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楫舟泛月西湖岸 未著蓑衣不覺寒

莫看如今正是李大娘子師徒二人繁忙的時候,安五姐兒倒是輕閒。有著前者的說和,確叫兩家父母都知曉了這前因後果,如今重匯畫舫,討論起子女的婚事。

“湖風涼,我們還是回畫舫裡罷。”兩家的父母皆在湖舫之上,五姐兒卻是拉著方衙內到了烏篷船裡,眼見著天色漸晚,後者擔憂前者的身子,沉默良久還是開了口。

顯然五姐兒是不可能應的,將目光從鋪滿月華的遠山放回到面前這人兒身上,片刻後搖了搖頭:“不急著回去。”

話音方落,五姐兒復又將目光挪回遠處映著塔影山色的湖波之上。

清風吹羅衣,曼卷似仙裳。應雲流月華,佳人惱玉郎。方衙內不知五姐兒是何心思,遂是不敢有絲毫輕舉妄動。

半晌兒,立於舟頭的人兒開口……

“園庭星曖,月隱青雲害。怎解金絲羅衣帶,楊柳蕉花無賴。”

“百歲且似淙淙,志心應許國邦。共赴嬋娟不至,隻身隨大江涳。”

臨安城裡不少小官人面對安五姐兒作詞的水平都要自愧不如。如此想想,倒底和方衙內當真算是對更勝趙明誠同李清照的佳偶。

且不說五姐兒用的什麼詞牌,這話適才叫方衙內聽進耳朵裡,後者當即便明白過來其中怨懟之意……

方衙內自是希望五姐兒好的,卻只是將自己的好意強加與他人,也虧是有人從中說和,否則這番錯過,怕便是一世無緣。

月色漸濃,梅雨時節裡的雨從來不同人打半點招呼,肆意的緊。趁著二人未攜蓑衣的當口,將自己拋到西湖當中去逗魚。

作詞的人兒已然閉了口,完全沒有半點打算解釋的意思。想是知道方衙內能夠理解自己的心思,只靠在舟頭,等人回應。

一身羅裳雖美,可也是透風的很,眼見著這雲真個要應了五姐兒的話,害那月色隱去光華,只怕這雨斷然是不滿足現下里的大小,風入羅孔,卻屬實算不上冷。

倒也難怪這羅亦可在冬日裡續上棉花做棉衣來穿,這料子當真是能做到冬暖夏涼,在臨安城這種冬日裡也不至於過分寒冷的地方,價值就更勝北方。

“巷旁橋外。影亂枯黃艾。玉屑煙雲生嵐馤。休惹得明眸眛。”

“但曉滅虜胡降。為卿千里攜茳。就令花妝錦面,羅裳同泛清江。”

方衙內這詞回的極快,是真真有幾分本事在身上的。五姐兒知道前者也不是等閒人比得了的,否則也不會許了芳心去。

適才詞中句句埋怨,陰陽怪氣的話也是沒少講,現下里方衙內的許諾與歉意倒也誠懇,五姐兒雖是脾氣倔,但絕不是那矯情不明事理的小娘子,便也不再追究前事。

“往後若是再有什麼困難,我們一同面對便是,何苦因著你那所謂的為我好,說些個傷人的話?”

“但凡這方衙內能和五姐兒一樣長了嘴,何苦拖到這個時候才說清心意?”看書的人自然替書中人著急,安霽舒了口氣頗是無奈,“也虧得有李大娘子師徒二人……”

安霽知道,對於這書中的李大娘子來說:素羅易織,情愛難牽,也屬實是勞心勞力。

不知何時窗外起了雨,安霽聆著‘淅淅瀝瀝’的細雨聲再回書中,書內書外的雨已然連成了一片。

一陣‘噼裡啪啦’敲在烏篷船頂,算著湖舫上也合該談出個所以然來,方衙內楫舟往湖舫所在靠攏過去。

1安五姐兒所做詞,詞牌為《清平樂》,正體雙調四十六字。上闕去韻依《鉅宋廣韻》去聲卷第四卷,泰十四,下闕平韻依《鉅宋廣韻》上平聲第一卷,江第四。上闕可用查韻軟體確認,下闕三平韻字僅和《鉅宋廣韻》所載。

2方衙內所做詞,詞牌同為《清平樂》,正體雙調四十六字,上闕去韻依《鉅宋廣韻》去聲卷第四卷,泰十四,下闕平韻依《鉅宋廣韻》上平聲第一卷,江第四。上下闕多字皆不可以查韻軟體《詞林正韻》確認。

3《鉅宋廣韻》由[宋]陳彭年撰,早於清人所著《詞林正韻》,且符合本書故事發生年代“南宋”,故據此書。

——————

題外話1:我這個月榜單錢估計是拿不到了(讓我哭一會兒),前邊那個韻查了倆仨小時,因為很多地方和網上能識別的《詞林正韻》不一樣,而且還有一些機器不識別,但是書裡面有的生僻字。真就寫詞一刻鐘,查韻三小時。

題外話2:因為現在還是新書期,所以追讀很重要,如果可以,儘量24h內讀一下。另外就是,如果能有月票和打賞支援就更加感謝了~

<BR />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心靈終結【改版】

戰場控制系統已啟動

廢物炮灰勇闖娛樂圈

看姐耍三招

劍墟之外

夜深踏雪無痕

異靈牢城

駿小哥

六等分的花嫁

星月迷茫

FNAF:無眠之夜

不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