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城牆上那一戰張硯靠著連殺三名妖兵獲得了一整條妖筋的功勞;後面靠拿出孔明燈解決了魚背山崗哨地理位置缺陷的問題,再獲兩條妖筋的功勞。

算下來手裡就有三條外加一小段妖筋的功勞。

按照南淵國對罪兵的清罪律法,三條妖筋的功勞就能減罪一等,死罪就能降成活罪。

而張硯就屬於這等範疇,他背上的“縱火行兇”的死罪在他拿出孔明燈之後就不再背在他身上了,換成了“徒三千里”的流放重罪。

之前張硯還在城牆上時花狗就給他算過賬,說他湊夠四根妖筋的功勞就差不多能把身上的罪給洗清了。

就算有出入也不會太大。

還說他最多一年就能湊夠。

如今看來花狗還是小看了張硯的本事。

他除了一手拿槍突刺的手段以外,手裡還有從地球帶來的諸多道家手段,也讓他在兩月餘的時間裡便賺到了不止四根妖筋的功勞。

當然,說是“不止四根”是要把後面關於八卦陣的那一項給算上才行。

按照之前孔明燈的分量,八卦陣再怎麼說也至少能抵兩根妖筋的吧?而事實上八卦陣被定成了三根妖筋的功勞,比孔明燈的功勞更大。

如此一來張硯手裡就有了足足六根妖筋的功勞,不但可以直接清掉自己頭上的罪名,恢復平民身,還能有兩根妖筋的富餘。

用之前張硯瞭解到的情況,兩根妖筋已經可以在鄉下換一塊自給自足的田地過活了。

功勞雖然算得清楚,清罪的事情也沒有耽擱,甚至張硯都還沒有提他就拿到了清罪的文書,上面有魚背山將軍府的公印,以及宋青河的親筆印籤。

憑這份文書張硯就可以到南淵國的任何一個地方落戶,而不會被當做流民或者賊匪。

但是,功勞算得清楚,文書雖然也給了,可想要離開魚背山要塞這就有些麻煩了。

也是張硯之前沒有考慮到的。

“還是想得簡單了.”

張硯在心裡暗自反省,以為自己帶著另一個世界的訊息在荒天域得了些便宜就小看了這邊的人。

他們或許不清楚孔明燈也不知道八卦陣,可人情世故和心機手腕卻並不會比地球上的那些人精差分毫。

因為和清罪的文書一同到沈浩手裡的還有一份“特別徵召令”,上面寫得清楚明白,要張硯繼續留在魚背山要塞聽調,期限是兩年。

張硯去問過編制官,對方說這份徵召令沒有問題,符合南淵國的律法。

除非張硯突然出現殘疾或者出現特殊的情況導致無法繼續聽調,不然這份徵召令就必須執行。

這就意味著張硯想要清罪之後立即離開魚背山的想法直接落空。

其實想想也是張硯自己太大意了。

露了孔明燈又露了八卦陣,還將計就計的把自己往所謂的“雜學一脈”上靠攏找掩護,這一番動作下來林沢冬也好或者那位宋青河將軍也罷,又怎麼會輕易的放他離開?不過也許是不想把事情做得太絕。

而且目前崗哨周圍八卦陣的佈置也尚未徹底完成,所以林沢冬主動找到了張硯,給了很高的俸祿作為安撫。

並且還給他掛了一個夥長的職務。

要知道遊探旗的夥長可比一般的夥長高出半級,這已經算是很大的優待了。

“其實按照張硯你目前的功勞,給你一個閒職官人的名頭掛上都是足夠的。

但你之前罪兵的身份已經不允許我們給你掛任何的帶職銜的職務了。

不過你放心,俸祿方面我們會用妖筋的方式給你貼上的,一定不會讓你白忙活就是了.”

面對林沢冬的這些言語,張硯能說什麼?他只要腦子沒壞就不會在軍伍裡和一名握著刀把子的上峰說半句帶負面情緒的話。

即便心裡實際上並不情願留下來。

嘴上卻是恭謹的回道:“多謝大人抬舉,屬下一定會盡心辦事,不負大人所望.”

果然,見到張硯如此恭順,林沢冬心裡也就放心了。

之前本以為強留對方會引來一定的反彈情緒,畢竟雜學一脈的人相傳都脾氣古怪,因為一份徵召令直接翻臉也不是沒可能。

林沢冬甚至都接到宋青河的授意,若有必要會給一些強硬手段壓制張硯。

如今一看,順順利利的自然就皆大歡喜了。

“你能安心留下來最好。

目前崗哨的八卦陣已經初見成效了,妖畜被嚇得有些不敢踏入其中,也就讓崗哨的戰損大減,已經十來天沒有死過人了。

這都是你的功勞。

宋將軍也發話了,你以後除了定期去把控八卦陣的佈置和維繫之外,不需要再上戰陣了。

另外有什麼需要可以直接找旗裡軍需官開口,若是旗裡沒有你也可以直接去輜重營問,軍中會盡可能滿足你的要求。

不過,你若是對軍中有什麼好的想法,或者像孔明燈和八卦陣這樣的東西,也要第一時間講出來。

明白嗎?”

“屬下明白.”

出了林沢冬的帳篷,張硯第一次不需要再回之前那個大通鋪休息了,他現在不但是一個光桿的夥長,還有自己單獨的帳篷。

甚至林沢冬還給他配了一個專門“照顧”他的輔兵,雜事全都有人幫他做。

對於身邊多了一個人時時刻刻的盯著,張硯完全沒有半點不滿。

該做什麼做什麼,完全不怕對方看了去。

有什麼好怕的?看到了又不意味看得懂。

比如說張硯找軍需官要來了更多的黃紙和硃砂,將自己的帳篷內部幾乎貼滿,直到他已經感受不到增加聚靈符帶來的增益效果才停下來。

聚靈符就此疊加到了極限。

也讓張硯的吐納之術《掠天》的效果到達了目前他能做到的極致。

而這一切除了他自己別人誰知道他在幹嘛?之後的半年,張硯除了按期到各個崗哨點維繫刺藤強和八卦陣之外就一直待在自己的帳篷裡全身心的投入到了修行當中。

他根據胸口萬相珠的變化,感覺似乎萬相珠被喚醒的日子就要到了。

某日,盤膝坐在帳篷裡打坐吐納的張硯忽然感覺胸口的萬相珠劇烈的震動起來,並且伴隨著一股溫熱的氣息浸透他的面板,然後遍佈他的全身。

同時一道玄妙的明悟如同一種意識層面的變化讓他的腦海裡突然多了一道橋,而橋的另一頭便是胸口的萬相珠......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刀郎歸來

褐面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