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新年是我國傳統上一個盛大的節日。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全國各地過春節的習俗也都是風情各異。

臺灣、香港、澳門同胞們又是怎樣過春節的呢?臺灣民間的春節,起源於祖國大陸,尤其是講閩南話的臺灣人,過年方式與閩南地區更為相近。

在臺灣,吃年夜飯叫做“圍爐”。

“圍爐”時,八仙桌下安放新炭爐和一把新葵扇,扇上和爐上貼有紅紙書寫的“春”和“福”字。

圍爐時要說吉利話,如“吃紅棗,年年好!”“吃年飯,年年賺!”等。

桌上一定要有芥菜,叫“長年菜”,象徵命長。

也有的人家桌上要有“韭菜”,即“韭”和“久”諧音,象徵長壽。

蘿蔔也不可少,閩南話叫它“菜頭”,表示“好彩頭”(吉兆)。

還要有雞肉,雞的諧音“家”,“食雞起家”,可大振家聲。

“圍爐”時的蔬菜也不用刀切碎,洗淨後連根煮熟,吃時也不咬斷,而是從頭到尾,慢慢地吃進肚裡,以祝父母長壽。

年夜飯過後便是守歲。

在臺灣,“守歲”可以祈求雙親長壽,所以“除夕夜”也叫“長壽夜”。

“交時”(半夜12點)一過,進入初一,人們就集合老少,用紅白米糕來敬祀神明,祭拜祖公祖婆,然後燃放鞭炮,以迎春接福。

在香港過農曆年,在習俗上和氣氛上卻和傳統的截然不同。

近年來,已很少有香港人在農曆新年時按傳統在家裡貼春聯、年畫的了,取而代之的是在一些商店或家中貼上“生意興隆”“出入平安”等的揮春。

雖然如此,但貼揮春的原意和貼春聯、年畫一樣,取其吉利之意,希望來年事事順利,平平安安。

香港被稱為“美食天堂”,春節有關吃的習俗也不少,而大部分家庭也會在春節期間吃“團年飯”。

一般是在家裡設宴,於除夕全家上上下下、裡裡外外聚在一起,享受晚飯。

而飯後的一大節目,首選就是逛花市了,其中以維多利亞公園的花市最大、最熱鬧。

香港市民習慣於晚飯後一家大小逛花市,除夕夜時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大家一起歡度佳節。

澳門年俗,別有風情。

除夕之夜,守歲和逛花市是澳門人辭舊迎新的兩件大事。

守歲是打麻將,看電視,敘舊聊天,共享天倫之樂;大概受西方聖誕節和情人節的影響,澳門人還爭相購買一些吉祥的花木迎接新春,現今已成了澳門的年俗。

澳門在年宵興辦花市,多是桃花、水仙、盆竹、盆橘,花開富貴,祝報平安,鮮花瑞木兆示著新年的美好前程。

春節這天,澳門同香港、新加坡居民一樣講究“利市”。

“利市”就是紅包,這天老闆見到員工,長輩見到晚輩,甚至已婚人見到未婚人都得“利市”。

“利市”純粹是以示吉利。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高武:我的功法居然有意識了

青神一指

我就是最強

蟹老闆不開森

妹妹發把狙

千莫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