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鄉間幾多難眠枕 湖畔又傳宋嫂羹

西湖之上方才蒙上一層薄雪,未給周遭添肅蕭,反倒是讓那不遠處的亭臺更增幾分別樣顏色,來此的文人騷客、遊人員外絡繹不絕,只叫附近做買賣的小販門面上早早掛上更勝新年時的喜悅容。

自從宋五嫂的魚羹在官家那裡都掛了名,臨安城裡照著葫蘆畫瓢的便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多起來,就算是質量參差不齊,也從沒有少過慕名而來的遊人。

“據說湖南那家做出來的魚羹最像當年的味道。”手中的地經已經被這開口之人標畫的看不清上面原有的文字,只餘下標點位置的墨點,叫人指點著說那些打聽來的訊息。

“聽聞是天目山上的筍、金華府的火腿,再搭配上這西湖裡頭的鱖魚,皆是那原汁原味,最為正宗的原料,遊湖時嘗上一碗,鹹香之餘,熱氣騰騰,豈不是妙哉?”

同行的遊人顯然是被說動,二人欣然而往,排在那冗長的人流之末,等到續了棉花的冬衣都從與二人保暖之用,成了寒風所穿的衣裳,也才向前挪動了不足二十步。

“不若多加些錢,從那已經買到的人手中勻一份來嚐嚐罷?”

二人的雅興早就被消磨一空,現下里只想著從那倒賣的人手裡買來一份,品鑑一番,也算是不虛此行:“也好,若是再等下去,這好時光便白白浪費去了。”

許是沒有經過艱辛的苦等,錢花過了,二人便也對這魚羹到底是何味道性質缺缺起來,方才還拿著地經誇這魚羹之人帶著失望喟嘆一聲:“到底不似前人詩中所述。”

湖岸的垂柳掛滿這冬日裡頭一場雪,跨過重重宮殿,連同那屋頂已然被染做白色的市井屋舍,衝入遠山,直教人迷了眼,分不出時辰,辯不清一景一木的邊界。

“如今這天是越來越冷。”屋中燃著木炭,暖和的緊。何大娘子又唸叨起自家幾個在外的哥兒、姐兒們,“六姐兒那邊李大娘子捨不得委屈了,倒是五姐兒……這一路上可是寒冷。”

七姐兒面前的爐子裡燒著香餅,莫看何大娘子自己捨不得用,卻半點不肯虧待了自家姐兒們。

前者如今雖然已經懂得要磨喝樂去玩,卻還聽不懂母親這些憂愁之語,只側抬起頭來看著自言自語的何大娘子。

“你如今還小,若是大些,便能明白我的話了……”

雲霜亂雪,望著窗外的何大娘子甚至難以辨出方向,只遙遙的望見官家宮殿作為參照,心中思量著五姐兒離開臨安城之後的去向。

“這邊倒是暖和些,同臨安城的初秋相差不多。”走走停停,五姐兒起初還數著日子,直到後來慢慢沒了耐心,便睡得晝夜不分。

眼見著如今快要到方官人任上,五姐兒也終於將作息調回了該有的時日。

方衙內聞言亦順著那轎簾望出去,旋即頷首道:“聽聞父親上任之地除卻貧苦些,確也是四季如春,有不少臨安買得極貴的果子,正是產在這邊。”

特色的果子在臨安城賣的貴,百姓卻依舊貧苦,除卻運輸路上的損耗之外,更是少不了商賈之人從中層層獲利,五姐兒想得明白,卻難掩心中唏噓。

即便官家頗多治國良策,百姓生活也比史書裡頭強上不知多少,可終究不是處處金銀堆。出了臨安城,非是那富饒的重鎮,自難以見得西湖畔那般盛景。

1下雪、臨安城參考《龍飛鳳舞到錢塘》

2炭火取暖參考《宋:現代的拂曉時辰》

——————

題外話:黃牛黨這個在書裡我看到過,忘記有沒有古稱了,如果我沒記錯,按理書上也是以“黃牛黨”代稱的,這裡我就寫的“倒賣的”。

<BR />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第三次世界大戰爭

一道蒼老的太公望

拉妮的王

第七號修復者

嗯?怎麼變成了貓娘?!

容與愉於

神明誕生之時

錦衣夜行燕貳

穿書:瀟瀟暮雨子規啼

出雲hanna

半妖公主太無情

酒酒恦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