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42年,建興二十年。

時光如梭,距離去年太子劉璿替父春耕,劉禪為他敲定太子妃後,已過一年。

今歲又至三月,春耕時節,不過此次劉禪並沒有去籍田了,而是交由太子劉璿負責。

在過去的一年裡,劉璿有了劉禪的旨意,開始與要臣接觸,深入參與政治。

在大漢推廣的考課法當中,劉璿今年便要隨御史臺一起,監督尚書檯對京內官吏的校課。

在成為太子的這段時間之內,劉璿沒有辜負劉禪的培養,其治政方面頗是出眾,亦能體察民情,為人甚是勤勉,不愛走馬鬥雞之事。

總體而言,劉璿這位大漢天子除了弱於兵事外,並無特別大的問題。

因此劉禪也放心地給了太子更多的名譽,讓其籍田便是一項。

早晨,劉璿問候完劉禪前去籍田後,劉禪也開始新的一天的理政。

坐在露臺上,劉禪感受著春風拂面之感,從案几上抽出臣屬上疏的奏表翻閱起來。

此封奏表上,乃是秦州刺史呂乂彙報南安郡的災後恢復情況。

去年十一月,南安郡(今甘肅隴西縣)發生地震,幸其災情不重,且百姓稀少,郡內百姓受災者不多。

此報送至成都後,劉禪下令安撫,開倉救濟受災百姓,免受災百姓二年賦稅,以為恩德。

西北官吏經過劉禪整治後以及面對考課新制的實施下,反應迅速,不過月餘時間便救治了受災百姓,並將損失情況報至朝廷。

今日不過是呂乂正常彙報南安郡的春耕情況,表明郡內百姓已經恢復了生產。

劉禪對呂乂的辦事效果還是值得相信,簡單地在其奏疏上批註了下,表示知曉,讓其在夏秋收穫之時,再次上報南安郡情況。

批註完後,劉禪念起南安郡吏東里雄,問道:“郡吏東里雄可有提拔升遷?其以往政績如何?”

去年由於東里雄檢舉郡守不法之事方才讓郡守伏法,得以讓大漢抓著這隻大老虎。

不過在此之後,劉禪便沒有東里雄的詳細訊息,今見南安郡特意問下,防止寒了人才的心。

東里雄自從十年前入漢,當時為博劉禪重用,上疏請議伐吳。

劉禪擔心其圖謀不軌,乃是細作,不以重用,讓他於地方上從政,觀其才能如何。

當時便把他分到南中雲南郡的青蛉縣(雲南大姚縣),讓他到地方上當縣長。

其任四年間,令蠻夷順服,配合南中都督府,將當地的鹽、銅礦納為官營,其有大功。

朝廷拔其為廣漢郡德陽縣長,治下推廣限名田制頗有成效。

不久,又提拔至南安郡擔任長史,挖掘出郡守貪汙的證據。

以此來看東里雄能從蠻夷之地中爬出來,至郡任官,可見此人能力卓著。

當然這些細節劉禪是不知道,縣長、郡吏太多劉禪記不過來,他只能記著國內郡守、刺史及中樞高官履歷。

面對劉禪的詢問,廖立撓著腦袋想不起來東里雄的去處,只得與其他人一樣沉默沉思。

不過一句話打破了寧靜。

“啟稟陛下,尚書檯閱覽東里雄履歷,加其此次功德。

念其善於律法,知曉農事,將其調任至荊州軍中任職,為車騎將軍治下主簿,協管軍屯之事.”

劉禪詢問望去見是新任的侍中殷禮所答,讚許說道:“德嗣初任侍中,能將人員呼叫記著如此清晰,端是不易.”

殷禮,字德嗣,丹陽郡人,此前隨張溫出使大漢。

數年前,其為主使又出使大漢。

為數不多的見面,卻給劉禪與諸葛亮留下深刻的影響,感嘆殷禮有大才。

此次漢伐吳之戰,其任職零陵太守,面對大漢馬忠的進攻,堅守城池二月,內外交困治下,見無援軍,遂舉城歸降大漢。

戰後諸事繁忙,歸降的官吏太多,劉禪根本顧不上這些人。

在回國之後,劉禪瀏覽歸降大漢吳吏的名單內發現了殷禮,特將他挑出來提拔其為侍中,以為左右諮詢。

殷禮也沒啥負擔,或許是早就適應了,殷禮任侍中以來,為人謙卑,做事勤勉,今日能答上劉禪的詢問,可見其功課做得很好。

“不敢,此前乃是由臣交予陛下批閱,因而記下.”

殷禮回答道。

聽著殷禮的提醒,劉禪也猛然也依稀記起了那份升遷的名單,其中就有殷禮,不過自己沒有深看罷了。

劉禪微微頷首,笑著對張紹說道:“替朕記下,今日人員升遷殷禮知之,廖立為長並不記之,朕諮詢無果.”

“諾!”

張紹將這件事抄錄在紙張上,以為年底的考課侍從之用。

聽著劉禪此言,廖立微微苦笑一聲,暗自記下這件過事,告誡自己不可再犯,要不然歲底可要丟人。

因為實行考課法後,每人的評定都會當著眾人的面念出來,並掛在宮殿醒目處三日,以示公正之名。

而自己若犯過事太多,豈不是有失二朝老臣的顏面,那時豈不是要讓楊儀、費禕等人笑話。

而另外一名當事人殷禮則臉色不變,很是恭敬地站著。

二人如何想法,劉禪並不在意,他在思索著東里雄的官職是否合理。

畢竟當初擔心其為細作,這十年下來見其也無動靜,反而精心為大漢分憂,如今是否將其再往上挪挪。

思慮少許,劉禪念及詔令已下達不好再反覆,亦只能暫且放棄這個想法,今下東里雄若能協管軍屯有功,再以升遷也是來得及。

就在劉禪整理思緒之際,廖立從袖口內奉上一封書信,說道:“啟稟陛下,吳國越公孫霸聞我國推行考課之法,特寫一信以為恭賀,並對大漢舉薦其為吳太子表示感謝之情.”

“嗯,孫霸?”

劉禪微微挑眉,他怎麼也沒想到孫霸會特意寫了封信給自己。

劉禪拿過信件拆開簡單看了幾眼,不由輕笑一聲,年輕人真是年輕人。

孫霸在信內幾乎赤裸裸地感謝大漢支援他為太子,同時他表示自己若能擔上太子位,或是成為吳王當會回報大漢,協助大漢北伐。

劉禪將信件扔到案几上,冷笑說道:“此子倒是妙人,知曉其非儲君,若想奪嫡,需要我大漢支援方能坐穩太子位.”

大漢如今作為吳國的爸爸,強制干預下還真能對吳國的奪嫡產生影響,或是決定某人的上位。

不過劉禪不想插手過多,他還指望孫權大開殺戒,替大漢把江東士族清洗一遍,好讓大漢接收江東。

“陛下,我大漢當以何回之?”

廖立問道。

劉禪手指敲著案几,少許後答道:“公淵,以你自己之名,為大漢送匹好馬與孫霸即可.”

“諾!”

哼!有了大漢的支援,孫霸或許會更加膨脹些。

頓了頓,劉禪問道:“今歲以來,吳國方面有何動靜?”

“啟稟陛下,二月吳王孫權遣將軍聶友、校尉陸凱以兵萬人向廣州用兵,征討珠崖蠻夷,欲另置儋耳郡.”

廖立為防止劉禪不知蠻夷所在,特意補充說道:“珠崖郡位於南海之東南,浮於大海之上,其兵萬人乘船征討.”

中原王朝在海南島上設定郡縣,還要追溯到漢武帝時期。

當時南越發生叛亂,漢武帝派路博德率領十萬大軍進擊嶺南,平定叛亂後,遂在海南設立了珠崖郡、儋耳郡。

到漢昭帝時期,儋耳郡併入珠崖郡。

劉禪對此唯有輕笑幾聲,沒有評價。

珠崖、儋耳皆是海南島上的郡縣,此前孫吳只有在海南島的東北部設定珠崖,在雷州半島上設郡治徐聞。

如今國內人口不足,為了抓蠻夷補充人口以及開疆拓土,還準備在海南島上重置儋耳郡(今儋州)。

在開發殖民上,劉禪不得不佩服孫權的能力。

且讓孫權為大漢做個拓荒者,到時候看在他開發江東、掃蕩山越、拓荒海南、臺灣的功績上,等大漢平定江東後,給孫氏一個富貴。

(最近不是不想加更,而是最近有事沒多少時間,等這周忙完後,下週加更。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回潮夢魘

在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