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陰沉,北風呼嘯,天空灰濛一片。

宮殿內昏暗而又寂靜,宮娥們手持火源,將宮燈點燃,橘黃色的燭火搖曳,照亮宮殿。

未過多久,一陣腳步聲傳來,只見劉禪裹著棉服,大跨步入殿,費禕緊隨其後。

“宣,東里雄進殿!”

劉禪剛跪坐下就吩咐道。

“諾!”

在傳喚聲中,東里雄衣冠楚楚,衣著有度地驅步入殿,叩首行禮,昂聲說道:“臣東里雄拜見陛下,願陛下萬年.”

劉禪聞聲望了過去,只見東里雄身高近八尺有餘,儀表端正,英氣勃發,令人不由心生好感。

劉禪暗自點了點頭,不過臉色依舊平靜,淡淡說道:“免禮。

不知卿入漢所為何事?”

東里雄拱了拱手,不卑不亢地說道:“不知陛下願聞假言,還是真言.”

聞言,劉禪倒是感覺有趣,好奇問道:“真言如何?假言亦或者如何?”

東里雄沒有著急回答,而是侃侃而談說道:“曹操假託漢相實為漢賊,為人暴虐,屠殺徐州百姓;其子曹丕篡逆漢祚,心懷漢室之人,無不為之記恨。

而先帝為皇親貴胄,不顧危險千里救徐州;又以漢室傾覆,重興大漢。

故雄萬里赴成都,乃為匡扶漢室爾!”

說著,東里雄鞠躬行禮,說道:“陛下,此乃虛假之言也!”

劉禪面無表情,問道:“真言又是如何?”

東里雄毫不怯場,拱手正色答道:“今天下三分,曹叡享受奢靡,虐民無度;百姓困苦,無以為生。

陛下仁德,效仿文帝,躬耕田畝,勸農為桑;上丞相治政天下無出其左右,用兵無雙擴地數千裡,得兩州之土.”

“大漢已然得勢,若下關中,則有強秦之基,高祖平天下之勢,故良禽擇木而居,良士擇主而侍而已。

況且逆魏世族林立,臣不過微末之人又如何能立居,臣入漢乃是效仿陳平,謀一世富貴而已.”

“此乃雄之真言也!”

東里雄拱手說道。

劉禪點了點頭,對於東里雄的回答的算是滿意。

若是其滿口微言大義,如何能信,畢竟天下如此之人,少之又少。

“既聞卿之言,似有大才,不知卿之所長為何?”

劉禪問道。

東里雄此時放低姿態,恭敬答道:“啟稟陛下,臣久居齊地,頗知法學之精,亦曉農事之妙。

陛下皆可問之,臣盡力而答.”

劉禪看著東里雄,沉吟半響,問道:“卿既知農事之妙,不知可知區田之法,其利在何處?”

東里雄拱手答道:“區田之法,乃出自《汜勝之書》,區田之法乃是精耕細作之法,不擴田畝,可使其畝產增多。

只是區田之法甚耗民夫之力,故難以大推,可用於地少人多之地。

……”頓了頓,東里雄瞟了眼階上的劉禪,舔道:“啟稟陛下,臣以為蜀中新式之法甚是精妙,其所改農具如蜀中犁,甚是節省民力,較區田之法亦是好之。

此乃天佑大漢!”

劉禪微微頷首,東里雄所言不虛,真是瞭解農業之人。

劉禪調轉話題,問道:“卿言自言知曉法學,不知學秦晉法,還是齊法?”

說到此處,東里雄微微挺胸,甚是自豪,說道:“在下曉知秦晉之法,商鞅、韓非子、申不害之書,臣皆有所學。

至於齊法,管子(管仲)臣亦有知之.”

劉禪眼前一亮,深思半響問道:“卿既有所言,敢問齊法、秦法之差?”

東里雄條理清晰,一一分析說道:“啟稟陛下,齊、秦二者之法不別親疏,不殊貴賤,皆一斷於法。

而其之差,齊法以法、教兼重,而秦晉法奉法、術、勢為至尊。

……今以天下國力論之,臣以為上丞相齊法猶勝一籌.”

聞言,劉禪臉色這才微微放緩,眼前這個東里雄,精通農、法之學,可謂是棟樑之材。

劉禪嘴角微動,笑著說道:“卿既然有如此之才,不知以為天下之勢以為如何,大漢又如何治涼隴二州之地?”

劉禪最終說出來終極之問,此回答將決定東里雄是何等人才。

東里雄沉吟良久,看著階上的劉禪,說道:“啟稟陛下,大漢有上丞相治政,臣智不及上丞相,不敢輕言治國。

況且臣來大漢不久,不曉大漢內情,亦不敢妄言獻策.”

“至於天下大勢,臣斗膽可言一二.”

劉禪微振精神,抬手說道:“請言!”

“今天下三分,大漢、東吳皆有三州之地,逆魏佔天下九州之地,魏強之勢,依不可逆也,故需先聯吳以抗魏。

大漢眼前之急,在於攻關中。

若攻佔關中,大漢有強秦之勢,但國力猶不可敵曹魏,故行他計.”

東里雄慷慨激昂,指點江山地說道。

“臣以為東吳於我大漢有竊國之恥,奪土之恨。

或可順流而下,揮劍東出,奪取荊州之地。

屆時可從漢中順流而下,再遣大將從荊州北上,奪取荊北之地。

全據荊州之地後,大漢發秦州之兵以攻洛陽,再遣荊州之卒攻許昌,中原之地唾手可得也!”

當聽到攻東吳荊州之時,劉禪臉色有些錯愕,東里雄所說有諸葛亮隆中對的意思。

但漢吳聯合乃是主線,攻擊東吳豈不是自斷臂膀,還會惹上一個強敵,大漢國力是根本無法做到以一敵二。

劉禪恢復神情,笑道:“卿之言頗是有理,朕已記下。

卿之才,屈居小吏甚是可惜。

卿且退下,待朕深思之後,將重委新職於卿.”

聞言,東里雄十分識趣,拱手說道:“諾!臣多謝陛下.”

說完,東里雄告辭行禮從殿中緩緩退下。

待東里雄離殿之後,劉禪看向在角落旁聽的費禕,問道:“不知文偉以為如何?”

費禕沉吟少許,說道:“從東里雄的上疏及自薦以看,其語氣誇大,恍若東方朔;從東里雄應答觀之,此人言辭蠱惑,善取寵於陛下,好似張儀。

臣以為論才能而言,其皆不如此二人.”

“文偉以為此人可任何職?”

劉禪問道。

費禕撫須思量,說道:“此人歸漢不久,不知其心,不可治民,不如留於成都任職,以居我等眼下,觀其心智如何,屆時再以委任.”

劉禪點了點頭,笑著說道:“此人通律法、農事,居於成都豈不可惜。

今潘御史持假節,巡視郡縣,手下甚缺人手,讓東里雄調於其手下任職,以觀其心性.”

潘俊雖是言語正直,但為人老道,讓他看著歸附的東里雄也可以放心。

而且潘浚還負責田制新政的督查,讓東里雄跟隨左右也能知曉大漢底層政事,有此經驗日後也好安排官職。

“可從陛下之言.”

費禕拱手說道。

-------------(ps:寫古文比較花時間,網路小說又要求速度,經常沒時間精雕細琢。

如果有言語錯誤可以提出來,我會修改的,也希望大家諒解。

)諸葛伐關中的話,我可能會寫後出師表。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諜海獵影

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