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這邊開了幾天的會,最後跟米國學術界搞了個聯合公告,這就挺耐人尋味了,兩方搞在一起,好歹揹著人吧?

即便是各發各的,也已經很有氣氛了,偏要弄到一起顯得聲勢浩大,估計是怕歐洲各國不夠重視,米國親自下場背書,給歐洲各國上眼藥水呢。

聯合公告很長,語氣很是嚴厲,多次用了“sure”,“totally”,“absolutely”,“must”這樣的詞彙,連建議性的詞語都很少,虛擬語氣也少,可見他們對長天科技的行為已經下了定義。

公告主要批評兩點,一點就是長天科技這項技術引發的倫理道德問題,生物可以引導進化發展,但卻不應該根據人類的需求直接創造生命,如果有哪一天,長天科技覺得現在的某些生命沒有價值了,它就可能創造新生命來替代目前的生命,甚至包括人類。

批評的第二點就是安全的問題。

蜉蝣的隱藏性太高,即便是市面上的民用版本——蜉蝣1m都已經可以騙過絕大多數的防禦手段,更別提沒有公開的那個型號。

這樣的東西監控,偷聽之下,人類根本沒有秘密,不只是普通人沒有秘密,國家也同樣沒有秘密!

試想一下,如果這些蜉蝣被派往其他國家的辦公場所,一定能竊取到機密,不是所有的辦公場合都能做到蒼蠅蚊子都飛不進去的程度,那樣成本太高了。

公告還陰測測的表示,跟長天科技合作的,以及準備跟長天科技合作的公司都要小心了,長天科技也可以提前去竊取商業機密,知曉你的底價,從而佔據合作上的絕對優勢。

這個公告發表之後,有一些知名的科學雜誌也跟著表態支援聯合公告,其中就包括《科學》,《自然》,《細胞》,《米國科學院院報》,《柳葉刀》這樣的世界頂級科學雜誌。

它們在開篇第一頁就發表批評長天科技的文章,將長天科技這段時間以來的科學進步批評的體無完膚。

《科學》評價長天科技的可控核聚變技術是個“不透明的騙局”,裡面設想的二段式加速難以實現,屬於糊弄人的把戲。

什麼將等離子的速度統一,數量統一之後再進入真空腔點火,這個壓根就不可能。飛機降落航母甲板都需要攔阻索,這種速度的等離子要控制速度,起碼需要上百米的直線距離才能控制得了。

《細胞》批評長天科技的生物技術是“潘多拉”的魔盒。

它說細胞全能型需要特定的基因選擇產生特定的器官,組織。

而長天科技用外部的手段來引導,這個風險極大。

那些能量塊,合成肉目前看起來沒有問題,只不過是因為時間實在太短。如果幾十年之後,這些產品造成的基因損傷才表現出來,那麼人類很可能就會變成身體健全的殘疾,甚至可能引起惡性進化,變成怪物乃至產生生殖隔離。

基因改變太多,人類就不是原來的人類了。

《自然》批評的角度是長天科技的做法會引發生態災難。

蜉蝣這樣的無人機,已經有了極高的智商和資訊處理能力,如果它是機械產物還沒有問題,但是蜉蝣能吃大自然的東西,還能捕獵,這就意味著會融入生態鏈。

再者,現在是蜉蝣,以後要是創造了兇狠的動物,那麼整片區域的生態都將被破壞,數量夠多的話,全球生態也會遭到破壞,而人類自然無法避免。

這些科學雜誌倒沒有乾巴巴的扯著倫理大旗,而是從科學的角度論證,只不過這其中帶著太多的政治目的。這些國際高水準的科學雜誌背後的資金來源就是資本,它們的屁股沒有那麼正。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不吃早餐會有很多嚴重的後果,而早餐最好就是吃點麥片。

這個說法很多人都知道,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在六七十年代之前的雜誌報紙沒有這個說法,然後這些賣早餐麥片的資本花錢推動,相關的論文才多了起來,最終形成了全球性的共識。

所以才說,科學也是有國界的。

上世紀夏國搞核武器,國際上的物理雜誌齊刷刷的造假,就是為了誤導其他想搞核武器的國家,大家一定要看清楚這個本質,不要再拿諾貝爾獎說事,夏國沒有幾個諾貝爾學獎,但是這麼大的國家還能如此強大,難道夏國的成就就這麼低?

這只不過是西方人故意搞出來的科學優越感。

這次他們如此憤怒的批評長天科技,其實就是因為長天科技撼動了他們的科學權威。

以往夏國搞出學術成就,很可能不會被刊登甚至被批評。

然而這段時間以來,長天科技搞出來的學術成就都無可辯駁,實打實的有理論,有實際成果,根本沒辦法否定。

再加上長天科技壓根就不在乎這些國際學術刊物發不發表,不去捧臭腳,徹底將這些傲慢的西方學術界給得罪了,他們發誓要把學術權威給奪回,這才有了破壞長天科技學術權威的做法。

事情鬧得這麼大,有的國家當局甚至暗示一些企業表態。

歐洲那些跟長天科技合作的企業只能被迫發表宣告,聲稱自己會嚴格進貨的標準,在確定蜉蝣沒有問題之前都不會進貨,具體時間看學術界什麼時候達成共識。

還有其他的合作也將會謹慎行事,加強監管,不盲目擴大合作面。

“這群人真是牆頭草!竟然敢發這樣的宣告!不想合作?那正好!”王翔氣到不行。

陳瀟一點都不慌:“等幾分鐘,急什麼?”

“有什麼好等的?”

果不其然,公告發表後不到十分鐘,之前發公告的企業打電話過來了。

大眾公司代表語氣極其客氣:“哈哈,親愛的王先生,那份宣告是上頭叫我們發的,做做樣子而已。

我們時間太倉促,沒來得及跟貴公司打招呼。

而且這種事情也不好發郵箱,生怕洩露出去,必須得在電話裡面說明。

我們別管那份宣告,各論各的,該合作繼續合作,有合作意向的希望貴公司可以快速透過商定。”

後續又有好些電話打來,有的是做解釋,有的是提前打招呼,根本沒有哪家是要取消合作的,甚至有的藉此機會提出擴大合作面,加深合作程度。

對於蜉蝣產品,這些公司也都有交代,說自己會利用自己的關係網和影響力去運作。

對上影響當局的看法,對下扭轉民眾的觀點,讓長天科技的蜉蝣以及更多的產品儘早在歐洲通行無阻。

“這群人都是學川劇變臉的?人前人後兩張面孔,二皮臉?”王翔都忍不住吐槽了。

陳瀟則淡定得多:“利益才是世間唯一的錨點,沒人跟錢過不去。”

“除了你,掙錢總是掙的有限,並且還做了很多不顧成本的事情,你都不像個商人。”

陳瀟笑笑沒說話,他也做生意,只不過他要的是影響力,金錢只是擴大影響力的手段,他對錢真的不感興趣了,系統在手,目光放在了星辰大海,錢算什麼?

米國和歐洲發生的事情根本沒有影響到長天科技的腳步,這就是世界,別人說你沒有什麼技術的時候一點都不可怕,當別人說你有什麼技術的時候,你最好真的有,這樣人家才會忌憚。

外部出了這麼大的輿論風波,夏國科學院在錢院長的支援下,邀請長天科技去做學術報告,用這個舉動來表明支援的態度,而網友們也是力挺這個做法,大呼錢院長敞亮,不愧是無雙國士。

原本學術報告是要在科學院開的,可是架不住報名參觀的人實在太多,這還只是全國研究院申請的人呢,更別說那些頂尖大學的教授,要是再加上全國網友,這個數字已經無法統計。

最後,經過人員的嚴格篩選,人數還是超過十萬人,地點只能定在首都體育場,這裡也就勉強能坐下。

長天科技沒有拿大,陳瀟,屈萍,文琪,楊銘悉數到場,給予了最高的尊重。

陳瀟不去做報告,在vip室跟一眾頂尖學者在一起,其中還有水木大學和燕京大學的校長,他們都想跟長天科技合作。

陳瀟笑著說:“當初我是要被保送到水木大學和燕京大學的,可惜對方瞧不上我,沒有這個榮幸聆聽教誨。”

“哈哈哈,陳總開玩笑了,這般大才我們也確實指導不了啊,您的成就已經超過了多少水木,燕京的校友了!”水木大學的校長反應很快。

陳瀟微笑又嚴肅的說:“科學高塔在西方不是獨有的,但是從今往後,夏國會建設新的科學高塔。我們一直追著別人走就意味著落後於人,我們應該別出心裁,走最適合夏國的道路。”

一眾高校校長點頭稱是。

屈萍和楊銘分別做了報告,說的內容還是大家最想聽的核聚變以及蜉蝣無人機。

屈萍在會上詳細解說了長天可控核聚變的研發原理,並將二段式的加速原理做了詳細的解說。

大致就是透過磁場控制等離子數量和速度,保證持續可控的高速等離子進入真空腔,不然的話,託卡馬克裝置不能保持一個穩定的輸出。

一下多,一下少的話甚至會引發可怕的爆炸。

然後介紹了點火的原理,提到了目前長天科技鐳射點火裝置的先程序度,已經超過國際最高標準的三倍以上,這樣一來,就能保證點火起爆的均勻。

再接著介紹了目前長天科技超高壓供電裝置的技術標準和超低溫技術的進展。

屈萍下來之後,楊銘介紹了蜉蝣的相關資訊,他只拿民用版本的1m作為例子。

解釋了這款無人機為什麼會如此先進。

最核心的技術就是神經元處理系統,這套系統最大程度的模擬了人類大腦處理資訊的模式。

楊銘還特別提示到,由於神經元計算組用人腦的方式處理,就決定了它有極強的學習能力和推衍能力,自我會有進化的能力,產生一些動物特性甚至是社會性。

這種特徵不僅不可怕,甚至還很珍貴,大家可以試想未來有一些非人生物能執行一些高度精密又高度危險的工作,會是何等的造福人類。

如果切爾諾貝利有更好的選擇,也不會派這麼多蘇維埃計程車兵去人工清理了,造成這麼多人的痛苦。

最後,楊銘還強調,長天科技的生物產品是有基因鎖的,只要觸及到了,就會立馬處理。並且基因鎖出現的上限很低,一起都是可控的。換句話說,長天科技完全有能力搞出更加智慧的東西,但是自己選擇慢一點而已。

長天科技的報告讓大家聽得如痴如醉,誰都沒料到長天科技的產品背後竟然是這樣的一種內涵。最瞭解長天科技產品優秀的是西方資本掌控的學術界,但是他們才不敢說呢。

到了提問階段,大家最關心的一個問題就是:“長天科技說了這麼多,甚至都觸及到了思路,難道不怕其他國家會追上來嗎?”

楊銘站在臺上沒有絲毫的慌張,底氣十足:“能告訴你們的,肯定是因為我們有更好的。況且,思路是思路,製造水平又是另外一方面。

我們就算把原理全部透漏出來,也沒人能造的出,沒有材料,沒有相關的操作水平根本玩不轉。

我在此呼籲,大家一定要重視工科,重視動手能力,不然的話,我們有理論也實踐不了。最好就是參照德意志的方法,技工和學術在高中分開,增加技工收入。

這樣的劃分下,技工學習的總量其實不比大學少,但是它更加的集中,也更加的實際。”

提問環節非常熱烈,報告會數次推遲,本來計劃是三個小時,結果六個小時還沒能結束,大家肚子空空的,可是心情非常振奮。

主持人此時不得不控場:“大家的熱情我們已經感受到了,但是在場有很多老專家已經年紀大了。大家也要體諒他們,如果你們繼續提問,他們一定會繼續聽,所以我們必須要結束這一場,如果有可能再開一場,好嗎?”

話都到這個份上,大家也只能作罷。

歐洲各國還真是被震住了,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快穿之廚子太腹黑

鳳之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