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賢眼中劃過一抹陰鷙,冷然道:“換做是陛下面對刺客,老奴也好,還是秦將軍也罷,都不會有出手的機會.”

聽著魏忠賢這句話,秦良玉皺眉道:“莫非陛下躲不過這刺客的一擊?”

“以老身的記憶,數年前見到的陛下,明明還是有著一副不錯體魄的才對.”

魏老太監瞥了瞥四周,看著近在咫尺的秦良玉和朱由檢,沒好氣的低聲說道:“咱家和秦將軍都沒機會出手,陛下就先拍死刺客了!”

“昔日在西苑,陛下召集京中大匠,其中有一人被賊子利用,刺殺陛下.”

“陛下瞬息間,就解決了刺客.”

“先不說陛下了,就說信王殿下,你也身負一身不俗的武藝,為何面對刺客之時,會選擇驚慌失措,而不是拔劍直刺?”

被魏忠賢這麼一問,朱由檢才恍然大悟似的看向了自己腰間的配件,面色一尬,支支吾吾道:“本王……本王初次遇刺,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秦良玉也及時解圍的說道:“始皇帝昔日面對荊軻的時候,也有過繞柱走的窘境,魏公公不要太過苛責信王殿下,畢竟信王殿下如今,年歲尚小.”

秦良玉畢竟是女性,還是有著好幾個孩子孫兒的女性,自然對於朱由檢這個少年王爺的包容度更高。

說到底,秦良玉也沒有接到天啟皇帝讓她考核朱由檢的任務,所以她的出聲,也只能說是秦良玉的憑心而論。

朱由檢立馬借坡下驢,連連點頭道:“沒錯,本王只是犯了人都會犯的錯誤,以後有了提防有了準備,本王定然不會再犯.”

然而朱由檢卻沒有想到,他這個借坡下驢的反應,讓魏忠賢和張維賢對他的評價,一低再低。

身為大明的皇子,大明的王爺,朱由檢的表現,真的太掉價了。

不僅僅沒有擔當,而且居然還會推卸責任!甚至就在朱由檢說出那句推卸責任,下次一定的話之後,跟隨朱由檢一同來到城門外迎接秦良玉川軍的王承恩,都忍不住在內心中嘆了口氣。

自己的這個主子,表現得實在堪稱一句難以入目。

身後就是大漢將軍,面前就是川軍,左側是英國公張維賢,右側是東廠都督魏忠賢,在這樣的情形下,信王朱由檢居然被一個圍觀百姓中突然蹦出來的刺客,給嚇到了!這種表現若是在私底下也就罷了,偏生是在大庭廣眾之下,不僅僅有著川軍,更有著無數因為川軍入城而圍觀過來的百姓!信王朱由校這一波,直接威信全部掃地!還如何監國?還如何鎮壓朝野內外?!一直作壁上觀的張維賢也清楚了,在這個時候繼續讓魏忠賢說話,已經不那麼合適了,畢竟誰都知道,魏忠賢可是天啟皇帝的親信,親近之人。

任由魏忠賢去說,去將朱由檢和朱由校這個天啟皇帝做對比的話,沒準已然信心受挫的朱由校,就會陷入自我懷疑的迴圈當中。

誰讓迄今為止的表現來看,朱由檢和朱由校這兩兄弟之間差距,著實有那麼一點大呢?雖然對朱由檢的評價低了,但是沒法子,朱由檢作為天啟皇帝親自任命的監國王爺,張維賢還是隻能咬著牙去好好教導。

看著朱由檢,張維賢微笑道:“秦將軍舟車勞頓,不妨先帶著大軍入京營休整一番.”

“陛下離京之前,將京營大營之所在,遷徙到永定門後,就是為了向世人彰顯大明之勇武.”

“可這也同樣,能夠讓大明的將士,入京之後立即就能得到修整的機會.”

瞥了一眼被魏忠賢攙扶著,卻仍舊臉上發白的朱由檢,張維賢心中暗自嘆氣,面上卻依舊保持著和煦的笑容:“秦將軍所說沒錯,信王殿下年歲尚小,故而遇上這種突發情況,自是不知如何應對.”

“有失方寸,也是情有可原的.”

“不過見到了秦將軍,老夫也是大為歡欣,也的確失察在先,光顧著與民同樂,一同迎接大軍歸城.”

“卻沒注意排查刺客暗探.”

“細論下去,負責稽查京師的老夫,也有罪在身!”

“好在都沒出事,也就讓這事兒過去吧!”

“秦將軍,請!”

雖然不屑朱由檢的怯懦表現,可是張維賢終究還是給罪責攬到了自己的頭上。

不過這也是魏、張二人對朱由檢的瞭解不深而導致的。

雖然朱由檢看起來勤奮努力好學,而且有威儀,可是原本歷史上朱由檢乾的那些事兒,就足以證明朱由檢是個喜歡且容易打退堂鼓的性格。

更遑論朱由檢還喜歡推卸責任。

雖說原本歷史上的崇禎,哪怕是到了死,都還心念百姓。

可是也別忘了,崇禎在自掛東北枝之前,可是惡狠狠的多次詛咒諸臣誤朕這種話的。

說到底如果不是崇禎自己耳根子軟,喜歡變調打退堂鼓,而且喜歡聽信那些水太涼們的話,自以為執掌天下,實則被當做玩物的話。

他又怎會自掛東北枝?一十三年圍剿李自成,先用楊鶴,後用洪承疇,再用曹文詔,再用陳奇瑜,複用洪承疇,再用盧象升,再用楊嗣昌,再用熊文燦,又用楊嗣昌,這其中除熊文燦外,其他都表現出了出色的能力。

然而這一十三年的圍剿中,就因為崇禎自己的問題,不斷換帥,最終導致功虧一簣。

李自成吃著火鍋唱著歌,就把大軍帶進了京師。

這樣一個人,是沒法真正交託重任的。

這也是為何朱由校樂意給朱由檢實權的原因,因為朱由校很確定,朱由檢這個便宜弟弟,即便是得了實權,卻在他的天性之下,註定沒什麼大作為。

頂天了也就是個明末的中老年袁紹罷了。

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生,見小利而忘命。

這些話語,用在崇禎的身上,還真就沒問題!秦良玉初來乍到,也不清楚京師中到底是什麼局勢,聽著張維賢的話點了點頭,手臂一揮道:“兒郎們,入京!”

看著川軍整齊有序的走入京營,張維賢拍了拍魏忠賢肩膀道:“魏公公,今日見川軍,老夫才確信,這川軍,必然是遼東戰場上,不可或缺的一環!”

“昔日嶽王爺曾說過,文官不愛錢,武將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這樣的時代,你說,我們看得到麼?”

魏忠賢聳了聳肩膀道:“咱家哪知道?但是咱家聽陛下說過一句話,有能力的文官,在底線內貪,陛下可以接受.”

“會帶兵打仗的人,那他怕死,也可以說成是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咱家,深以為然,新城侯,您說,是嗎?”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唐朝好駙馬

羅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