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景山的制高點萬春亭,看著一路走過的故宮,從宏偉變成壯闊。

李娟的同事正帶著孩子回憶著來時的路線。

“對,我們剛剛是從東六宮穿過來的.”

十歲的孩子還不算大,李娟同事說起話來帶著幾分溫柔的引導。

“你看從這個角度看過去,是不是和剛才的感受不一樣了吧?”

“嗯,這個角度看過去,感覺就是佔地面積很大,耗時很久才能造出來.”

十歲的孩子說著,“不過更能看出屋子的形制了.”

李娟的同事是歷史老師,一路上給兩個孩子連歷史帶建築文化的科普,比上旅遊團的講解員,那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要不是天兒熱,緊趕慢趕往出走,估摸著一天也講不完。

李娟這同事講起來,就連拿著‘炮筒子’在故宮裡拍照的老大爺們都豎起耳朵可著勁兒聽。

“我先去那邊兒看看孩子.”

李娟突然拍了拍同事,給了個眼神,示意自己要先轉到亭子後半邊去。

“哎,好.”

同事應了,李娟這才順著中間不開放的屋子轉到了亭子的後身兒——可以俯瞰整座景山公園的地方。

“怎麼了.”

李娟走到蘇雲霽身邊,順著蘇雲霽的眼神往景山公園的後方望去。

“那不是我們之前少年宮麼.”

蘇雲霽伸出手,指著左前方靠近景山後街的一片地方。

“被景山收回來這幾年也沒辦法過去.”

蘇雲霽說著,語氣裡有些無耐。

“想當年我們一群人在少年宮,現在故地難歸,故人不見的……”想起當年的事,蘇雲霽不由得有些感慨。

時過境遷,歲月光陰易逝,回想幾年前:同樣的夏日驕陽,同樣的微風拂面,一群年少的孩子,在一圍紅牆之內,一排排灰牆灰瓦的捲棚頂舊屋裡。

穿過一片綠樹環繞、綠茵遍地之間的小道,順著方方正正的石板路,看見紅牆黃瓦的大殿——壽皇殿、看見奔跑跳躍的足球小兒、看見刀光劍影的習武少年、看見……景山後街有一處每逢週末變回熱鬧起來的地方,那是京城的少年宮,幾代京城人的回憶。

京城的少年宮,走出過著名的運動員,充斥著青少年的歡樂與汗水,是曾經京城人的記憶。

因為對古建築的保護,景山收回了京城少年宮所佔據的一隅偏安。

自此,一代代人對於景山後街這個京城少年宮的記憶被定格,再多的留影也成為了一種紀念。

有幸經歷了京城少年宮老宮和新宮變遷的這一代少年宮學子,即是幸運,亦是不幸。

歡聲笑語化作剪影留在了記憶裡,再難以忘卻也會跟隨歲月而模糊。

京城人對於少年宮,心裡的情懷也許永遠不會變淡,哪怕新宮在遙遠的南城,依舊不會削減那份記憶裡的美好。

“走吧……”李娟能夠懂得蘇雲霽的感受,作為地地道道的京城人,少年宮也曾經是李娟的夢想與記憶。

剛過正午半個多小時,陽光灑在身上很暖,豔陽下的舊事泛上心頭,言語之間都多了幾分凌亂。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憶夢迴淪

隋黎願雪

重生擁有帝騎

貔貅貂

客此

絺澤

天淨

修國

後餘生

蛙蛙em

我曾見了花滿城

九歲絮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