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前,外面有傳言說“紫蘊龍王參”丟了。

如果是其他的什麼人,傳出來的訊息的話,內侍省的各位老爺們,只會嗤之以鼻,然後不加理會。

但是傳出這個訊息的人的身份不一般,就是紫薇帝姬,趙珂本人。

既然是未來的長公主的話,內侍省的官員們不得不正視這個“傳言”了。

那日趙珂出宮之後,便回到了紫薇居。

第二日一早她便來到了京城貴族“專用會所”汴梁樓。

趙珂來這裡並不稀奇,只是穿禮服來的時候比較少,以前她經常換了便裝後來到這裡坐一坐。

然後和其他的宗室女子,或者是官家小姐們聊聊天。

而就在這天趙珂跟她的那幫“閨蜜”們聊閒天的時候,有一位小姐便試探性的問道,前幾天皇城司在京城內搜查什麼。

趙珂並不知道皇城司在搜查什麼,只不過有一件事他知道,能自由調動皇城司的人只有四個。

第一便是皇帝宋理宗本人,只是現如今的理宗皇帝終日在後宮飲樂,觀賞歌舞。

政務要務都放權給了忠王,自然不會是理宗皇帝。

而第二個便是趙老爵爺,皇城司的旗牌官,還有指揮使們都是趙老爵爺一手提拔的,他一句話比皇帝的金批大令都有用。

第三個便是忠王,不過以忠王的性子的話,要讓皇城司調查肯定是師出有名,這些官家小姐的身份雖然比趙珂低,但是她們也有一定的人脈關係,如果是忠王下令調查的話,那麼她們肯定是知道的。

而最後一個便是她自己了,不過她也要偷盜了皇帝的金批令箭之後才能做到這一步。

做一個簡單地排除法,不是理宗,不是忠王,也不是她,那麼那日無故調動皇城司的人只能是她的老叔公榮王。

至於榮王在找什麼,趙珂也不是很關心,老叔公那麼做,肯定有他的道理。

不過趙珂也注意到了一點,那就是所有人都不知道皇城司那天在幹嘛,就在這個時候她結合了跟李清微制定的計劃,於是一個看似非常合理的謊言便誕生了。

趙珂故作神秘的告訴這幫世家小姐們,那日皇城司是在尋找紫蘊龍王參。

而且她添油加醋的,傳的神乎其神,說那天晚上榮王府內,趙老爵爺的書房內放著一封書信,是對趙老爵爺下的挑戰書,而且上面還有一根紫蘊龍王參的參須為憑證。

經過她一段添油加醋的忽悠之後,當時在茶樓的所有人都相信了有一個江洋大盜夜入皇宮盜寶,之後還下戰書嘲諷的事。

如果是別人說的,那麼大家只會認為他在說書,但是說這話的人是紫薇帝姬趙珂,所有人不得不信。

因此這件事便在京城貴族的社交圈中炸開鍋了,這件事自然也傳到了趙老爵爺和內侍省正副二位總管的耳朵裡。

內侍省正總管,連夜前往榮王府拜訪趙老爵爺,詢問事情的真假。

趙老爵爺一開始是一臉懵,但是聽到這件事的傳言是趙珂散播出去的,便痛快的承認了。

雖然他不知道自己的孫女要做什麼,但是這也是轉移宗族世譜事件的一個好的契機。

不但可以掩蓋掉篡改宗族世譜那件事,還能幫孫女一個忙,這是一舉兩得的事情,趙老爵爺自然很樂意的幫忙。

在內侍省總管走後不久,趙老爵爺便派出心腹親信,讓他去皇城司與那日參加篡改宗族世譜的皇城司官員們“通氣”。

之後內侍省副總管便派出了小太監,然後旁敲側擊的去皇城司打探訊息。

因為趙老爵爺事前透過氣了,因此皇城司的官員們要麼說不知道,要麼便和趙老爵爺說的大致相等。

調查詢問的結果都是一樣的,這著實讓內侍省的兩位總管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他們並不害怕紫蘊龍王參丟了,而是害怕忠王,或者皇帝藉著這個由頭派人清點內侍省的庫房。

這樣一來,會引起很強大的連鎖反應。

多年來他們自私倒賣的東西都會被查出來,而且私藏貢品這是滿門抄斬的死罪。

而且這牽連的人不止內侍省的官員,從內侍省庫房裡盜出來的寶物們,大多數用於打點關係,或者是行賄都送給了其他勳貴大人們。

如果真的要徹查的話,那麼也會牽連到他們的身上。

而且這一次光燒庫房也解決不了。

因為現在已經不是寧宗朝了,而是理宗朝,而理宗朝裡有一個非常認真的鐵面無私的“宋提刑”。

如果換做其他的官員的話,內侍省的兩大總管,花點錢上下一打點,即便是燒庫房這麼大的罪,也能慢慢地壓下去。

但是現在不行了,刑部左侍郎兼提刑司“提刑官”宋慈是個軟硬不吃,油鹽不進的“死腦筋”的聖人。

油鹽不進的“清官”他們也見過不少,不過這些“清官”們大多是位卑職小,因為他的剛直不阿的性子,一輩子也難有晉升,只能是微末的小吏。

要麼只是清廉,能力不足,也查不出什麼。

但是宋慈不一樣,宋慈不但剛直不阿,而且還有皇帝和吏部尚書兩座大靠山,官拜刑部左侍郎兼任提刑官,可以說是大權在握。

而且宋慈還是個非常有能力的官員,傳說中魯班能讓青銅開口說話,墨子能讓木石走路。

但是宋慈卻可以讓死人“說話”,憑藉他寫的一本《洗冤集錄》,他平反了不少的冤假錯案,即便是時隔幾十年的兇殺案,也逃不過這位提刑官的法眼。

那麼如果內侍省庫房失火的話,皇帝肯定會讓宋慈來徹查,這個“閻王爺”要是來個刨根問底,不知道有多少人被牽連,有多少顆腦袋要掉下去。

即便是不燒庫房,如果皇帝或者忠王藉著這個由頭,讓宋慈來徹查的話,那麼他們之前那些監守自盜的事情肯定會被挖出來。

如果換做別的官員,那些拿了內侍省好處的貴族們肯定會出來美言幾句,甚至是把事情直接壓下去。

但是如果是宋慈這個“活閻王”來的話,那些貴族們只會使出渾身解數把他們從這些事情裡摘出去。

甚至他們會聯合起來,讓內侍省的兩大總管直接當替罪羊。

而宋慈又是個剛正不阿的人,他肯定會秉公辦理,到最後內侍省兩大總管會抄家滅族。

一想到自己悲慘的前景,內侍省副總管當然要趁夜趕緊來檢查一下了。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念起千山滅滄海

不負晚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