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平之的話不過是給孟生一個理由,讓他心安理得的把錢收下。

就算以後孟生做了官。

林平之也不會去打擾他的安穩的生活。

正如林平之自己說的,他們本就不是一路人,萍水相逢即是有緣,叨擾數日有些情誼已經算是不錯了。

以後還是儘量不要往來的好。

江湖紛爭,腥風血雨,說不準就會給他們這些普通人帶來麻煩。

朝廷命官又如何,當上嵩山派,日月神教那種高手如雲的江湖大派,朝廷命官也要多皺皺眉。

不過經過林平之的勸說,孟生此時收起了銀票,他說道:“也罷!恩公的銀兩學生收下了,待學生中舉,胸中壯志得酬,定然會重重答謝恩公,已報恩公的知遇之恩。

只是不知道恩公姓甚名誰,家住何方,不知道日後如何尋得恩公.”

林平之回答道:“呵呵,正所謂‘一舉成名天下知’。

若是孟公子高中的話,不必來尋我,我自能尋到孟公子。

名字什麼的就不必提了,在下姓林。

若是日後孟公子高中的話,須得為民請命,造福一方,做個清正廉潔的好官啊.”

孟生說道:“一定!學生絕對不會辜負恩公的囑託.”

這頓晚宴算是二人的告別宴,兩人把酒言歡,直到深夜才散去。

第二日,林平之早早的便起身,他將自己的行囊打點好。

之後背在了自己的身上。

他剛出房門,準備同孟生告別,但孟生一家都已經等候在了那裡。

而丫鬟小紅的肩膀上也揹著一個小包袱。

林平之拱手說道:“孟公子,老夫人,小紅姑娘,在下在貴府叨擾多日,今天也是時候離開了。

分別的話我們也不必多說了。

青山不改,綠水長流。

咱們後會有期.”

孟生也是俯身一拜說道:“恩公一路保重!”

即便是老夫人也給林平之深施一禮。

林平之隨即對他們母子二人拜別。

此時小紅已經將林平之的小雪龍牽出了院門外。

站在原地等候著。

林平之在母子二人的送別下出了院門,之後便翻身上馬。

他騎在馬上,對著母子二人又是拱手一拜。

他望向小紅說道:“小紅姑娘,將韁繩遞給在下吧。

在下要走了.”

小紅此時說道:“公子已經向老爺買了小紅,小紅日後就是公子的人了。

以後公子去哪,小紅就跟著公子去哪,小紅隨身服侍公子.”

此時孟生攙扶著母親站在門前說道:“是啊恩公,小紅是個手腳勤快的孩子,她留在恩公身邊侍候,恩公也能省一分心力.”

林平之無奈的笑了笑後,對小紅說道:“不行!”

林平之的回答,倒是讓眾人大感意外。

小紅此時望著林平之說道:“公子,小紅手腳很勤快的,吃的也不多。

平日裡給公子洗衣做飯,端茶遞水服侍公子......”小紅的話還沒有說完,林平之依舊是那句話:“不行!”

見到小紅有些失落,林平之安慰道:“小紅姑娘,在下不帶你離開並非是因為嫌棄你。

之前我不止一遍說過,我是江湖人。

孟公子,還有你與我都非同道中人.”

“即入江湖,生死為疆。

行走江湖並不是遊山玩水,是時刻充滿各種各樣危險的。

前些時日你也親眼見到了,江湖紛爭,生死只在眨眼一瞬。

即便是我也差點死在了那名白衣人的手中.”

“我已入江湖,已無回頭之路。

有的時候我倒是很羨慕你們這種平平淡淡的生活。

現如今你們這般嫻靜的生活來之不易,定要珍惜.”

此時林平之騎在馬上伏下身來,他摸了摸小紅的髮髻,他說道:“小紅姑娘是個勤快的好姑娘。

你比在下還要年幼,你日後應該有更好的生活,而非是捲入到那些隨時可能會斃命的紛爭漩渦之中.”

此時林平之從小紅的手中拿過了白馬的韁繩。

他對眾人說道:“好了,孟公子,老夫人,小紅姑娘請回去吧。

若是有緣的話,我們定然會再見的.”

正當林平之要撥馬離開的時候,周圍的百姓們也都紛紛從家中走了出來。

而他們圍在了林平之的馬頭前。

林平之有些不解其意,不過他好像知道了什麼,他說道:“諸位放心,在下不會食言,不將倭寇盡數誅殺,在下不會離開浙東。

只不過多日來並未有滄浪島的音訊,在下再留此處也是無益。

不如前往沿海地區多加打探.”

林平之此時拱手繼續說道:“而且在下在村中居住了半月有餘,並未有其他人來滋擾,想來也是無事了。

在下感謝諸位鄉親父老多日來的‘照拂’,還請諸位讓出一條通路,讓在下離開。

在下絕不會辜負諸位鄉親父老的期望.”

但是林平之的話,眾百姓們沒有什麼反應。

不過他們其中有些人很慌張的跑走了。

但隨之而來的,是更多的人圍了過來,而且他們的手中都拿著各種五花八門的東西。

鹹魚,雞蛋,番薯,還有剛烙出來不久的雜菜餅子等等。

林平之對他們的反應倒是有些意外。

他騎在馬上注視著周圍的眾人。

大家雖然把他圍在了中間,擋住了他的去路,但從他們的眼神之中林平之可以看得出他們沒有敵意。

林平之望向了孟生,孟生卻是笑而不語。

就是這稍稍遲疑的片刻,人是越聚越多,裡三層外三層的把林平之圍了個水洩不通。

除了之前的那些富戶們在遠處觀望,剩下全村的百姓們不論男女老幼,基本都到場了。

正當林平之要詢問緣由的時候,百姓們嘩啦一聲,全都跪在了林平之的面前。

這倒是把林平之嚇了一跳,他趕忙翻身下馬,環視四周後說道:“大家這是做什麼?”

此時林平之看到了之前接待自己的那名老者,他來到了老者的面前,然後去攙扶老者說道:“老丈這是做什麼?您是長輩,長輩拜晚輩這豈不是折晚輩的壽數嗎.”

林平之將老者攙扶起來之後,老者說道:“少俠對我們有大恩大德,我們實在是無以為報。

多年來我們飽受倭寇和丐花子的欺壓,是敢怒不敢言啊。

少俠為我們除去禍害,我們未及報答少俠的恩德,少俠便匆匆離去.”

林平之對大家說道:“行俠仗義,本為我等習武之人的情分,大家不必如此,不必如此.”

此時有人抬著一個籮筐,大家紛紛把他們東西放在了籮筐裡,然後抬到了林平之的面前。

之後有人提著一個袋子也來到了林平之的面前。

而最後來的人拿的東西有些奇怪,是一把傘。

老者此時對林平之說道:“少俠,這是鄉親們的一點點心意還請少俠不要嫌棄.”

老者拿起了那個小袋子,他說道:“這是鄉親們各家湊的一點孝敬,不是很多,大約有十兩銀子,還請少俠收下。

著實少了一些,還請少俠不要嫌棄.”

林平之接過了老者手裡的小袋子,他開啟看了一下,裡面是一堆銅錢。

而這些銅錢是年代不一,品相不一,可以看得出來,真是從百姓們的“牙縫”之中摳出來的。

而老者最後奉上的便是那把傘。

老者說道:“少俠走的匆忙,我等也來不及給少俠趕製‘護民傘’了,想來大傘少俠也攜帶不便。

因此我等連夜給少俠打製了一把小的,還請少俠不要嫌棄.”

望著方才奉傘之人滿臉的疲憊,又聽到這三句“不要嫌棄”,林平之的心中泛起了一陣的酸楚。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鳳盞記

墨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