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微站在甲板上,然後遠眺著河對岸蒙古軍的陣營,此時的蒙軍已經吹響了戰鬥的號角。

蒙軍的大營中此時正在井然有序的備戰著,蒙古的百夫長,十夫長們也各自回到了自己的位置,然後監視著淮河上的這條他們從未見過的大船。

李清微與榮王站在一起,李清微隨即吩咐道:“朝他們那邊打一輪,試試炮的威力.”

得到李清微的吩咐之後,水師官兵們下到了船艙之中。

然後裝有火炮的艙門瞬間被拉開,十門火炮推了出來。

李清微給這艘船設計了二十個炮口,每側十個,共分上下兩層,每層五門火炮。

這是他故意刪減的,鄭和的大船可是能一側裝二十門炮的。

他不想給宋軍這麼強的裝備,現在宋軍只要能做到自保或者是進行小規模的反擊就可以了。

宋朝雖然武力值很拉胯,但是架不住他有錢,要是真讓他的艦隊按照鄭和下西洋的配置來,估計他真能來個兩棲登陸作戰。

他也是在為未來考慮,畢竟以後他打跑了蒙古人,這些水師戰艦說不定就會對準他的“唐軍”。

畢竟“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為了爭奪利益,親生兄弟尚有鬩牆之禍,更何況自己這個外人了。

李清微眺望著對岸的營壘,然後隨即吩咐道:“開炮!”

隨著李清微的命令,十門火炮霎時間齊發,炮彈紛紛落在了蒙古的軍營之中。

蒙軍也隨即展開反擊,弓箭手,拋石機,火炮也是霎時間齊射,只不過李清微所用的火藥比他們的要先進,他們的弓箭,火炮,拋石機都打不到宋軍的這艘戰艦,這艘船完全在他們的射程之外。

只能打在淮河上濺起一陣水花。

李清微笑了笑後繼續吩咐道:“開船!然後按照我教你們的方式,逐一開炮。

給我炸了他的瞭望臺!打掉他們的火炮營壘.”

隨著李清微一聲令下,巨船開動,然後上下兩層的火炮,隨著船的移動逐一開炮,紛紛打在了蒙古軍的兩座瞭望臺上。

摧毀了上面架設的火炮與拋石機。

蒙軍插在營壘上的軍旗,一下子被宋軍的火炮炸斷。

此時榮王扒在船邊,用他僅剩的一隻眼睛看著眼前的這一幕,不由得拍手稱快。

而河對岸的宋軍遠遠地眺望到這一幕,也不斷地搖旗吶喊,擂鼓助威。

不過就在李清微的兩輪齊射結束之後,蒙古軍的水師從河面上開了過來,此時坐在桅杆上眺望的觀察手說道:“啟稟王爺!蒙古人的水軍出來了!”

李清微此時走到了船頭,看到了十幾條戰船朝他們開了過來。

李清微依舊不慌張,他說道:“轉舵,將火炮朝向他們的戰船。

等放近一些便開炮!”

水軍士兵們按照李清微的指揮轉舵,將大船橫了過來。

而此時的蒙軍是順風水順,而他們的船有是輕舟快船,很快就來到了火炮的射程範圍內。

宋軍士兵們按照李清微之前的命令隨即開炮,十門火炮又是一輪齊射,炮彈無情的打在了蒙古軍的小破船上。

第一輪齊射就擊沉了五艘,打亂了蒙古軍水上戰船的陣型。

此時蒙古軍的戰船得到了命令,全員散開,然後分兩路朝宋軍大船的兩翼包抄。

避過大船上的火炮。

李清微此時笑道:“雕蟲小技!滿舵!把船橫過來.”

李清微要讓蒙古人知道他們想多了,在原本蒙古水軍統領的想象之中,這麼一艘大船肯定是很難轉向的。

他們可以趁著大船轉向的間隙,用小船突襲到大船的周圍,然後不斷地用小船的速度包抄大船,最後用鐵爪鉤勾住大船,在弓箭手的掩護下登上大船。

但是沒想到舵手只是輕輕地轉動手中的舵盤,宋軍的大船就很容易轉了過來,畢竟這艘船的設計理念領先他們近百年。

此時蒙古軍的船隊已經分兩路抄到了船的兩翼。

未等李清微下令,船艙之中的火炮手就開始朝船身兩側的蒙古戰船開炮。

這一輪齊射又炸沉了蒙古軍四五艘戰船。

而此時奮水校尉下令升帆,大船開始追擊從兩側迂迴過去的蒙古戰船。

雖然蒙古人的小船速度很快,但是大船的三面風帆全都升起來,在順風順水的條件下,受到的推力要比小船大得多。

很快便追上了僅剩的幾搜小船,接著便又是一輪炮擊,僅剩的那幾艘船全都被炸沉了。

這支小型艦隊的旗艦,艘跑到了大船的前面,但是這小船在大船面前不過是螳臂當車,直接就被靠近的大船撞沉掀翻。

看到自己一艘船便殲滅了蒙古軍一支水師,榮王高興地仰天長笑了起來。

榮王拍著李清微的肩膀說道:“衛王殿下此次又是大功一件!等還朝之後,老叔公定然奏明聖上,對衛王殿下厚加封賞。

衛王殿下真是我大宋的守護神.”

李清微謙遜的說道:“老叔公過獎了,我既食君祿,自然替君分憂。

不過我們不能白來一趟,眼下敵軍的淮河水師基本已經全軍覆沒,我們何不乘勝追擊,直接炮轟他們的水軍營寨,將他們的大小戰船全都炸沉,也可為我大宋減去一些壓力.”

榮王笑道:“說的對!奮水校尉!按照衛王殿下的意思去辦!”

得到了命令,奮水校尉隨即轉動風帆的方向,然後調轉船頭,命令士兵們將船靠到了蒙古軍的淮河水寨。

此時蒙古軍營之中已經是軍心大亂,畢竟他們的水師開出去連敵船的“皮”都沒摸到便全軍覆沒了。

眼下敵船朝他們這裡而來,他們自然是害怕的。

到了火炮的射程之內,奮水校尉下令開炮,宋軍的炮彈如怒火一般不斷地傾瀉在蒙古軍的營地之中,而且他們停靠在淮河上的戰船,無論是完成的,還是沒有完成的。

全數被宋軍的大船擊沉。

而且其中一炮還打在了蒙軍的火藥庫之中,霎時間火藥庫引起了劇烈的爆炸,沖天的火光拔地而起。

片刻之後便隨著晚風的吹拂,點燃了周圍的葦蕩,隨即蔓延到蒙古軍的營寨之中。

風借火勢,火借風勢,是越燒越大。

而且蒙軍水寨與旱寨相連,火勢很快便蔓延到旱寨之中,蒙古軍在不斷地轉運著旱寨內的糧草,火藥等物資,以最大限度的減少損失。

然後組織剩下的官兵們趕快撤離。

營寨之中還有不少慌不擇路,來不及逃走的蒙古士兵,活活被大火燒成焦炭,而且來不及轉移的戰馬,也被火灼燒著,不斷地嘶鳴著。

宋軍士兵隔岸觀火,無不拍手稱快。

李清微與榮王此時一人端著一杯酒,站在甲板上望著岸上的沖天火光。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周天

風中問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