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尋聲望去,只見此人正是隴西辛洪。

辛洪,字伯碩。

初仕王平帳下,隨軍征討張郃。

王平為破張郃,以辛洪為使驕張郃之心,夜襲破之,遂定涼州。

後被王平舉薦於諸葛亮,關中之戰時,辛洪曾出使魏軍營寨,為激魏軍出兵,其言語頗是犀利,令夏侯儒大怒,深感為恥。

在面對司馬懿的試探中,辛洪又以其出色的對答,讓司馬懿無法知曉漢軍內部的真實情況。

辛洪拱手行禮,說道:“陛下,洪雖文武不就,但卻有善辯之口舌。

今當願出使蒲忠,說服其抵禦吳軍.”

劉禪微微挑眉,問道:“辛卿可知此行之難?”

辛洪不卑不亢地說道:“洪豈能不知。

今局勢危機,關乎我大漢是否能克荊北一事。

臣以為蒲忠為魏將,當好立功或是揚名,臣當以功名說之。

細緻之語,當因時而變,因事而言.”

劉禪點了點頭,沉聲說道:“卿願毛遂自薦,朕又豈能不準。

卿當出使襄樊,不知有何所求,今當說之,朕當一併許諾.”

“臣乃隴西一儒生,家無旁親,若臣不幸死於襄陽城中,望陛下善待臣之家人,使臣當無後顧之憂也.”

辛洪請求說道。

劉禪聞言,見辛洪報有死志入城,不由肅然起敬,說道:“卿之言,朕當記之。

眾人於此共證,卿之妻子朕養之,卿勿慮也.”

頓了頓,劉禪繼續說道:“今辛洪出使襄樊,朕拔卿為騎都尉,持節入城.”

“謝陛下。

今局勢緊急,臣即刻出發.”

辛洪應道。

說完,辛洪朝著劉禪及帳中眾人行禮,後轉身出帳。

沉思局勢的潘浚出言問道:“陛下,今辛洪出使蒲忠,當遣何將攻洛陽之地,逼曹叡回軍.”

劉禪沒有回答,而是看向諸葛亮,問道:“上丞相以為誰可擔此重任?”

諸葛亮沉吟許久,緩緩說道:“軍中大將唯前將軍(王平)在大軍之中,如今之戰不如遣前將軍率軍越伏牛山,順洛水而下進攻洛陽。

陛下與臣坐鎮中軍,觀兵事如何,定大軍方略.”

劉禪起身踱步,分析說道:“宜陽為縣名,實乃郡也。

攻伐宜陽,進軍洛陽,山高路遠,此必是大戰。

將士若不效死力,當不能克也。

子均雖是我大漢名將,但於威望而言,頗有不足。

胡部騎卒觀朕白纛而敢赴死,若隨子均恐無如此之效.”

宜陽城看似為縣,但實際上宜陽在和平時期,商業繁榮、經濟發達,可稱為郡。

如今兩漢的宜陽城就是戰國時期的韓國舊都宜陽。

不過隨著漢末戰亂,宜陽也不如往日的富庶,長期地處內部,也沒成為兵家險要之地。

如今隨著大漢進兵南陽,宜陽作為洛陽的屏障,軍事地位也隨之上升了。

說著,劉禪停下腳步,望向眾人,說道:“故攻伐宜陽,進軍洛陽,非朕不能親往.”

此言一出,眾人議論紛紛。

潘浚直接勸諫說道:“陛下,大軍越伏牛,攻洛川。

此兵勢兇險,陛下乃萬乘之尊,不可親往。

當遣上將往之,豈能隻身犯險.”

“正是,臣以為潘公所言極是,陛下當以大局為重.”

楊儀亦是勸諫說道。

對於眾人而言,由於吳國的背刺,這場戰想要勝利希望不大,可不能為了一絲希望,搭進去一個天子。

若是廢物天子倒還無所謂,但這個天子卻是季漢一統天下的希望所在。

劉禪搖了搖頭,說道:“諸君可知此戰於我大漢而言,關乎何事乎?”

敲了敲掛在牆上的輿圖,劉禪沉聲說道:“漢有益、秦、涼三州之地,擁武關、山川險塞。

吳佔揚、荊、交三州,大江、漢水為固。

魏據中原七州,沃土萬里乃立國之基.”

“故此戰我軍若是敗退,天下將三分矣。

南陽勢力交錯,不可再取,大漢唯向東取河東,進佔幷州,方有滅魏之望。

而河東之地攻守,觀春秋秦晉爭霸便知。

若無天時、人和,驅魏人於河東之外,難之又難.”

劉禪環視眾人,說道:“屆時三國僵持,若無百年或是數十年,恐怕是天下難定也.”

楊儀、潘浚等老者默然不語,年輕的俊才不敢多言。

劉禪見狀嘆了口氣,在這場危機之下,蜀漢老人政治的缺點展現得淋漓盡致。

大漢官場上,或是軍隊中,太多是老劉遺留下來的老人了。

往日他們擁有豐富的經驗,能夠處理非常多的事務,而在危機之時,卻把他們的保守顯露而出。

若是年輕的人,或許能帶來激情及進取的狀態。

當然年輕人亦是不足之處,最合適的組合就是老中結合,有老人的穩重保守,也有年輕人的激進。

大漢需要年輕化,需要新鮮血液呀!劉禪負手背腰,嘆息說道:“出兵洛陽,雖是險棋,但於國而言,實乃如同當初攻隴右之重。

彼時若敗,魏人有備,當封鎖益州,我大漢北伐又如何能有今日。

今日亦是如此,攻南陽若敗,唯有河東可攻,河東鏖戰,又何其難也.”

“大漢能否在朕有生之年,興復漢室,便在此戰。

上丞相患疾坐鎮中軍,朕若不親往,誰能擔此重任?”

魯芝率先出列,拱手說道:“陛下所言極是,臣以為亦是如此。

伏牛雖險,但被鄧艾所有。

洛水之敵,唯有夏侯霸,何來艱險之說。

且我軍固守武關北道,陛下便能回師,有何可憂?”

魯芝作為荊州刺史,若東出南陽失敗,那他的荊州刺史一職也就泡湯了。

更不用說他還是劉禪親手提拔的親信。

在這種緊要關頭,越要支援陛下。

“陛下領軍,臣願為陛下牽馬墜蹬.”

王平拱手說道。

“臣亦是以為如此.”

霍弋擠身而出,說道。

隨著越來越多人的應和,原本持反對意見的人也看向了諸葛亮,的意見。

一言不發的諸葛亮,沉思了許久之後,方才發言,說道:“陛下所言有理,今之戰關乎中原得失,大漢興復所在,不可不搏。

只是陛下領軍北上洛川,當許臣一言。

如何?”

“請!”

“陛下領軍,切記不可突陣作戰,若有危險當以小心為上.”

諸葛亮叮囑說道。

劉禪微微頷首,說道:“朕當從卿之言.”

諸葛亮手握羽扇行禮,問道:“陛下當領多少兵馬北上,馳援鄧艾,以兵進洛陽?”

劉禪沉吟少許,說道:“少則無用,多則南陽大軍恐有危。

朕領精銳兩萬五千精銳甲士,不知上丞相以為如何?”

“臣無異議.”

諸葛亮應道。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時光逆旅:古代重生之逆天改命

遠方的故事lx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