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勢力地區在彩蛋章裡,勢力相對具體,細節有所欠缺。

論國土上,蜀漢已經超越了曹魏成為第一大國。

也有南方河流的標註,如紅河、珠江、湘江。

在水道上湘江與珠江是相通的,湘江透過珠江的支流灕江,修築靈渠。

至於紅河水道,東漢稱為麋冷水道。

《後漢書•馬援傳》從糜泠(今越南永富省)出賁古(今蒙自縣),出益州……愚以為行兵此道最便,蓋承藉水利,用為神速也.”

“從糜泠水道出進桑(今雲南河口縣)王國至益州賁古縣,轉輸便利,蓋兵車資運所由矣。

自西隨(今屏邊一帶)至交趾,崇山接險,水路三千里.”

《晉書•陶璜傳》記載:“……又寧州興古接據上流,去交趾郡千六百里,水陸並通,互相維衛.”

由於中上游地區海拔過高,因此紅河的主要水道是起源於今雲南省東南部的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其北接昆明,東接文山,西鄰玉溪。

但由於雲南地區河流較多,注入紅河的支流也多,便建立其以滇池為中心的南中通往交趾為中心的紅河水道。

在雲貴地區的考古發現,在昭通、曲靖、楚雄、大理、保山、昆明等地發現了大量的海貝。

其中滇中地區位於南方絲綢之路要道上的昆明、玉溪兩市發現的海貝是最多的,共出土萬餘枚。

在明清時期,紅河水運成為滇越貿易的主要通道。

雲南進出口貿易途徑主要有五條,其中越南海防到昆明的線路就利用了紅河水道。

“海防至河內海船運一日,河內至老街舢板運十二日,老街至蠻耗舢板運七日,蠻耗至蒙自牲口運三日;蒙自至雲南府牲口運九日,共計四十日.”

——《越南道路考》

其實如何治理南中及交州在馬援、陶璜中就已經啟發式的提出利用南中、交州之間的水道,互為供衛。

特別是陶璜作為原交州刺史陶基的兒子,熟知交州地理。

其有言:“交土荒裔,斗絕一方,或重譯而言,連帶山海。

又南郡去州海行千有餘裡,外距林邑才七百里.”

也就是說如果是透過荊州或揚州派遣士兵支援,由於地理因素的限制,反而是不如由南中出兵支援交州的來的方便。

以上簡單的補充下,劉禪為何以南人治交州的邏輯所在。

以及劉禪為後世王朝創造性的提出統御南中、交州的思想理論。

(下午正常更新)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天嚴地工

唯你是反派

沉默行者的新書

沉默行者

極品小公爺

鐵騎驚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