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晚上六點三十分。

初夏時分,烏夫蘭塞爾的氣溫仍然清爽。

夜色來得更晚,聖萊尼亞大學建築群的黑影如城堡般凝然聳立,被描上金邊的輪廓背後映襯著漫天紅霞,各處盛開的噴泉流光似火。

在畢業音樂會下午場的小型作品演出結束後,大家的狀態已經被充分調動了起來。

最重磅的大型管絃樂作品演出是晚上八點,但學校大禮堂正對的邁耶爾大道上,現在已經人山人海。

聖萊尼亞大禮堂由帝國著名的建築大師、聲學專家邁爾尼格親手設計,其裡面的核心場所並不是禮堂,而是學校裡最大的交響大廳——它足足可以容納2440名聽眾,比音樂學院那兩個交響廳多了近一倍,並配備有從神聖雅努斯王國定製的,與建築連為一體的,價值40000磅的巨型管風琴。

而大禮堂門外正對的邁耶爾大道,嚴格來說也不是一條道路,而是一片寬度達200餘米,長度延伸至末端有近1000米的巨大長方形廣場。

此時邁耶爾大道上成百上千的同學們,總體的移動方向是大禮堂,但速度極緩,走走停停,帶有更多散步的性質,不少人也在原地休息,或反覆兜圈子。

因為離演出還有一個多小時,他們只是想來得早一點,走得慢一點,多感受感受校園的一草一木。

廣場被內部道路分割成條條塊塊,既有噴泉、雕塑、樹木、小型畫廊、園林景觀,也有大片大片的草坪、磚石、休閒設施和便利商店,錯落有致,視野開闊,幾乎從任何一棟學院建築出發,都修有通向此處的大路。

人群稍微稀薄的地方,長椅上的情侶遠望禮堂方向的階梯,久久無聲;另一邊,一位裝容嚴肅的紳士將手伸進噴泉的水花,凝望著上空的雕塑發呆;精緻的園林小景一處,四位盛裝打扮的淑女,在僱來的攝像師面前擺著姿勢,留下一串歡快的笑聲。

在落日的餘暉中,這些穿著正式黑禮服或各色長裙的同學們,哪怕不是四年級的,也感受到了畢業音樂會當日校園內不同以往的氣氛。

悵惘又憧憬,感傷又喜悅,帶著熱鬧的孤獨與隆重的寂寥。

但人群中行走的很多面孔是失落的。

他們一直將疑問壓在心底壓了一個多月——其中既有對於“放棄事件”背後隱情的疑問,也有打聽到範寧表示“仍會在今天首演”後的疑問。

那是一種焦慮中帶著希望的情緒。

好不容易到了這一天,這些支持者對於聽到《d大調第一交響曲》的渴望已經到了頂點,但隨著時間一個小時一個小時的推移,沒有任何動靜。

領到的曲目單上也明明白白地寫著:上半場學生作品,塞西爾《升f大調第一交響曲》,下半場大師作品,吉爾列斯《a大調第五鋼琴協奏曲》。

原本以為範寧會悄無聲息地搞定什麼環節,讓自己的名字突然出現在曲目單上,或者乾脆另起爐灶,在音樂學院的交響大廳直接組織演出也是好的,那裡也有1400個座位,雖然缺少了很多的額外意義,但提早放出訊息,少說也有好幾百個支持者願意去聽,少數媒體和社會藝術界的支持者也會去——不說交響曲本身,此前絃樂四重奏的影響力就已經存在了。

可是沒有任何動靜。

很多人逐漸接受了事實,帶著失落,往大禮堂的方向緩步走去。

既然這樣,這場音樂會沒什麼事情還是去聽一聽吧。

畢業音樂會的夜晚,暮色的廣場上,微妙複雜的氛圍裡,各懷心事的人群徐徐行進。

空氣中有極弱的某種聲音。

應該是剛才出現的聲音,但音量實在是太弱太弱,就像一根細細的絲線,所以不太適合用“突然”來形容聽到的感受。

很多人馬上就分辨了出來,這是小提琴高音區的la音,想拉出這種極高極弱的聲音,需將手指按於e弦的最高把位,然後持著琴弓,以近乎停滯的速度在其上輕輕摩擦。

就像清晨日出前的霧氣、微光與涼意,當然,現在不是清晨,可落日暮色中的薄霧也很神似。

廣場上聽到的人,大多數表情有些疑惑茫然,腳步未停。

也有極少數幾個人,純粹是因為行步軌跡的巧合,看到了幾處草坪的長椅上,坐有幾個小提琴手,在站在旁邊的一位美麗小姑娘的帶領下,緩緩地拉奏這個la音,旁邊草地上還蹲著幾個人,正在開啟琴盒,似乎想加入到這個la音中。

這幾個人放緩了腳步,側目多望了幾眼,腳步依舊未停。

“la————”在絃樂摩擦的空靈背景音下,從四面八方傳來一個向下四度的“呼吸動機”,音色有短笛,有雙簧管,有單簧管,似萬物在微光中復甦。

又有一些人注意到了,幾位持著木管的樂手,從長椅後的樹叢走出。

“la————”瓊持著長笛從某便利商店內走出,下移八度重複吹響第二聲“呼吸動機”。

廣場另外幾處假山後、雕塑後、畫廊間,有持著圓號和低音單簧管的更多樂手走出,與她形成合奏。

邁耶爾大道上,行走人群中本來有微弱的低聲交談,現在趨於安靜。

“la————fa——do——re——(b)xi——la——”絃樂極弱的背景中,呼吸動機第三次出現,這次是雙簧管和大管的聲音,樂手從景觀假山的臺階上走下,旋律在d小調內作四度下行模進,帶著一絲陰鬱和神秘。

有人停下來了。

接下來,單簧管和低音單簧管吹出一段溫潤,輕巧,於反覆迂迴間跳躍向上的三連音,這是“綻放動機”,隱喻百花齊放景象的先兆。

與此同時,主幹道上有一些類似滾輪的輕微雜聲,很多人俯身推著推車,上面的物件用紅布覆蓋,從形狀看,好像有定音鼓、大提琴、低音提琴或一些別的什麼。

越來越多的人停下來了。

雙簧管吹出一個雙音,並向上跳進到高八度,力度從弱到強又到弱。

聲響悠遠空靈,似一縷晨光穿出雲朵,刺破天際,但隨後又被厚重的雲層遮擋,拂曉還是沒有到來。

空氣中又只剩下靜謐清冷的絃樂背景音,然後呼吸動機的下行旋律又在木管組出現,再到絃樂組,最後是蠢蠢欲動的圓號,再次吹出跳躍向上的三連音“綻放動機”。

“這是,這是...”有一批人最早反應出了什麼,但還是難以置信,“這難道是...怎麼會?怎麼會出現在這裡?不可能!”

有些人覺得奇怪,明明是空曠的廣場,樂手之間距離也很開,為什麼音響效果仍然那麼集中呢?但更多的人們,已經完全陷進了這個第一樂章的引子中——在神秘空靈的氛圍裡,各種各樣碎片化的動機呈現、複述、演變...某種令人心悸的力量,此刻披著朦朧的面紗悄然降臨,徐徐滲透。

“咚!——”沉悶而有金屬質感的轟鳴聲。

潔白的廣場石磚上,盧手中的定音鼓槌下落。

幾位樂手的低音提琴已經豎好,隨著這聲鼓響,一支極度低沉的半音化長線條被奏出。

然後,羅伊帶領大提琴手們於長椅上落座,給予其高八度的支援,讓音響效果變得厚重,泥濘,曲折向前,象徵地底下某種不安的生命力正在萌發。

“這是卡洛恩·範·寧的那首交響曲!”

“是《d大調第一交響曲》!!”

終於,人群之中各個方位,接二連三的人發出驚呼。

引子仍在繼續,呼吸動機再度出現,這一次不是單支旋律,而是大量聲部彼此之間模仿。

暮色籠罩大地,越來越多的樂手從廣場各處鑽出。

呼吸動機錯開小節,依次分開進入,一支旋律未結束,另一支旋律又開始,形成參差錯落的交疊效果,象徵著自然中越來越多的生命甦醒,花兒開放、鳥兒睜眼、樹枝抽芽、昆蟲從泥土中探頭...廣場上越來越多的人或停下了腳步,或從草坪上,長椅上站起,有人駐足眺望,有人開始往這片中心靠攏...包括,一些老師和教授。

“指揮呢?範寧呢?”

“卡洛恩·範·寧他在哪?”

支持者們面露激動之色,驚喜之下,呼吸急促,他們怎麼也想不到,《d大調第一交響曲》,會以這樣的形式與眾人見面!這是一個在他們一生中從未設想過的形式!同學們不願破壞音樂,強行把疑問壓在心裡,在廣場這一帶區域間來回奔走。

他們的目光急切地四處盼望,試圖找到範寧的身影!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諸天,我真沒開掛

天盾

末日傳末日如何生存法則

我天了

假面騎士極狐無妻道長弟弟影狼

琪琪陳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