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界看來,此次空缺的四個職位,其實張居正也是有收穫的,至少戶部尚書一職已經被他拿下了。

雖然隆慶皇帝還沒有下旨,可知情人已經從宮裡得到訊息,皇帝屬意劉體乾接馬森的班兒。

可只有張居正才知道,那是他們四人沒有合適人選的情況下才讓他推選上的人,而且劉體乾其實更多還是看徐階的面子,在京城徐階留下的關係,也就張居正一家了。

本來在他看來,這三個職位,一家分一個,大家就可以哈哈一笑完事兒,可結果他什麼也沒有得到。

魏廣德等人不知道的是,因為今日之事,幫助本來還有些搖擺的張居正終於作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

張居正要做什麼,自然是要拉幫手。

現在內閣裡幾人,陳、殷、魏三人是緊密團結在一起有些不好破壞他們的關係,而且任由這麼發展下去,以後的內閣只會是他們三個人的天下,他就更得靠邊站了。

拉攏李春芳,他試過結盟,可很快發現李春芳並沒有這樣的心思。

由此,張居正不得不把目光轉向內閣之外。

六部裡,和他走動多一些的也就是吏部尚書楊博,雖然缺乏資歷,可楊博也是想要入閣的人。

雖然有“費翰林不入內閣”的潛規則,可畢竟是潛規則,放不上臺面來。

只要推動力量足夠強大,楊博入閣還是有機會的。

不過就當下情況,很難。

他只有戶部一支的支援,而其他衙門,禮部高儀和刑部的毛愷都是清高之人,很難獲得他們的支援,而楊博想要入閣,吏部這一票就廢了,只剩下兵部的支援。

所以,他能得到的力量只有兵部和戶部,而陳以勤、魏廣德這邊呢?

則是有工部和都察院的支援,關鍵還佔著大義,而且李春芳未必樂意讓楊博入閣。

要說資歷,楊博可比李春芳強的多,李春芳應該不會傻到引狼入室,所以肯定會想法設法阻止。

楊博不行,而其他人張居正想了一遍,貌似都沒有合適人選。

當然也不是一個沒有,但這個人影響力太大,而且貌似和他關係未必還能和當初一樣。

這個人,自然就是被他老師算計走的高拱。

張居正也算裕之人,高拱和陳以勤、魏廣德等人的關係他當然清楚的很。

貌合神離。

要是把高拱拉回朝堂,對陳以勤、魏廣德等人的影響毋庸置疑是最大的,隆慶皇帝不會再像之前那樣支援他們,或許信任還在,但是在高拱和他們三人起衝突的時候會佔哪一邊?

不過把高拱拉回朝堂的話,他若是算舊賬,徐階已經致仕回家,這賬貌似就要算到他頭上了。

本來張居正很猶豫,可今日之事後他發現,需要一個破局之法,打破內閣中裕派系的強勢,非引入高拱不可。

內心打定主意要拉高拱回朝,接下來張居正就要開始謀劃此事。

直接上奏,顯然並不合適,他需要找到一個機會,和隆慶皇帝單獨相處的機會,只需要提到這個名字,看看皇帝的反應再做下一步行動。

而此刻,丹陽城內一處豪宅裡,賓客高坐,把酒言歡,看似好不熱鬧。

此間主人邵方,江湖人稱之為“邵大俠”,據說好行俠仗義之事,故美名遠播。

大俠一詞,泛指透過自身力量幫助他人的對社會和他人做出貢獻的,且具備超出一般人的能力、勇氣、道德仁義,有大作為的人。

多受儒家影響,忠義等思想為其精神原動力,即所謂“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在後世人的意識裡,大俠都是身懷絕技、有勇有謀、大公無私的武林高手。

他們常常遊走於江湖之中,行俠仗義、懲兇除惡,做出一些讓百姓稱頌敬仰,而一般人不敢做或做不到的義舉。

但在真實的古代,官府對百姓流動管理非常嚴格,外出需要憑藉路引,否則就是流民,官府是可以羈押的。

無論是古代社會還是現代社會,一個國家想要正常的運轉,就需要秩序,而江湖中的俠客們正是打破秩序的那些人。

比如大家可以看到小說中俠客們可以憑藉自己的高超武功,四處比武甚至是殺人,且不說他們殺的是不是惡人,即便殺的是惡人,也是違反法律以及社會秩序的行為。

如果人人效仿,那天下還不亂套了。

因此封建統治者們是不會允許俠客們存在的,因為他們不允許無視法律與秩序的人擾亂社會的穩定。

所以,如果真有四處閒逛打抱不平的俠客,他們其實都是和官府做對,經常違反官府法律,是流竄的通緝犯才對。

不過這個邵大俠則不同,他其實更應該稱為地方豪強,只在本地維護鄉鄰周全,所以大家都給他“大俠”這個稱呼,其實和英雄是一個意思。

有了俠名,他自然也和地方官府,周圍官宦之家有了聯絡,誰不想得到一方豪強的庇護。

而在今日,方家裡就邀請了許多周圍失勢的政客聚集在一起,大家做一塊一邊喝酒一邊商量重新復出。

權利的吸引力太大,即便這些人被罷官,可誰又不想有復起的一天?

至於邵大俠為什麼熱衷於此,自然是因為行俠仗義也要有依仗。

行俠仗義、懲兇除惡,說白了也就是自身武力強大才行,可俠以武犯禁,又是官府打壓的目標。

所以,方不僅結交地方上的三教九流,對官府和官府中出來的人也都盡心攀上關係。

對於失勢官員,或許大部分人會覺得沒有什麼利用價值,可方卻不這麼看,他已經知道官員還有起復的可能,只要人不死,一切皆有可能。

說起官員復職,也是很偶然,方聽聞隔壁府有個被免職的官員,不知什麼原因又重新做了官,不僅復職,官職還提了一級,那場面氣派,不僅地方知府、知縣道賀,甚至連省城的布政使司都有人前來。

也是因此,他今日才專門邀請了丹陽及周邊失勢官員來家裡赴宴,商議如何才能幫助他們恢復官職。

這些丹陽廢棄諸公,商議了半天也沒什麼好的辦法,畢竟在位時忙著撈銀子去了,官場打點不夠,並沒有太多的路子可走。

不管需要上層有人關照,確實大家商討後留下的共識。

至於上層是什麼人,當然首選還是北京的京官,特別是大明朝的內閣和吏部,是他們官職起復的關鍵。

只要這兩處有人幫忙說話,他們要復官簡直易如反掌。

只可惜,他們對內閣和吏部大佬,名兒是如雷貫耳,可沒一個人有門路,否則現在他們也不會回到老家坐在這裡商量,還不知在那裡做官逍遙著呢。

其次,才是南京的吏部,也有任命官員的權利,地方要次一些,都是南方的官兒,但是畢竟還是多受北部鉗制,好官多被北京吏部任命了。

聽到眾人都這麼說,方就來了興致,問道:“若是攜重金入京,可否結識這些人?我各位求的復起機會?”

聽方這麼說,酒席上眾人都是搖頭,官兒做到那個位置,可不是誰送的禮物都要,不熟悉的是絕對不敢收的,除非有熟人指引。

見此招不行,方也沒了辦法。

和官員結識,最好的方式就是送禮,一來二去就拉上關係,有事兒是真管用。

邵方生於官宦之家,家資殷富,只因天性不喜功名,雖也讀了幾本書,有些許文墨,但卻不以讀書科舉為事,平素只愛舞槍弄棒行走江湖,練得一身好武藝。

為人又磊落豪爽,每每扶危濟困仗義疏財,頗有俠者風範。

雖然他說的重金入京行賄不成,可卻也讓眾人有了別樣心思。

他們也不缺金銀,但要想有機會復起又必須尋人奔走,貌似眼前這位邵大俠就是個很好的人選,方的人品他們信,兼又有武藝在身,行走各地也是方便。

“去京城得有人指路,我們雖沒有路子,卻不妨找一位賦閒在家的高官,以幫忙運作復職說服其指點關節。

幫助他復職,我等也等於有了朝中依靠,所費不過些許黃白之物,卻讓我等有了復起的機會,還有朝中貴人相助,豈不美哉?”

有人忽然提到這個辦法,也就是說直接沒頭沒腦往京城裡各家大人府邸塞銀子碰運氣,還不如找一個和他們處境差不多的高官,以幫忙復職做誘餌,讓他指點送銀子的門路。

而且,這個計劃一旦成功,他們也等於在朝中有了依靠,貌似不虧。

“看似我們出銀子幫人復職,可他復職也等於我等有了機會,還在京城有了靠山,不虧。”

“大善。”

“妙啊,不如此也難以搭上那些位大人的門路。”

眾人七嘴八舌,都因為此計甚妙。

“那找誰啊?在朝中有關係的,能復職就擔任大官的,有誰?”

方心裡權衡也覺得這個辦法好,只是要找誰聯絡,方還是有些迷惑。

雖然方向有了,可具體實施又是另一回事,方說完話,眾人皆沉默不語,思索起來。

方也在幫著想,大明朝最高的權利機構是哪個?

當然是內閣,看似無權,卻又有宰相之實,可以影響到朝廷六部。

內閣這些年下臺的有誰?

很快,幾個人的名字浮現在他腦海中。

嚴訥、郭樸、高拱和徐階。

在他詢問出這幾個名字以後,眾人很快就幫助鎖定了最好的目標。

首選自然是徐階,他在朝多年,即便是強勢如嚴嵩時,徐階都能長期擔任內閣次輔,之後更是取代他成為首輔大臣。

只要徐階能回朝,肯定直接就是閣臣,還不會低,即便不能取代李春芳,至少陳以勤得靠邊站。

高拱是帝師,當今皇帝的老師,肯定也是信任有加,若是有機會和高拱聯絡上,就算高拱不能回朝,至少裕那些熟人也能照顧一二。

現在內閣五人中,可是有四人和高拱在裕共事。

至於郭樸和嚴訥,郭樸純粹就是依附高拱的官員,雖然也是閣臣,但找郭樸還不如找高拱。

而嚴訥是因為貪腐被彈劾去職,這點他們倒是聽說了,可這人在朝中關係不怎麼樣,複製貌似也很難有作為。

丹陽這幫人,只能說對京城的局勢很多都是道聽途說,根本就沒有把握住精髓,還以為裕舊人是鐵板一塊。

不過方聽在耳中,他就有了自己的計較。

徐階,曾經的首輔,在京城的門生故舊眾多,起復的話肯定很快就能掌握朝政,自然被他放在第一位。

而高拱貌似當初就是得罪徐階被鬥垮的,不過徐階已經去職,高拱回朝的阻力也就沒有了,被方擺到第二的位置上。

接下來的話題,眾人就開始商議該準備多少錢,幫忙打點關係用。

“你們的意思是,讓我幫你們去走動?”

到這時候,方才後知後覺,這些人想讓他去走動關係。

“邵大俠,你不在官場,可比我們這些人行事方便得多。”

“是啊邵大俠,你武藝高強,這南下北上還真就不能缺少你這樣的高手,何況我個人對邵大俠的人品是相信的,銀子交給你我一百個放心。”

眾人開始七嘴八舌恭維起方,都說他是此行不二人選。

方本意也是想結識權貴,要不也不會做這麼許多。

此時在心中默默盤算後,也打定主意,就藉著這次機會出去走走。

雖然他對科舉沒什麼興趣,可那畢竟是年輕時的想法。

這麼多年下來,他其實已經有了些許悔意。

沒當看到官員出場是威風凜凜的樣子,充滿羨慕和嚮往。

可惜,沒有參加科舉,人到中年再想去做,為時已晚。

何況,年少時就對讀書沒興趣,所以到了這個時候他也就只是想想。

不過,他對自己的才華還是很有信心的,自認為能力出眾,否則也不會在丹陽創出“邵大俠”的美名。

雖沒有官身不能做官,可若是能操控官員獲得權力,貌似也是不錯的選擇,隱身幕後。

方一口答應下來,接下來眾人又是出謀劃策,向他講述官場的一些規則,別事兒沒辦成,反而因為不熟悉官場規則犯了大忌,引火燒身。

接下來的日子,方一邊熟悉這些官場規則,一邊等待眾人籌款。

幾日後,籌集的數萬兩銀子到手,方句打點行裝向松江府而去。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鬥羅:三國崛起之皮大王歷險記

烏爾班在外頭

八旗鐵騎?朕用機槍應對很合理吧

鹹魚太暴躁

我真不想當始皇帝啊

明天就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