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旭把領域的注意力收回到自己身上,果然發現了類似的訊號!這下他明白了,這種訊號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五感訊號,這是一個他從來沒有注意過的訊號型別——生物電!注意到這一點之後,田旭依靠領域的能力仔細分辨了一下自己發出的生物電場,發現果然比那些扇貝們發出的強了許多,可探測的範圍至少超過了整個精神領域的覆蓋範圍,比起扇貝們兩米左右的範圍大得多。

田旭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自己的體型大因而生物電場的強度也大了,一時沒有可以對比的動物,不好判斷。

他試著透過領域控制自己的生物電場,幾經努力之後,生物電場的範圍被壓制到了一尺以內,那些扇貝們感受不到自己的電場,果然放鬆了下來,又恢復了進食。

見方法有效,田旭大膽的靠近扇貝群,悄悄地對比體型不同的扇貝所發出的生物電場,發現果然存在差別,但是差別相當小,臉盆大的扇貝,比拳頭大的發出的生物電場,也僅僅大了30%左右,看來影響生物電場範圍的主要因素,還是生物種類的差異。

以後再遇到其他生物,要特別注意一下。

隨後,田旭透過隱藏自身的生物電場訊號,在扇貝群裡停留了一段時間,研究這些變異扇貝的特點。

透過觀察,他發現除了比較特殊的生物電場感知能力之外,它們的生物電場相互交織,形成了網狀,幾乎連成了一個整體。

這個網狀的生物電場把這一群幾百只扇貝組合成了一個整體,就像是一隻體型巨大的生物的神經網似的,使這些扇貝能夠統一行動。

田旭回想了一下這些扇貝剛剛攻擊那些鯊魚時的表現,扇貝們是等鯊魚完全進入了扇貝群的包圍圈之後,才發動的進攻,而不是在處於邊緣位置的扇貝感受到鯊魚靠近時就隨便發動的,而且,在發起進攻之前,距離鯊魚較遠的扇貝,還曾經向鯊魚的兩側移動,就像是在完成對鯊魚的包圍似的,這顯然不是個體的獨.立行為,而是整個群體完成的有組織的行為。

那麼這些扇貝們,難道又是一種群體生命不成?田旭仔細觀察分析這些扇貝間通訊的生物電訊號,希望能夠解讀出來它們之間交流的資訊,一時間卻沒有任何頭緒。

後來他適當升高了一些自己的位置,稍稍遠離這些扇貝,然後把自己的領域凝成扇形投影下去觀察這些扇貝的整體情況。

這些扇貝在海底佔的大概是三十米方圓的一片面積,本來已經超出他的領域範圍,如此操作之後,他終於勉強把整個扇貝群都納入了自己的領域之內。

透過整體觀察,他很快發現了扇貝群的一些特殊之處。

這些扇貝群形成了一個整體的陣法,並透過這個陣法在指揮著群中的每一隻扇貝個體的活動。

扇貝們似乎並沒有形成像高原玉蜂或石芝那樣的群體意志。

它們的數量畢竟太少了,只有幾百只,還無法對比較強大的個體施加決定性的影響。

它們的群體更像是一種協作互助的關係。

他對扇貝的觀察持續了近一個小時,在他即將結束觀察的時候,忽然發現扇貝群向一組特定的方向發射出了一個電磁訊號。

這個訊號是由扇貝群的生物電場發出的,具有相對固定的頻率,而且是定向的,訊號指向的方向是深海方向。

這組訊號持續了差不多一分鐘,讓他一下子震驚了,這顯然是一種通訊方式,只是不知道通訊的另一端是誰。

這種通訊訊號的頻率比它們之間的交流訊號要低一些,田旭估計波長應該在幾十米到上百米的樣子,按照人類對電磁波的分類,屬於中長波的範圍,應該是可以傳送到比較遠的地方去的。

田旭的精神領域把這組訊號完整地記錄了下來,但是無法破譯。

也難怪,要想破譯另一種生物的通訊訊號,並不是那麼容易的。

不過這件事從側面證明了一個問題,就是這群扇貝是有思想的,只是他還沒有弄明白,扇貝們的思想到底是群體意志,還是其中某一隻“王”級個體的意志。

他再次分析把扇貝群聯成一個整體的生物電場,並沒有發現哪一隻扇貝的電場有明顯的不同,看來它們擁有群體意志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人類作為最高等的哺乳動物,花費了漫長的歲月進化,直到二百年前,才發明了無線電通訊,沒想到這群低等的軟體動物卻已經利用自己微弱的生物電實現了。

既然懂得了遠端通訊,那麼是不是可以認為,這些扇貝已經屬於高等生命了呢?學醫出身的田旭忽然想到了一個問題,人類的神經訊號,也是透過生物電的方式傳遞的,那麼精神修煉是否就是修煉的對生物電場的修煉?他的精神領域是不是就是一種生物電場?意念溝通是不是就是類似於這些扇貝正在進行的電磁波通訊?如果這一切都是真實存在的,那麼修煉者如何面對雷劫這樣強大的電磁侵襲?他一時茫然無頭緒,想得有些痴了。

過了一會,遠方忽然傳來了一組波長更長的電磁訊號。

若不是田旭正在全心全意地追蹤扇貝的通訊,很可能會忽略掉這組訊號,因為波長太長了,幾乎達到了近千米。

此時他已經將電磁訊號和生物電場訊號加入到嗅覺成像的範疇之中,雖然還不夠熟練,但是開啟了反色模式之後,他還是清晰地感覺到了扇貝群對這組長波訊號的吸收,它們明顯是在接收這組訊號。

“這難道是對扇貝群剛剛發出的訊號的答覆嗎?可是二者並不是處於同一頻率上呀.”

田旭有些不敢肯定。

不過他隨後便釋然了。

他的思維還是停留在人類利用電磁訊號的模式上。

人類接收電磁訊號的方法是透過調諧後達到諧振,把訊號放大後進行解讀的。

但是這些扇貝們顯然沒有對訊號進行放大,它們是直接感受電磁訊號的,對波長一致的要求也就沒有那麼高了,它們顯然有另外的辨認訊號的辦法。

現在的地球表面,各種電磁訊號充斥於各個角落,這些扇貝如果處於那樣的地方,難保不會受到干擾。

但是這裡是位於一千多米深的海底,地球表面上人類造成的電磁汙染被厚厚的海水隔絕了,基本接收不到人類造成的那些干擾訊號,這使得這種海底的通訊可以不受干擾地進行,田旭都為這些扇貝感到慶幸。

不過他回味那從遠方傳來的長波電磁訊號,總有一種熟悉的感覺。

天知道,他可是剛剛學會分辨電磁訊號的呀,怎麼可能會對那組訊號感到熟悉呢?就在這時,他感到一陣輕微的心悸,那來自於深海的召喚訊號再次傳來。

在認識到電磁通訊之後,這次他明顯地分辨出來,這召喚訊號應該就是一組長波,比剛剛傳給扇貝們的波長更長的電磁波!他瞬間明白了,這召喚他來到深海的意念訊號,就是這種長波電磁波!而且與這群扇貝進行通訊的,也是類似的電磁波!到底是誰發出的這種電磁波?是其他扇貝群,還是另外的深海生物?它召喚自己來到深海的目的又是什麼?從這群靠引誘和捕獵為生的扇貝的情況來看,這神秘的生物召喚自己過來,恐怕也沒安好心。

田旭仔細體會這召喚訊號與在淺海時的差異,發現差別並不明顯。

他已經下潛了一千多米,也同時向遠離岸邊的方向遊了近百公里,沒有感覺到召喚訊號強度的變化,就說明他距離這訊號被髮出來的位置還很遠,至少現在還不用太過擔心。

這種長波的傳播距離是相當遠的,如果不是在海水之中,這種長波在繞地球幾圈之後,仍不會衰減太多。

他藉助領域,仔細體會這種召喚訊號對自己的影響方式,發現這種電磁訊號藉助於其週期性的電磁振盪,會使自己的身體中的生物電場產生一種類似於潮汐作用的同步震盪,這種震盪非常隱蔽,如果自己不是在這裡遇到這群變異的扇貝,恐怕還注意不到。

這種潮汐式震盪會對自己產生一種類似於催眠的情緒,不自覺地沉浸其中,繼而向召喚發出的方位靠攏。

這是一種非常高明的影響其他動物的方法,它不需要語言共通,也不需要意念傳遞,只要找到合適的頻率,就可以影響到接收訊號的人或動物,讓田旭倍加重視。

他決定儘快驗證一下各個不同頻率的影響效果,這東西如果應用起來,作為與動物溝通的辦法肯定給力。

這辦法甚至有可能進一步影響到植物。

思考著透過類似的長波電磁波來完成與動物們交流,或者催眠動物,乃至敵人的可能性,田旭不由得有些入神。

也難怪他不能淡定下來,這個想法實在是太有誘惑力了。

想象一下,與魔獸作戰的時候,如果他發動這種攻勢,魔獸們紛紛倒戈,向同類或魔修們發起進攻,那場面……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真靈門閥

和楓伴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