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寨山的發掘從1955年開始,但1952年前後,昆城的古玩市場是已經出現石寨山的器物,也就是說,在考古工作者正式發掘之前,可能已經有倒鬥組織進入過古墓了.”

顧筠之看完說道,抬眸看向許清如,等待她的看法。

許清如想想,道:“可能比這個時間更早。

你看這裡寫的……”她指著一處文字,繼續說:“據文史館館員方樹梅老先生回憶,抗日戰爭期間,晉寧小梁王山一帶發現過一些青銅器。

那個時間,也是青木哲也在滇地搜刮文物的時間。

石寨山與小梁王山同屬一個區域,我們或許可以假設,當年青木哲也發現了這些與眾不同的青銅器,所以對邊疆古墓群虎視眈眈。

只不過最後,他沒有找到石寨山古墓群,卻對‘邊郎國’墓葬群念念不忘.”

許清如說完,放些資料,一抹名為“後怕”的情緒閃過心頭,口中也隨之道出:“還好他沒有發現石寨山……”否則,石寨山古墓群這些寶貴的文物,便早已流失海外了。

顧筠之卻想到了另一件事:“你爸爸留下那個仿製的金印,難道是為了把線索指向晉寧石寨山古墓群?”

許清如擰眉:“我不清楚,但如果確實這樣,那他不必這麼大費周章。

我看過‘滇王之印’的鑑定過程,當時認定它就是古滇國的東西,除了《史記》那一條記載,還有就是對金印本身的文物鑑定.”

“那個時候還沒有先進的科學技術鑑定,博物館請了一群專家,專門對這枚金印進行鑑定,其中有南北派的人。

我爸爸仿製的那枚金印,大概就是根據這些鑑定細節來造的。

我想,我們需要問問,當時參與鑑定的,是南北派的哪些人.”

許清如話音剛落,顧筠之便有些無奈地笑笑:“不用問了,我知道是誰。

應該是我們三家的前輩,也就是我爺爺,傅爺爺,和你爺爺.”

“我現在已經能夠把這些事情串聯起來,當年他們參與鑑定金印,肯定是發現了什麼事情,這些事情,又被我們的父輩知道,所以他們去滇東考察,最後卻發生了意外.”

顧筠之說完,許清如怔了怔,有些不可置信地閃眸:“你是說,傅爺爺和顧爺爺,都有事瞞著我們?”

“是,而且恐怕是件大事.”

顧筠之說完,收好他們看過的資料,道:“我去影印一份,你等我回來.”

許清如點頭,安靜地坐在座位上。

秋日的bj城,樹葉已經開始泛黃,空氣中的沙塵卻又多了幾層,霧濛濛的,看不清景象。

她把近日以來發生的事情梳理了一遍,它們就像是散落在各個角落裡的珠子,彼此之間明明是有一根線,把這些珠子全都串聯起來,可那根線卻神秘莫測,難以尋找。

從“懷音手記”,“二牛一蛇”貯貝器,到那枚仿製金印,一切的事情,看似都和“邊郎國”墓葬群關係甚深。

可事實上,卻是和石寨山古墓群脫不了干係。

“邊郎國”和“古滇國”,最後的真相指向何方?許清如也不知道了。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與卿相識不識君

抱清秋摟魏嬰靠謝憐

救愛行

志得藍

社群做志願者的我卻被官方收容了

我的腿毛長

長玉扶聲

青平果

時間之重啟

你的媣媣

修文成仙

作者筆名已存在不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