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海量的經驗值,豐範全部瀏覽了一遍。

外界也才僅僅過去一秒鐘。

“這些經驗裡面,對付複雜結腸癌,大約有二十六種完全不同的術式.”

“而這些術式,又各自適應不同情況的適應症患者.”

幾乎是把能遇到的所有複雜結腸癌患者,都全覆蓋了。

而沒被覆蓋到的那一部分……也只是生存期不足三個月,絲毫沒有拯救希望的那種晚期結腸癌患者了。

換句話說,只要是稍微有點救治希望的,豐範腦海裡都有對應的救治的術式。

“這專精級水平,恐怕已經是比鄭院士還要高了啊……”豐範隱隱有種感覺,這專精級水平,就已經差不多觸控到最高等級的醫學水平了。

或者後面還有更高的等級,但那絕對是已經超越現在世界上,現存的醫學技術了。

那種術式,恐怕即便是豐範學會了,以現階段的醫療條件,恐怕也做不出來。

就像是,把一種現代外科醫學技術,教給一個古代封建社會的中醫郎中。

可他沒有手術刀,沒有腹腔鏡,沒有配套的醫用紗布、消毒酒精等等器械、藥品、損耗品、設施裝置……那也沒辦法做這臺手術。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豐範現在的感覺,就是如此。

這專精級水平,恐怕就是現在這個時代的侷限背景下,豐範他能學到的最高等級的水平了。

再往後的,更高的水平技術,即便是學會,恐怕也施展不了。

恐怕也只能等待醫學這顆技能樹再長一長,等到醫學材料再變得更加發達,各種設施裝置,都能再迭代個五六代,恐怕那時候,腦海中的那些醫學醫技才能發揮出它們的作用來。

“這麼說來,我目前擁有的複雜結腸癌技術……”“就是現在這個時代背景下,所能擁有的極限了.”

豐範默默的將腦海裡的那些術式,和鄭院士今天上午所提出來的術式,做了一個對比。

兩者的差距,太大了。

豐範腦海裡的,不愧是當下時代下的最巔峰技術,剛從最開始的對基礎醫學理論的運用,就不是鄭院士的能比的。

就像是今天上午,很多各省的學員來,聽鄭院士的課程,感覺自己還很落後,對醫學醫理基礎知識的理解還不到位一樣……豐範現在,就感覺鄭院士所提出來的那種思路術式,簡直就是對醫學醫理基礎知識的淺層表面應用。

根本沒有深入的去挖掘,去探討。

“這專精級水平,是真高深啊.”

即便是豐範自己,看過腦海裡的這些經驗後,也是情不自禁的感慨。

“有了這個水平,再去完成任務,就簡單多了.”

觸發任務不是要求,讓豐範改良鄭院士的術式麼?豐範先是在腦海裡,搜尋了一番。

很快,就找到了他想要的答案。

一種改良有半結腸切除術,用來治療結腸癌的術式,從眾多術式中脫穎而出。

“這種術式,其醫學醫理的基礎,和鄭院士今天所講的術式基本一致.”

“可以說,這種術式,就是脫胎於鄭院士今天的術式,算是一種加強改良版.”

療效要比原本的術式好上許多。

“豐範,準備一下.”

豐範正在沉思,一道聲音在身旁響起。

扭頭一看,是鄧晨剛主任。

鄧晨剛低聲道:“待會,和我去一趟,我帶你和喬偉浩去見一見鄭院士.”

豐範稍稍一愣後,頓時明白過來。

鄧晨剛和鄭院士有著早年間的關係,自然是要過去打個招呼的。

而帶著他和喬偉浩兩人過去,無疑是想著趁機會,讓這兩個同樣是江省的人,也露露臉。

這種在大佬面前露臉的機會,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

或許就能因此,而獲得什麼收穫。

比如被看重,選入什麼重大的科研專案機會,或者是結下一個人脈關係,以後能用到。

豐範也微微點頭。

他道:“稍等我一下,馬上。

“他拿出紙筆,飛快的寫了起來。

鄧晨剛疑惑豐範在這個時候,還寫什麼。

不過想來,估計是剛才有什麼筆記,沒有來得及記下,豐範這是在緊急補筆記吧。

畢竟很多聽課時的想法、靈感、筆記等等,如果不趕緊記下,說不定待會兒就忘了呢。

想到這,鄧晨剛微笑著看了眼豐範,眼眸中露出讚賞之色。

這個年輕人,好學之心還是很旺盛的,看來是把他來之前,說的那多看、多學、少說話,的幾字方針,給記下來了。

幾分鐘快速寫完後,豐範收起了紙筆。

鄧晨剛立即帶著豐範和喬偉浩,來到了門外。

這時,鄭院士正在笑呵呵的送走了各省上來套近乎的學員。

喬偉浩和鄧晨剛悄然對視一眼。

看來不止是他們江省的人想著來套近乎,其他省份的人也都有類似的想法呢。

鄧晨剛帶著兩人,上前笑道:“鄭院士,上午講的課讓我們聽的受益匪淺啊!”

鄭院士一看是鄧晨剛來了,頓時露出了幾分親近之色。

“鄧老哥,你這說的什麼話,太客氣了.”

鄭院士笑著過來就握手,以示親切。

鄧晨剛心裡閃過幾分感動,他和鄭院士的交情,都是早年間的事兒了。

雖說兩人也曾經共事過……可鄭院士這種人,每年、每月、每天,時時刻刻都是處於各種各樣的醫療科研專案當中。

和他共事過的人,沒有一千也有八百。

他鄧晨剛,也只是這一千分之一罷了。

想不到鄭院士還這麼記得他,給他如此高的尊重。

幾人寒暄了幾句後,鄧晨剛連忙錯開一個身位,把身後的豐範、喬偉浩兩人給露了出來。

“鄭院士,這兩個,是我們江省的人才,喬偉浩你以前見過一次,這位豐範可是我們江省最近崛起的年輕才俊……”鄧晨剛簡單的把豐範的那些成績說了說,尤其是說道豐範剛剛憑藉著幾款改良吻合器,拿到了江省的醫學科學大獎時,明顯能看到,鄭院士的眼睛也一亮。

“照你這麼說,這幾款吻合器,確實起到大用了.”

“可惜,你們江省只在省內推廣,要是我也能看到這幾款吻合器就好了.”

鄭院士目光灼灼的道:“要是真能有改變整個結腸手術領域的功能的話,我倒是可以向上面提一下,看看能不能在全國範圍內推廣.”

這話一說,鄧晨剛眼睛就是一喜。

他沒想到,鄭院士還願意賣他這麼大一個人情。

鄭院士實際上是聽了鄧晨剛這話後,真對這幾款吻合器、閉合器感興趣了。

能大幅度提高手術效率,減輕術者的操作壓力,甚至能直接減少很多術者在吻合技術上的學習時間成本,這無疑是一個造福甚大的事情。

豐範心裡也一動。

若是有鄭院士的推動的話,那他這幾款吻合器、閉合器……將會再次帶給他巨量的財富了。

一省的醫院採購他的吻合器、閉合器,已經能讓他在江省的省城繁華地段,全款買三套房子了。

而等將來,這個數值擴大到全國範圍內時,他的財富能膨脹到什麼程度?更關鍵是,豐範目前的名氣,也就只是在江省比較出名。

出了江省外面,也就那樣,少有人聽說過他的名頭。

就像是今天,這五省的學員,就對鄧晨剛非常熱情,反而看豐範都是一副沒太聽說過的樣子。

當然,也有少數聽說過的,也是湊巧看過豐範的文章。

當這個人把豐範的名字說出來,把文章說出來之後,別人才能恍然大悟,想起來那篇文章原來是豐範寫的,這才能對的上號。

說到底,還是豐範的底蘊積累太少了,出名的時間太短了。

遠遠比不上鄧晨剛這種成名已久的老資歷。

說完這事,鄧晨剛就想離開了。

畢竟他帶豐範喬偉浩兩人過來,就是過來刷個臉的。

此時鄭院士已經答應了要看看豐範的吻合器,還答應到時候試用效果好的話,要推動在全國的推廣工作。

已經算是意外之喜了。

正這時,他突然聽到,身後的豐範開口:“鄭院士,我這有一份想法,您看看.”

鄭院士心裡閃過幾分好奇:“什麼想法?”

這個能開創發明出新式吻合器的年輕人,會有什麼想法?還是關於結腸吻合器的嗎?就聽豐範道:“是關於上午您將的複雜結腸癌術式的改良想法.”

這話一說,整個場面就安靜了下來。

鄧晨剛更是額頭一下就冒出了冷汗。

豐範,你可是真敢說啊。

他都沒想到,豐範竟然膽子這麼大。

這種術式,是鄭院士等人剛剛才從國際上引進進來,可以說是整個國際上,治療這複雜結腸癌的一柄利器。

你竟然說還要改良,這口氣,是不是大了點?全世界那麼多優秀的醫生都是用的這種方法,你竟然還覺得不好,竟然還想著要改良?而且,這改良一詞,一般都是針對延續多年的某種傳統術式來說的。

因為延續多年的傳統術式,往往意味著已經老舊,跟不上時代,跟不上醫學材料、新式醫學裝置的發展,有些落後陳舊了。

這才能被改良了。

而今天鄭院士講的這種術式,可是很新的。

可以說,代表著當前國際上最新的、最先進的技術。

據說也是在國際上,才開發出來半年左右。

很多地區尚且還沒有能普及呢。

國內也就是近幾個月,也才開始大規模普及,也才有了這次鄭院士教授五省普及技術的事情。

總而言之,這種術式,很新,很先進。

想要改良?那至少是這種新技術在使用過一段時間後,再慢慢總結經驗,總結教訓,逐漸摸索出改良之法。

肯定是以後的事情了,而不是現在。

所以鄧晨剛一聽豐範說的改良二字,第一反應就是,咱這年輕孩子不知輕重,這話說出來,肯定還不知道讓鄭院士怎麼看呢。

喬偉浩也是連忙看向旁邊,生怕沒走多遠的其他幾省的人給聽到了,那就丟人了。

鄭院士臉上也閃過一抹異色。

你個小年輕,有改良的想法?這門術式他剛剛引進的這幾個月內,鄭院士也是深度鑽研過的,別說改良了,光是驚歎這門術式的優秀之處,就耗費了他一個月時間。

裡面那些先進的理念,連他都感覺到驚奇,哪可能再次改良?尤其裡面的很多想法和細節,他都驚歎,這都已經做到極致了吧?不過鄭院士表面上,卻不會表露出絲毫來。

他深知,作為一個醫療科研人員,開創精神,靈活頭腦,巧妙思路,才是最重要的。

這點絕對不要輕易去抹殺。

這點,從眼前的江省鄧晨剛身上,就能看出來。

鄧晨剛當年腦子那麼靈活,幫他鄭院士想到了一個超前的主意,直接讓他們當時負責的一個重大醫療科研專案往前跳躍了兩年的時間,節省了他兩年的時間規劃。

可後來,鄧晨剛不知道怎麼的,一下子就黔驢技窮了,再沒有拿出令人眼前一亮的東西來。

鄭院士回想,或許是當初,在拿出那個靈光一閃的東西之後,鄧晨剛明明還有好幾次拿出了別的新的東西,還想著邀功。

可當時的其他大佬,包括他鄭院士自己,都不太看好。

一次兩次還沒什麼,這麼三番五次下去,就把鄧晨剛的開創精神,給打擊到了。

之後,鄧晨剛的“靈感”次數也越來越少,開創精神越來越差,到最後也就泯然眾人,最終只能選擇回到江省那個地方去發展。

而自從那次之後,他鄭院士便有意無意的,不去刻意打擊年輕人的開創精神、創作激情。

即便是最後證明,這點所謂的開創、改良,都是一紙空談,或者乾脆就是一些異想天開。

但鄭院士也依然會加以鼓勵。

畢竟,讓一個人多開創,即便總出拿出垃圾東西,但說不定哪天,就能拿出優秀的東西來。

而打消一個人的積極性,久而久之,那這個人恐怕就從此一蹶不振,再也站不起來了。

所以自從和鄧晨剛當年合作之後,鄭院士對待下面的年輕人,是越來越寬鬆。

結果也如他所願,他手下的學生,開創出的的新東西越來越多。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時光啟示錄

須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