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爺,吃飯了.”

“嗯,這就來.”

金城坊書房中,一心三用、以念力持筆瘋狂趕作業的李昂,長吁了一口氣,站起身來,走向客廳,隨口問道:“晚飯有什麼?”

“少爺你要的,酸菜豬肉燉粉條,芹菜炒肉,紅燒魚...”“呃.”

李昂臉色在聽到“酸菜”二字的時候,莫名一僵,腦海中升起一股不好的既視感,“酸菜是我們自己家用罈子做的吧?”

“是啊,就是今年冬天,少爺你用那什麼白菜做的.”

柴柴莫名其妙道:“有什麼問題嗎?”

“沒問題.”

李昂鬆了口氣,之前他嫌棄葵菜油滑不好吃,找機會用南方菘菜和北方蕪菁試圖雜交出大白菜,現在算是有了點成果,“對了,以後也不要再買外面的酸菜了,全都家裡自己做.”

“嗯.”

柴柴不明所以,不過還是點了點頭,聽著李昂關於“老壇酸菜、用心煙制”的奇怪抱怨,坐在了餐桌前。

二人正要吃飯,卻聽院門被敲響。

“誰啊?”

“我.”

邱楓的聲音。

柴柴疑惑地歪了下頭,李昂則像是知道邱楓會來一般,從椅子上站起來,穿過庭院開門迎接。

邱楓站在門外,眉頭微皺,手上拿著一本寫著《第一版太醫署新式教材-物理診斷學》的書,表情並不愉快。

“進書房說吧.”

李昂知悉邱楓來意,帶她走回屋中,邱楓勉強提起笑容,和柴柴打了聲招呼,跟著李昂走進書房。

“日升,”邱楓將那本寫著“編著人:李昂”的太醫署教材,放在桌上,平和問道:“這是怎麼回事?”

“你是指?”

“太醫署革新.”

邱楓認真道:“太醫署要擴建的事情,我們都很高興。

但這些教材中,為什麼全無辨證論治的內容?”

朝廷的朝會上,六部已經同意了擴大太醫署、招收更多醫學生的提議——為此要呼叫的財政撥款,在朝廷的接受範圍內,而提升醫師數量、質量,對於朝廷重臣、各利益方而言,也完全沒有壞處。

邱權等太醫署醫師,早就苦於撥款不足,人手不夠。

李昂能給他們要來更多的物力人力,自然很開心。

但,邱楓卻在看到這本李昂單獨給她的書的第一時間,察覺到了不對勁。

“日升,你編著的這本物理診斷學中寫了,”邱楓翻開其中一頁,“發熱病因可能有,內出血、巨大血腫、關節炎、皮肌炎、肺梗死、肢體壞死、腦出血等等。

同為發熱,伴隨反覆性寒戰,可能是瘧疾、敗血症。

伴出血,可能是血液病。

伴胸痛,可能是心肌炎,肺膿腫。

伴腹痛,可能是肝膿腫...”她抬起頭來,盯著李昂認真道:“根據病症表象,直接圈定病因範圍,無辯無證,日升,你想做什麼?”

難怪邱楓反應強烈,她在太醫署長大,從小讀遍醫書,對醫理理解深刻。

李昂所編纂的物理診斷學,看似是在用望聞問切,實則完全沒有辯證環節。

沒有經過八綱辨證。

往好了說,李昂這是藝高膽大。

往壞了說,李昂這是在違背醫理。

“坐下說吧.”

李昂用念力搬來椅子,興平氣和道:“你我都是醫師家庭出身。

自張仲景起,中原醫學便確立辨證論治原則。

所謂辨證論治,是指利用望聞問切四診,蒐集證據,根據證據分析、概括、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質、部位。

再根據辯證的結果,確定相應的治療方法。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這一點,我說的沒問題吧.”

“嗯.”

邱楓點了點頭。

“好。

那麼,醫學的辯證方法,有八綱辨證、氣血津液辨證、臟腑辨證、六經辨證等等。

就像是不同型別、同樣效果的工具。

其中,最普遍的、最基本的是八綱辨證。

以陰、陽、表、裡、寒、熱、虛、實這八種,歸納所有病症。

其中,陰陽是總綱。

表裡概括病變深淺、輕重。

寒熱形容疾病性質。

虛實形容人體與疾病的鬥爭狀態.”

李昂簡短概括了一番傳統醫學辨證論治中,最重要的辯證環節,認真說道:“以八綱辨證為基礎的辯證方法,在理論上能概括、形容世間所有疾病。

只是,世間沒有兩片相同葉子,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病患。

兩個同樣擁有惡寒、發熱、頭疼症狀的感冒患者,因為生活習慣、身體健康狀況、生活環境等因素的不同,感冒病因也可能不同,有風寒、風熱、暑溼等等細分。

不同的病因,會產生不同的藥方。

同一個病人不同時期患的同一種病,會有不同藥方。

甚至同一個病人,兩個醫師同時給他診斷,也會開出截然不同的藥方。

千人千方,對麼?”

邱楓點頭:“是.”

“這就是問題所在.”

李昂說道:“優秀醫師,比如太醫署、尚藥局的直長、奉御們,對醫理理解深刻,觀察病人症狀,能高屋建瓴,細緻觀察,反覆論證。

即使他們得出的結論不同,辯證過程有所出入,最終用藥都還是有效的。

但,任何領域,傑出之人都佔少數。

辨證論治的優秀門檻太高,不僅要飽讀醫書,長久時間,積累經驗,還需要極強的邏輯推理能力,細緻入微的觀察能力,不是簡單看些醫書、背誦一些藥方就能行。

許多庸醫,或是天賦不夠,或是思維不縝密,或是沒有心氣,照本宣科,純靠經驗,看到什麼症狀就用什麼藥。

咳嗽就化痰止咳,拉肚子就護腸止瀉,上火就養陰清熱,以至於誤診、錯診,病患稀裡糊塗得病,稀裡糊塗吃藥,稀裡糊塗耗盡錢財死去。

更別說還有那種滿腦子只想著怎麼撈錢之輩。

以至於百姓得病了,不敢找醫師,被迫抄寫《菩薩經》、《勸善經》來祈福.”

李昂搖頭道:“我曾經聽過一個故事。

一位病人患水腫疾病,家裡好不容易找了位名醫。

那位名醫嘗試開了許多藥,藥引千奇百怪。

一會兒要生薑兩片以及竹葉十片去尖,一會兒要河邊挖掘的蘆根,經霜三年的甘蔗。

兩年過去,病情毫無起色,那位拿夠了錢財的醫師就誠懇地說自己學問已盡,介紹了另一位在某地擔任杏林協會會首的何姓名醫。

而這位何姓名醫,開出的藥引更加古怪,甚至要同巢的蟋蟀一對,最後還用打破的鼓皮,製成了所謂的敗鼓皮丸。

這麼吃了幾年,病患最後渾身水腫,痛苦而亡,家產也在此過程中被敗了大半。

庸醫害人,惡至於此.”

李昂語氣平靜,內心默默補上了後半句話。

故事裡的病患名為周伯宜,他的兒子,名為周樹人。

“辨證論治的複雜性,整體性,以及對天賦、邏輯、觀察力的嚴格要求,註定了醫師行列,魚龍混雜,百姓難以分辨好醫師與壞醫師.”

在蘇州處理水毒蠱情的時候,李昂親眼見到過,邱儆邱權等醫師,使用針灸緩解那些服用了酒石酸銻鉀的病患的疼痛。

雖不理解他們的醫理,也對他們的醫術、醫德保持尊敬——能起到效果的醫術就是好醫術。

只是,由於辨證論治沒有標準答案,像於淼水那樣的庸醫、惡醫,永遠會有混飯吃的一席之地,像邱儆、邱權這樣有天賦有能力的傑出醫師,數量稀少,大機率存在於普通人的“聽聞”、“聽說”之中。

“醫師行列,永遠是良醫少,庸醫多。

這是機率學的事實,與我的好惡無關.”

李昂平和道:“所以,我才要進行革新.”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尋長生而悟道兮天地之始

天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