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林平之此時掂了一下手中的飛石,隨後兩指用力手腕一翻將飛石打了出去,正中一隻聒噪的烏鴉。

烏鴉“嘎”了一聲後,便從房簷上落了下來。

見到林平之這一手,誰也不敢再多說一句話,生怕下一塊石頭便打在自己的身上。

方才帶節奏的富戶,這下徹底安靜了下來,就像是一隻夾著尾巴的癩皮狗一樣,捂著自己的臉直往人群之中鑽。

現在的他連看都不敢看林平之一眼。

林平之此時走回了孟府的臺階上,他對眾人說道:“大家放心,這些時日在下會在村中借宿一些時日。

一來正如之前這位老丈對在下所言,在下並非是剷除了一些惡人就離開的江湖人.”

“眼下閩越舊城之中的倭寇雖除,但海外滄浪島上的卻沒有。

在下的性子向來是除惡務盡,既然動了手,便會將倭寇徹底剷除後再離開。

在下至少要在這裡住上很長一段時間.”

“這二來,正如小紅姑娘所說,那些臭要飯的,不行俠義,對本地的倭寇之禍置若罔聞。

這也罷了。

平日裡還欺壓百姓,簡直死有餘辜。

若是那些臭要飯的敢來找麻煩,在下會出手趕走他們.”

聽完林平之的話後,方才還義憤填膺,打算扭送林平之送給丐幫的百姓們,馬上換上了另外一張面孔。

這自是因為林平之說的話,句句在理。

不過最重要的還是因為林平之是個比倭寇,還有那幫叫花子更狠的角色。

世事均是如此,誰的“巴掌大”,誰的“拳頭硬”,誰說話就有理,哪怕沒理也有理。

“物理”才是最大的“理”。

本地最大的幫會便是丐幫浙東平陽分舵,以前這些百姓們因為不堪倭寇滋擾,也東拼西湊,從牙縫裡扣,拿出過不少的銀錢去求丐幫庇護。

但每次丐幫都是拿了錢不辦事,這些百姓們想討回自己的錢,還捱了這幫要飯一頓毒打。

而這一次丐幫又來村中詐財。

大部分的村民們剛剛經歷了倭寇的洗劫,哪裡還有多餘的錢財,物資給他們?雖然心中不願,但因為畏懼丐幫在本地的勢力,也只能心不甘情不願的被他們搶。

至於這些大戶們,因為牆高院大,在上次倭寇的洗劫之中沒有受到半點的損失,丐幫要的那點“孝敬”他們隨手就能拿出來。

他們自然不牴觸丐幫的“敲詐”。

但是如今丐幫的人出了人命,吃了癟。

若是丐幫惱羞成怒,大舉襲來的話,其他的百姓們早已家無餘財,榨也榨不出油水來了。

那麼之後誰倒黴呢?當然是他們這些富戶們。

出於維護他們自己的利益,因此這些富戶們聚在一起一合計,便想出了這個一個餿主意。

他們煽動其他村民們來到了孟府,打算讓村民們扭送林平之去丐幫的分舵,平息丐幫的“怒火”,來保全他們自己。

此時之前一直緘默的老者問道:“少俠說的是真的?”

林平之對待長者還是要保持最起碼的尊敬的,他客氣的說道:“自然是真的.”

林平之隨即對大家說道:“不過有件事還是想拜託大家.”

聽到這一句,眾人的臉色顯得有些難堪。

此時一名婦人說道:“少俠!眼下我們村子經歷了倭寇搶劫,之前那些乞丐們又討了一些東西去,我們實在沒有多餘的銀錢奉獻給少俠了......”而婦人剛說完,她的丈夫便趕忙將她拉到了一旁。

然後示意她不要再說了。

林平之笑道:“大嫂說的哪裡話,在下既然願意幫忙,便不會貪圖諸位的銀錢。

在下相求之事,不過是想請出海的各位,在出海打漁的同時,打探一下‘滄浪島’的位置.”

“閩越舊城的倭寇都被在下殺光了,剩餘的倭寇都盤踞在這個叫‘滄浪島’的地方,若大家發現此處,助我前往討賊,等倭寇之禍平定後,在下也可安心離去.”

“此事也事關大家的安危,倘若在下走後,倭寇捲土重來,恐無人可擋.”

此時老者說道:“少俠放心,只要少俠肯幫忙,老朽就是拼了這條老命,也要助少俠一臂之力.”

此時人群也攢動了起來。

“只要少俠能幫我們解決倭寇,少俠要什麼,我們便給什麼.”

“是啊,只要少俠能保我們平安,我們這些鄉下人不會虧待少俠.”

林平之此時拱手說道:“那就麻煩大家了,這段時間在下便居住在孟府,若是有了訊息,各位儘可來告知在下。

還有便是丐幫定然不會善罷甘休,這段時間大家如非必要請不要出門,若是丐幫眾人到來,也儘可與在下劃清界限,保自身平安。

若無其他事情,諸位請回吧!”

得到了林平之的承諾後,眾人也都各自散去。

包括那名被林平之打了一巴掌,打的暈頭轉向的富戶。

傍晚孟生與其母親回到了家中。

孟生的妻子被安葬在了孟家的祖墳之中,而孟生的老母便跟著孟生一同前往孟生亡妻的家中拜謁,因此回來的晚了些。

見到孟生回來了,林平之便請孟生來到了自己的房間之內。

“不知道恩公喚學生前來有何要事?可是寒舍招待不周?”

孟生問道。

林平之搖搖頭回答道:“非是如此。

只是有些問題想要請教孟公子.”

林平之話鋒一轉繼續問道,“不知道孟公子可有功名在身?”

孟生回答道:“說來慚愧,學生自幼讀書,多年來雖多次參加秋闈,但屢試不中。

只在恩師的提攜下,撈到了一個秀才的虛名.”

林平之聽到孟生是個秀才,當下心中一喜。

在這個時代凡是能考取功名的,均是學富五車之人。

雖然秀才是最低的一個“功名”,但是考取秀才的難度並不低。

需得“縣,府,院”三場考試全部合格者,才能得到秀才的功名。

很多人終其一生都過不了這個“童子試”,也撈不到秀才的功名。

林平之細看孟生,雖然他年長自己一些,但是這個年齡就能考中秀才,已經算是非常年輕,博學的了。

更何況他也不是這個年齡才撈到秀才的,方才他說過自己“多次”參加“秋闈”。

有了秀才和監生的身份才能參加科舉“鄉試”。

鄉試三年一次,看他年齡,至少參加過兩次。

十幾歲就過了“童子試”,考取了秀才,絕對屬於“神童”了。

林平之雖在江湖,但對於有真才實學的讀書人還是十分敬重的。

“是這樣的孟公子,在下偶然得到了一本古籍,只不過在下學識有限,不能完全明白書中所載。

想請孟公子指點一二.”

說罷林平之便將曲洋所贈《玉鼎靈丹經》交給了孟生。

孟生見到這純玉雕琢的寶物著實是開了眼。

不過方才歸來之時聽丫鬟小紅提起白天發生之事,知曉自己的這位恩公來歷神秘,他拿出什麼樣的寶物,他都不奇怪了。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凡人修仙:從一隻天降的猿猴開始

夜空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