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樊城,曹魏中軍營帳內。

曹叡笑容滿臉地看著掛在牆上的輿圖,與身邊隨行的重臣商量接下來的進軍安排。

曹叡看著輿圖上的襄陽,說道:“孫權喪膽而逃,襄陽之圍已解,不知諸卿以為我軍下一步應如何進軍?”

劉放端詳著牆上荊州輿圖,蹙眉說道:“西蜀賊將王平趁我軍與孫權會戰,襲取東二郡,實為可恨,應伐王平,以復二郡之土.”

曹叡瞥了眼散騎侍郎陳泰,問道:“玄伯以為如何?”

陳泰在旁恭敬地說道:“啟稟陛下,新城、上庸二郡名為郡,實際不過二縣之地。

地處深山,民眾稀少,貧瘠之地也。

論地勢而言,二郡居深山之中,易守難攻。

賊將王平威震河右,非無能之將。

西蜀佔之雖是可恨,但其無荊州,乃無用之地。

故此二地不可急取,應當緩圖.”

陳泰指著輿圖上的江夏郡,比畫說道。

“至於攻取何方?臣以為當前之敵,仍為孫權。

其據江夏,又有江陵,襄樊二城日夜難安也!若走黽縣,深入我江淮腹地,再從巢湖進攻合肥,合肥將兩面受敵,屆時危矣!江夏郡我大魏乃兵家要地,不可不取.”

江北的江夏郡位置實在太過關鍵了,往常曹魏與孫吳的對峙戰線基本在江陵以北當陽附近,曹魏面對孫吳的進攻,時常在柤中防守朱然往日的進攻。

若江夏被孫權奪取,那麼兩軍對峙的戰線將要往北移動上百里地,曹魏失去了大量的戰略縱深,承擔孫吳進攻的壓力則是來到了襄樊身上,將對荊北形成巨大威脅。

曹叡打量著輿圖上的江夏郡,點了點頭,說道:“玄伯所言有理。

東二郡地處深山,對西蜀易守難攻,但對其而言亦是難以出兵為虐,是為雞肋,乃小疾也。

江夏之重,遠非東二郡可比。

應當先取江夏為先,後奪新城、上庸二郡.”

“傳令讓王凌走隨縣,南下支援田豫所部。

大軍隨後就到,奪取江夏。

朕要讓……”“啟稟陛下,暫且稍等。

臣以為大軍計劃,還需商議。

請陛下看此戰報,再行定奪!”

中護軍蔣濟將神情不太好,將手上書信遞給曹叡。

曹叡接過一看,臉色有些沉重,此書信乃是司馬懿從關中傳來,上面言陳倉地區形式危急,請陛下派遣援軍支援。

曹叡輕哼一聲,將書信還給蔣濟,沉聲說道:“朕已派遣三萬大軍支援關中還不夠,又以陳倉危急向朕請求援兵.”

蔣濟捋著鬍鬚,看著輿圖西北角的關中地區,說道:“啟稟陛下,大將軍麾下關中將士七萬人,夏侯將軍率三萬馳援,不過十萬之兵。

而諸葛亮舉全國之兵有十餘萬之眾以犯我關中,其軍不可小覷,今陳倉被圍半載,未投降已實屬難得.”

“關中將士乃其餘州郡將士抽調聚集而成。

長久深居內地,與西蜀精銳難以相比。

西蜀兵卒隨諸葛亮征戰數年,兵強馬壯,又有關西將士為輔,實力不容小覷。

昔武皇帝叮囑諸將軍言:‘關西兵精悍,堅壁勿與戰’。

今日之時,如同往日。

大將軍若輕易出戰,反而正中諸葛亮所想.”

蔣濟的此番言語,簡而言之,就是蜀漢大軍有十餘萬常年征戰,又有涼隴精銳士卒輔助。

司馬懿雖有十萬之眾,對被圍困的陳倉也是無可奈何。

若輕易出擊,反而有危險。

曹叡嘆了口氣,負手望著長安,說道:“蔣卿所言,我何嘗不知?只是國內已無可調之兵,除非將朕南征大軍調往關中。

若是如此,江夏難下也!”

蔣濟看著輿圖上的形勢,緩緩說道:“西蜀大軍被大將軍所阻擋已有半載,銳氣將喪,人心思變,已無外援。

大將軍請求援軍欲救陳倉,此或合良機也.”

“若陛下不遣援軍支援關中,而讓大將軍救援陳倉,兵力分散,恐中諸葛亮之策。

還望陛下速派援軍前往關中,以退諸葛亮,保關中無礙。

若讓西蜀攻破陳倉,屆時諸葛亮引隴右兵糧而擊長安,關中將危矣!”

蔣濟說道。

曹叡不由在營帳中來回踱步,抱怨說道:“西蜀、東吳甚是可恨,東西共同舉兵,致使我大魏難以兼顧二地。

今又讓朕要坐視江夏落入孫權之手,實屬可恨.”

面對曹叡的抱怨,營帳中的眾人默默無言。

衛臻勸諫說道:“陛下,孫權已率領大軍回撤江夏,如今江夏吳軍兵力眾多,我軍南下攻伐,又將耗費許久時日。

屆時陳倉恐有變故,今當保關中而暫舍江夏,守隨縣以護南陽。

況且孫權佔據江夏亦是無用,東吳短於步騎,若走江夏北上進犯,我軍將可趁勢吞之.”

曹叡停下腳步,注視著輿圖上的關中,沉聲說道:“關中朕要保,江夏亦要取。

江夏初失,人心仍向我大魏,今當不奪,往後難也!”

蔣濟張了張嘴,欲言又止,無奈地說道:“關中無失即可!”

衛臻則是不滿,繼續進奏說道:“江夏雖初失,但東吳之兵亦在。

陸遜長於用兵,朱然亦是驍將,此戰難復奪江夏也!而關中則是不同,西蜀傾全國之力而奪關中,士卒銳利,大將軍亦要避其鋒芒,不與之決戰。

今欲以部分之兵,而保關中,非明智之舉。

當舉大軍以退諸葛亮,待戰後重議禦敵之策。

否則……”衛臻則是顧及曹叡的面子,沒有吐槽他的這個想法異想天開。

畢竟分兵抵禦諸葛亮,又攻打孫權,很容易雞飛蛋打,兩件事都做不好。

曹叡環視眾人,見還有其他人慾勸諫此事,也是無奈地嘆了口氣,說道:“既然卿有此言,不如由卿率軍以馳援關中.”

“謝陛下,不知陛下欲調多少人隨臣入關中?”

衛臻拱手說道。

“三萬人?”

曹叡問道。

“少矣!西蜀之兵十餘萬,甚是精銳,臣請率四萬以援關中.”

衛臻說道。

“可!”

衛臻頓了頓,繼續說道:“陛下可督軍長安,以鼓士氣.”

曹叡對此擺了擺手,說道:“關中有大軍馳援,孫權又已撤軍,諸葛亮將要喪膽,朕無憂也。

朕於洛陽,等候諸將軍喜報.”

“諾!”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秦寰宇科技帝國

1條小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