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平之告知劉菁,他不在的這段時間裡,衡山派方面縱使是五嶽令旗發下來,他們也要“出工不出力”。

最大限度的儲存衡山派的實力。

而且劉菁要貼身保護劉夫人,哥哥嫂嫂,弟弟。

如果可以的話,讓他們一直搬到無塵居居住。

而且林平之還特意叮囑了一件事,如果因為林平之出仕,導致劉榮也被朝廷重新啟用的話,沒有林平之的允許的話,一定不要接,直接讓劉榮稱病請辭。

如果需要劉榮出仕的時候,林平之會派人告知她的。

總之林平之明明白白的告知了劉菁,她在衡山的擔子,不比任盈盈在滄浪島的小。

雖然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自己不能陪在丈夫的身邊了,但劉菁還是很認真的接下了林平之分配給她的任務。

而且她心裡甚至有點高興。

那便是她竟然可以跟任盈盈相提並論了。

這也是林平之這個做丈夫的信任她能力的表現。

既然林平之信任她,她自然不能讓自己的丈夫失望。

因此劉菁也不多做耽擱,直接騎上快馬趕赴衡山。

半個月後,隨著鳴鑼開路,一排浩浩蕩蕩的隊伍來到了福威鏢局的大門前。

來的正是福建巡撫和傳旨欽差的轎子。

而林家眾人此時已經焚香叩首在西門大街上跪迎傳旨欽差。

不過這場跪迎聖旨的大場面沒有什麼觀眾,在傳旨欽差駕臨福州的那一刻起,整個福州城便被當地的總兵,派兵戒嚴了起來。

而福威鏢局的所在地更是重中之重。

因此這裡一大早就被官兵們控制了起來。

禁止其他人靠近。

隨著鑼鼓聲止,三頂轎子停在了福威鏢局的門外。

首當其中的是一頂八人臺的黃頂轎子。

這座轎子裡坐的不是人,況且這個時代除了皇親宗室,也沒人敢坐黃色的轎子。

這座轎子之中放著皇帝的聖旨,還有給林平之的官服,腰牌,佩刀。

儘管只是聖旨,但也代表著皇家的威嚴,因此這頂轎子走在最前。

隨後兩頂綠尼大轎並排落在了黃頂大轎的身後。

隨著轎伕壓轎,兩個人從轎中走出。

其中一人便是福建巡撫,而另外一人,林平之細細的打量了一下。

這人年紀約在五六十歲,面上無須,滿臉陰鷙,眼放精光十分的有神。

林平之看的出來這傳旨的欽差應該是老太監,從他的身上的袍服上來看,級別應該不是很低。

而且不光是品級不低,林平之看得出來,此人的武功也不低。

單憑這神采奕奕的樣子,若放在江湖,當不在左冷禪之下。

這老太監一下轎,他的目光便與林平之的目光相對。

二人眼神相互動不退讓,林平之的神情如蒼鷹般銳利。

而那老太監的眼神卻如寒潭一般深邃。

但這番眼神的交流,那老太監也是對林平之多了幾分的敬佩。

在來福州之前,朝廷方面早就把林平之的祖宗十八代都查了個底朝天了。

東廠和錦衣衛的辦事水平,可不是這些江湖門派可以相比的。

很多時候,江湖上不少人,覺得自己做的事情天衣無縫,能瞞得過朝廷的眼睛。

若是這麼覺得的話,那麼就真是大錯特錯了。

朝廷雖然不願意理會江湖紛爭,但不代表他們不關注江湖。

朝廷最擅長的就是收編各路人馬做自己的耳目。

小到販夫走卒,勾欄娼妓,大到門派高層,甚至是一派之長的身邊人都有可能是朝廷的眼線。

當年東方不敗七個小妾之中,便有兩個是朝廷的眼線。

其中一人效忠於東廠,另一人效忠於錦衣衛。

而她們接近東方不敗的目的只有一個,那便是想辦法配合朝廷攫取日月神教的大權。

朝廷方面對於葵花寶典沒什麼興趣。

況且葵花寶典就是朝廷故意放出來擾亂整個江湖的。

只不過這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而堂堂一部天下無雙的武林第一奇書,沒有被其他的大門大派所得,竟然被一個小小的少林寺下院所得。

這本身就是一件十分詭異的事情。

而且莆田少林寺得了葵花寶典這麼重要的東西,竟然能被嶽肅,蔡子峰兩個人得知。

而嶽肅,蔡子峰偷閱葵花寶典,林遠圖遠赴華山,這都是絕密的事情。

而這些事情就莫名其妙的被日月神教知曉了。

實際上日月神教與五嶽劍派的恩怨紛爭,就是從魔教十長老進攻華山奪取葵花寶典才開始的。

而這葵花寶典又是三寶太監鄭和所創,這其中的原委,不由得令人深思。

現在不知道還有多少江湖人明面上投靠某某門派,暗地裡為朝廷效力。

充當爪牙耳目。

畢竟大俠們整天行走江湖,行俠仗義,他們很多人是沒有經濟來源的。

而他們的經濟來源來自哪?自然是投效的官府。

不是所有人都有東方不敗那麼多深沉的心機。

東方不敗上位之後,又扶植楊蓮亭排除異己的主要原因,並不完全是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給江湖一個太平。

更多的還是剷除掉教中那些秘密投靠了朝廷的人。

縱是現在,日月神教的高層當中,依舊有朝廷的奸細。

別說是魔教,就連正派之中也有不少暗中與朝廷方面眉來眼去,吃著朝廷俸祿的人。

就連如今的五嶽劍派之中,都有一位秘密投靠了朝廷的實權人物。

此人身居五嶽劍派高位。

而林平之的畫影圖形,還有武功的深淺,擅長使用什麼兵刃,以及他的人際關係往來,家庭情況等等,除了他的興趣愛好沒有查到,剩下的他都已經報告給了朝廷。

眼前這位公公,便是那位五嶽劍派實權人物的上司。

雖然只是第一次見面,但林平之的身量有多高,多重,眼前這位公公也早已爛熟於心了。

不過聞名不如見面,這第一次見面,這個鋒芒畢露的年輕人,倒是很合他的胃口。

現在這位公公只是希望眼前這個年輕人是個聰明人。

不要跟朝中的“陽明學派”還有其他文人,這些不三不四的人攪合在一起,讓他跟皇上頭疼就可以了。

而他身旁的這位巡撫大人,便是陽明學派的一員。

儘管他們都效忠於皇帝,但在東廠為首的閹黨眼中,他們這些人始終是皇帝的眼中釘肉中刺。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鳳盞記

墨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