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不是郝昭戰死,是王雙。

我寫錯,已經修改!)就在魏延抵達漢中之後不久,車騎將軍黃權也抵達漢中面見劉禪、諸葛亮二人。

劉禪提出魏延的北上涼州,深入羌中,進入湟水谷地的計策。

黃權雖不悅魏延越級稟告,但見劉禪把決定魏延是否北伐的權利交給自己,自然是十分感動。

黃權瀏覽魏延方略許久,以為魏延此計可行,可以允許魏延出征。

是夜,劉禪帶著前漢趙充國奏疏,到魏延屋中。

劉禪在門外,透過縫隙,見魏延側坐朝著屋門,手持書卷,在燈火下研讀。

劉禪見魏延親衛欲稟告,輕輕擺手,示意親衛不必通報。

劉禪掀簾而入,腳步放輕,走到魏延左側,見其正在研究涼州方面資料。

劉禪端坐於墊上,將奏疏放到案上,笑道:“士三日不見,應當刮目相看。

朕的鎮西將軍,沒想到勤學至此.”

聞言,魏延轉身一看,見劉禪坐於墊上,受寵若驚,拱手稱道:“臣魏延拜見陛下,有失遠迎,請陛下恕罪.”

劉禪手指左側榻上,笑道:“坐下說話!”

魏延正襟危坐,不敢失禮。

“你進貢的鹿肉,朕和上丞相品嚐了,味道非常鮮美。

你倒是有心了!”

劉禪朝著魏延,笑道。

魏延搓著手掌,憨笑道:“陛下喜歡就好!”

劉禪面露笑意,輕點奏疏,說道:“數年前,朕送於子均《孫子兵法》,讓其多多研讀。

今日朕送文長數十封奏疏,此乃前漢營平侯曾上奏於前漢宣帝,談論涼州、羌人事宜奏疏、戰報.”

“此奏疏乃是金城趙氏,營平侯子孫,歸漢亭侯(趙承)抄錄所獻於朕,朕今歲以來多有研讀,受益匪淺。

文長獻鹿肉於朕,朕便回此奏疏於文長.”

說完,劉禪將奏疏推給魏延。

魏延當即跪地行禮,面露激動,揚聲說道:“此禮厚重,在下羞愧,不敢受也!”

劉禪板下臉來,佯裝不悅說道:“朕所賜之禮,臣下豈有不受乎?文長接下即可.”

“諾!”

魏延坐回原位,面露興奮之色,小心翼翼地接過趙充國奏疏,忍不住開啟翻閱。

趙充國上奏漢宣帝的奏疏、戰報,皆是趙充國軍事思想的精華。

西漢趙充國知曉軍略,熟悉匈奴和氐羌的習性,特別對涼州、河湟谷地地理非常瞭解,多次擊敗匈奴、羌人大軍,維護西漢西陲安寧。

七十餘歲高齡,受漢宣帝詔令,前往涼州,平定羌亂。

並因在涼州多年,趙充國熟知當地氣候、地理,曾上疏十二便,言屯田湟中之策。

趙充國繪像於未央宮麒麟閣,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

劉禪看著這一幕,輕輕一笑,說道:“若是他人,朕定是不捨。

但文長即將遠赴涼州,朕便以此禮相送.”

魏延翻著趙充國奏疏,心中激動不已,滿是喜悅,臉上直樂呵呵。

劉禪拿過一封奏疏,攤開說道:“文長你看,此乃趙充國上疏宣帝,其中言,河湟之地乃是涼州肘腋之患,河湟不寧,涼州一日不安……涼州動亂,則關中惶恐也!”

劉禪看著魏延,收起奏疏,笑道:“文長由此可知,涼州之地對關中,對我大漢多麼重要。

趙充國以七十高齡入涼,平定戰亂。

文長年不過四十有餘,可比趙充國可年輕許多.”

此時魏延方才從贈書的喜悅之中回神,明白陛下是允諾自己兵出涼州之策。

連忙放下奏疏,魏延單膝跪地,沉聲說道:“臣必不負陛下之託.”

劉禪喜上眉間,笑道:“朕已命前將軍為文長副將,出兵八千協助文長北征。

同時朕特進文長為左將軍,兼任涼州都督,掌涼州軍事.”

雙喜臨門,魏延大喜過望,連聲拜謝陛下。

魏延單膝跪地,沉聲說道:“臣願替陛下平定涼州,收復西域,永鎮西陲.”

劉禪哈哈一笑,扶起魏延,說道:“朕還需卿替朕平定中原,興復漢室。

朕明日親自為文長送別!”

因為吳懿的大軍今日已經起程前往狄道,劉禪又與魏延閒聊數句,讓魏延明日就出發回狄道不要耽擱時間,兵貴神速。

……漢水畔上,劉禪送別魏延,身後數十親衛跟隨。

“朕曾聽聞,文長善養士卒有方?不知是否如此.”

劉禪朝著落後一個身位的魏延,說道。

魏延思慮半響,笑著說道:“陛下,臣善養士卒皆因在下出身戎武,知曉士卒從軍艱辛.”

劉禪停下腳步,笑道:“你倒是推己及人.”

魏延笑著應和,點頭。

劉禪手指前方,示意前行,說道:“孫子有曰:‘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

’,此乃用兵之道也!”

頓了頓,劉禪繼續說道:“戰國吳起為將時,與士卒同衣同食。

寢時不鋪席,行軍不乘車馬,親赴乾糧,與士卒共擔勞苦。

或士卒生瘡,吳起用嘴為其吸膿,愛兵如子,方可潰敵無數.”

魏延頷首贊同,說道:“此上古良帥,臣有心效仿之.”

劉禪哈哈一笑,繼續說道:“孫吳用兵之道頗多,其中選將用人朕深以為然.”

魏延落後劉禪一個身位,用心傾聽。

“朕以為用人之道無外乎,重其德才、者也。

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

德才兼備稱之為聖人;無德無才稱之為愚人;德勝過才稱之為君子;才勝過德稱之為小人.”

劉禪停下腳步,似笑非笑地望著魏延,問道。

“朕以為就此四者用人而言,聖人難尋,不如以君子而委任,君子不可得,因求愚人,而非小人。

不知文長可為何人?”

聞言,魏延心中有所觸動,沉默半響,說道:“臣難為聖人,臣不願為小人,臣願為君子.”

劉禪嘴角上揚,繼續前行,說道:“朕記住文長今日言語,還望文長勿忘今日所言.”

“臣不敢忘也!”

魏延正色說道。

“此次擊退曹魏之後,涼州之地幾乎為我大漢掌中之物。

到時候治理涼州,才是最為重要之事。

涼州世人、大姓頗多,我大漢應當尊賢禮士,切勿高傲凌辱他人.”

“涼州之地,口十餘萬,有才之人,有德之人,德才兼備之人,數不勝數,這些人因為我大漢之用。

這般我大漢方能掌三州之地,克服中原,剿滅曹魏。

不知文長知否?”

劉禪苦口婆心,叮囑說道。

“臣知曉陛下所言之意,延不敢相忘。

臣入涼州必會安定百姓,籠絡士人.”

魏延頷首應道。

說完,魏延見周邊,發現陛下已經送行十餘里,又說道:“在下謹記,陛下已經送臣十餘里了,太遠了.”

劉禪猛然發現確實已經走了十餘里,笑道:“送君千里,終須一別。

朕就不再相送文長了.”

“把左將軍戰馬牽過來!”

劉禪招手,示意親衛把韁繩交給自己。

魏延上前拉住劉禪的雙手,勸道:“陛下使不得!使不得!”

“臣不敢受此禮也!”

劉禪甩開魏延的雙手,接過韁繩,輕笑道:“為朕大將牽馬墜蹬,理所當然,文長上馬!”

“來!文長上前.”

“使不得!使不得!陛下.”

魏延連忙推辭。

……“陛下,臣走了。

臣無以回報,定不負陛下厚待之恩!”

最後魏延無奈,推辭不掉,只得翻身上馬。

“文長,朕在漢中等你大捷,一路多多保重!”

“陛下請回!”

魏延從劉禪手中接過韁繩,在馬上向劉禪拱手行禮。

魏延驅使馬匹,輕走十餘步,方敢策馬揚鞭。

(我差幾個均訂到五百,有能力的兄弟們,能不能幫我補訂前面章節。

以及求各種票!)(周某在此感激不盡!)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直播野史,老祖宗們線上破防

木語豐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