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八日,洛水。

司馬懿率大軍逆洛水而上,行走於洛水南畔。

距離老龍山十餘里地之時,外出探查的斥候,急馳而報,喊道:“大將軍,蜀軍在前方老龍山上紮營,觀其營壘、旗幟,當為其主力也.”

“哦!”

司馬懿神情微動,吩咐道:“大軍就地休整,待某前去探查情況.”

“諾!”

司馬懿渡過洛水,站在北岸的山丘上,眺望對岸的老龍山。

看了半晌,司馬懿指向老龍山,問道:“老龍山上可有水源?可足數萬人之用否?”

被斥候抓了問話的宜陽百姓,戰戰業業地答道:“啟稟大將軍,老龍山上溪水茂盛,南岸近山住者皆仰仗老龍山溪水飲用.”

“大將軍可是欲圍山斷水?”

陳圭好奇地問道。

司馬懿笑了笑,說道:“隨口一問而已,劉禪將萬兵,又有王平、鄧艾為輔,今山上若無水源,怎會上山?”

陳圭應和笑道:“也是,若山上無水,卻又舍水上山,此當愚者也。

其若能領兵,此乃天賜恩與我大魏也.”

遠在河湟谷地的馬謖打了噴嚏,揉了揉鼻子,大夏天怎麼感染了風寒呢!司馬懿拽著韁繩,又往西走了一里地,觀看漢軍的佈防。

陳圭策馬緊隨其後,問道:“大將軍,蜀軍大營設於老龍山上,堵我軍救援宜陽之路。

我軍是否需要聯絡宜陽守軍,東西夾攻漢營?”

司馬懿搖了搖頭,說道:“此或中劉禪之策也。

劉禪安營於老龍山上,便是斷絕宜陽音訊,迫我大軍救援。

其看似身處我軍包夾當中,但並非危地。

若將大軍營寨佈置於洛水北原遼闊之地,其無險阻,又無高點,其大軍排程皆被我大軍所探查,實乃險地.”

說著,司馬懿不由讚揚說道:“若是諸葛亮至此,我倒不在為奇。

今劉禪至此,能選此地立營,不知王平之謀,還是劉禪之策。

此地乃上上之所,非智謀之輩不能所據也.”

司馬懿並非虛言,以整個宜陽河谷來看,靈山、老龍二山為制高點,居高臨下俯視河谷。

一般人求戰之人,或許會立營在洛水平原上,保證水源及糧道的穩固。

但若實際來看的話,立營寨於平原上,便會將整個戰場主動權交給魏軍。

陳圭面容疑惑,問道:“若從大將軍之言,我軍當如何進軍,行如何之策?”

司馬懿耐心地指著老龍山的走勢,說道:“且看,老龍山勢西險東緩,便是誘我大軍進攻。

屆時漢軍遣偏軍西擋夏侯霸大軍,面東居高臨下,銳士而下山,勢如破竹,我軍不可擋也。

故我軍不可力敵,當誘漢軍出寨,方能戰之.”

頓了頓,司馬懿拉著韁繩,說道:“至於我軍之策,劉禪誘我軍出洛陽至此救援,欲讓我軍東西夾擊,以敗我大軍。

我就如他之意,命大軍向北,渡過洛水,於北岸行軍,繞行至宜陽,引誘劉禪率兵出戰.”

“諾!”

陳圭品讀司馬懿計策少許,說道:“大將軍可是欲斷劉禪後路,逼其離山,與其決戰,同時安宜陽城內將士之心?”

“正是如此.”

開玩笑,諸葛亮沒統軍,自己的兵力還多於漢軍,有三萬之眾,劉禪不過二萬餘人,自己以眾擊寡。

若還是不敢打的話,這世人又該如何笑我畏漢如鼠。

……老龍山上,漢軍大營。

斥候從營地外跑入大帳,喊道:“啟稟陛下,逆魏大軍至也,領軍者為司馬懿,兵有三萬.”

正在批註軍務的劉禪臉色大驚,手中的毛筆不知何時落在了公文之上,墨汁弄髒潔白的巾帛。

“遼東四千裡,遼東有重兵固守,不到一年便能來回,司馬懿何其速也!”

劉禪低聲自語說道。

在他有限的關於前世的記憶中,司馬懿是平定了遼東,在結合劉禪這些年的作戰,不難猜測司馬懿想要回軍的話,沒有一年的時間幾乎不可能。

如今才八月下旬,司馬懿大軍便能從遼東回師也太快了吧!其實司馬懿若不走海路,還真要到年底才能回來,只能說歷史又一次發生了改變。

這個改變真就給了劉禪一個巨大的驚喜,劉禪想要大敗魏軍,進取洛陽的難度直線上升。

不過劉禪很快調整了心理,冷靜問道:“今司馬懿大軍行至何處?”

“陛下,司馬懿大軍從洛水南岸,渡至北岸,正在行軍。

我軍在山嶺之山,居高臨下可見其佇列也.”

斥候稟告道。

劉禪站起身子,吩咐道:“讓諸將出帳,隨朕一起觀司馬懿大軍.”

“諾!”

未過多久,漢軍眾將校簇擁著劉禪,站在老龍山高處,俯視洛水北岸。

只見正在行軍的司馬懿所部,佇列行進雖是嚴謹,但若漢軍若是要進攻還是能一擊必中。

眾人神色嚴峻,他們與劉禪一樣對司馬懿的到來都是沒有預想到。

鄧艾眯著眼睛,說道:“陛下,司馬懿大軍繞行洛水,避我軍鋒芒,不與夏侯霸聯絡,夾攻我軍,應是識破我軍計策。

其欲至宜陽,乃是斷我軍歸路及糧道也.”

不得不說司馬懿用兵獨到,探查期間就識破劉禪的想法,並迅速地調整方略,試圖反客為主,搶奪戰場主動權。

只不過他這樣的行軍路線斷了劉禪的歸路,同時也讓劉禪斷了他自己的糧道。

兩軍相互弄險,都是為了搶佔宜陽河谷的戰場主動權。

傅肜耐不住性子,拱手請戰,說道:“陛下,今逆魏大軍正在行軍,佇列有隙,此正和兵法之言,臣願請命下山破敵.”

劉禪皺著眉頭,說道:“我軍據老龍山險要,司馬懿兵多於我,能識我軍之策。

而今治軍卻不嚴整,莫非笑語爾?”

宜陽河谷雖是平緩,沒有適合伏兵的地段,但劉禪可不相信司馬懿會這麼簡單露出破綻,讓自己有機可乘。

故劉禪大機率猜測司馬懿肯定有後手,引誘自己出兵下山,離開險要,欲大戰破漢軍。

鄧艾點了點頭,應和說道:“陛下所言不虛,臣亦是以為司馬懿有詐.”

傅肜面露不解之色,問道:“魏軍有詐,那我軍當下該如何是好?”

王平捋著鬍鬚,緩緩說道:“陛下,逆魏大軍在南陽,又遣司馬懿大軍至此,中原糧草供給必有不足。

我軍雖是翻山越嶺,但糧草能支四十日。

故兩軍雖皆無糧道可言,但臣卻以為司馬懿當急於我軍,破敵當在幾日之間。

我不動,敵必動也.”

曹魏連年作戰,去年河東對陣蜀漢,南敗孫吳。

今年先是征伐遼東,後河東軍士進攻關中,近十萬的大軍屯紮南陽,加上司馬懿的三萬人繼續作戰,曹魏再厚的底子也撐不住這樣折騰。

因此王平料定司馬懿的軍糧肯定也是不足,要不然也不會弄險。

劉禪看向宜陽城方向,說道:“司馬懿入宜陽,合夏侯霸之兵,其兵眾也。

故其必有破我之心,而我軍當靜候司馬懿出招。

令軍士務必要收買宜陽山民,魏軍若有異動,必迅速報之.”

“諾!”

果不其然,司馬懿所部見老龍山方向一直沒有動作,也知道計策不成,也把後手露了出來,大量的騎兵從遠處山脈間,奔騰而出,沿著洛水北岸渡口戒備起來。

(下午有事,第二更在晚上)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明:從抄家開始無敵!

不習慣冷漠

大秦,從嬴家逆子開局

天生反骨

大明劉公:吾乃大明司馬懿

松友小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