷史上進入阿瓦城就是沿著伊洛瓦底江順流而下的。

李嗣興相信自己打造的水師一定能夠勝過緬人一籌。

到時候以騰越為中心,向下遊不斷滲透,配合著移民建立衛所,不用十年,李嗣興就能夠控制整個伊洛瓦底江流域。

那麼這跟他現在做的這個事情有什麼關係呢?關係很大,因為他要做這些事情,必須要解決土司問題。

明軍的主力肯定要用來抵抗清軍。

這就意味著李嗣興在後方可以呼叫的兵力有限。

他必須要快速消化這些西南地區的小土司,讓他們的力量能夠為自己所用。

這些人將是他以後征服緬甸的主力。

從對環境的適應性上來說,這些人也更加的合適。

ps:稻花香裡說豐年,投來月票一片!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諜海獵影

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