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明方丈去了金華城遊說金華城隍。

他若是沒有得老王妃那一句話,想要遊說金華城隍,只怕沒有想象中那樣容易。

但得了老王妃一句話,便師出有名,打著老王妃的旗號,言道:“貴人與老僧談經論法,得知蝗災將至,蝗神將至,便說‘城隍神護佑一方,豈能袖手旁觀’,城隍神護佑金華,乃是一郡神主,抗蝗之事,不能不由您主持,故而特來請城隍旨意,是否宣示百姓、召集神明,驅蝗出境?”

城隍神高坐法臺之上,本來還笑意盈盈,卻忽地臉色沉下來,雙眼一轉不轉地看著慧明方丈,心中已經恨毒了這賊禿。

蝗災乃是天災,蝗神更是天災所生,從古自今,從未被消滅過。

對抗蝗神豈是那樣輕易,一個不好,便是被破了法身、遭了災劫的下場。

蝗蟲力小,又不吃人,何必與蝗神作對?等到蝗神過境,下一次再見,都不是何年何月了。

但這賊禿用貴人轄制,逼得城隍神不得不表態,若是退縮,不但惡了貴人,只怕也要為民意所傷。

城隍神乃是尊神,為了下民捨生忘死,豈有這樣的道理?故而金華城隍咬牙切齒道:“蝗神過境,生民倒懸,本尊豈能坐視不理,自然要號令千神相助,將蝗神拒之境外.”

他皮笑肉不笑道:“慧明方丈佛法無邊,慈悲為懷,想必不會抽身事外吧?”

慧明方丈宣了一聲佛號,道:“豈敢令尊神獨行,老僧將邀請同道,共抗蝗神.”

賊禿!老和尚有這樣的覺悟,豈不是逼著他這城隍神也嘔心瀝血?金華城隍咬著牙,呼道:“判官何在?速速召集東陽各縣城隍來見,若有延誤,記下大過!”

陰陽司的判官躬身領命,道:“謹遵城隍法旨.”

金華城隍看向慧明方丈,道:“今日子時,還請方丈前來共商抗蝗大計.”

慧明方丈合十雙掌,道:“老僧領命.”

慧明方丈從城隍廟出來,當然聽不見背後金華城隍已經罵了他不知多少遍,砸爛了多少精美的瓷器。

蝗神到底何時成神,又有什麼樣的本事,無人知曉。

但就好比旱魃是一般,蝗神也是天生的災魔。

亦神亦魔,強大、可怕,為生靈所畏懼。

蝗神當然沒有旱魃那樣可怕,甚至在種種天災之中都不算強大,但對於百姓而言,這些災禍幾乎沒有分別。

不過以蝗神稱之,而不是以蝗魔稱之,也正是因為它應天時,算是天命的一部分。

並不像無相教所點化的災魔,肆意禍亂四方。

蝗神還沒有到東陽郡來,它自蝗蟲中誕生,應天時而生,便應天時而來。

蝗災未至,則蝗神未至。

此時流竄至東陽的蝗蟲,一部分是其中的斥候,是先遣之兵,離群之蝗,一部分是受蝗神影響,自然催發,跟隨著蝗神而來的蝗蟲。

這是預兆。

好比洪水之前的大雨,大雨之前的陰雲。

宮夢弼令群狐下山,就是要先將這些“預兆”抹除,阻撓蝗神的腳步。

蝗蟲突然變多,警惕的何止是宮夢弼,更是以農桑為生的百姓。

炎炎烈日,百姓便已經在田間地頭捕捉蝗蟲。

辛辛苦苦種下的莊稼還沒來得及收穫,就已經被蝗蟲啃食。

只是人能捉多少蝗蟲,面對著能飛能跳的蝗蟲,人力便顯得尤為薄弱。

拿著棍子在莊稼裡地敲一敲、掃一掃,就能飛出來一大群,捉得頭暈目眩,曬得汗流浹背,但轉頭一看,自己走過的地方又落了一群蝗蟲。

這樣的打擊幾乎讓人崩潰的。

有經驗的農人嗅到了蝗災的氣息,這是人刻在骨子裡的恐懼。

這種絕望到來,讓人無能為力。

種了兩季糧食、費盡多少心血汗水,起早貪黑的耕作,熬過了苦旱,眼見著要收穫了,卻被這些飛蝗奪走。

那種絕望和痛苦,下山的狐子們只是看到了,便已經覺得心裡堵得厲害。

天災人禍,百姓之苦,讓這些狐子也心有體會。

徐紅看到了一個農人在田壟上痛哭起來,哭求這老天爺,手已經因為捉蝗蟲被刺得血淋淋,跪在地上,又抓著土地上,似乎企圖抓住些東西,卻又什麼也抓不住。

萩娘伸手在徐紅的臉上擦了擦,徐紅回過神來,道:“怎麼了……”然後看到萩娘手上的水跡,才意識到原來是自己不知道什麼時候哭了。

萩娘感慨道:“紅郎啊,你好吃懶做、不求上進,我幾番都想離你而去,最後還是捨不得,就是看重你有一顆這樣的心.”

徐紅的擦了擦眼睛,討好道:“萩姐姐不要嫌棄我沒用就好.”

萩娘遠遠看著那老農,道:“還是要有點用,去吧,你同情他,知曉他的苦,就幫一幫他吧.”

徐紅看了看手裡的小旗子,狠狠點了點頭。

萩娘懷裡抱著令旗輕輕搖動,便有一大群烏泱泱的鳥雀從身後的山林裡飛出來。

這是他們倆一夜收攏附近鳥雀的結果,此時已經頗具規模。

萩娘運轉幻術,幻化作一個身著錦衣的女子,眉眼間頗有幾分威嚴。

徐紅則變回原形,跟在她身後,人立而起,捉著小旗不斷揮舞,口中長鳴一聲。

那些烏泱泱的鳥雀便呼啦一聲從天而降,鑽進田壟間撲殺蝗蟲。

烏鴉、喜鵲這樣的大鳥吃大蝗蟲,麻雀、燕子這樣的小鳥吃小蝗蟲。

萩娘走出山林,大片大片的鳥雀在她身邊飛舞,而她目不斜視,身邊跟著雪白的狐狸,彷彿山中走出來的仙神一般。

那田間哭泣的農人,那些拼命掙扎還沒有放棄的農人都見到這樣的景象,頓時又驚又喜。

遠遠看著萩娘,既想要接近,又害怕衝撞。

徐紅狐鳴不斷,搖著小旗,指揮著群鳥捕蝗。

萩娘緩步而行,飛鳥啄食著蝗蟲,跟隨著她一同前進。

終於有農人壯著膽子問道:“不知道是哪位仙人驅鳥捕蝗?”

萩娘緩緩看向他,裙襬下露出一條毛茸茸的大尾巴,道:“泰山娘娘座下狐狸使者,奉娘娘法旨,召請驅蝗大將軍來此捕蝗.”

“不必驚慌.”

見著她那毛茸茸的大尾巴和她身後亦步亦趨的白毛狐狸,這農人幾乎嚇得腿軟,但聽聞是神明使者,又聽聞驅蝗大將軍的名號,又趕緊拜道。

但萩娘已經帶著徐紅漸漸走遠了。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凌雲之霄

尚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