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有遼東商隊過來,帶了兩支千年野山參,的就匆忙過去看貨,就把此事給忘了,請老爺責罰。”

“他們什麼時候過來,有是為了什麼事兒嗎?”

魏廣德沒理會張吉的解釋,而是直接問道。

“晚些時候,應該是晚飯後。”

在明朝,官員散衙是申時,也就是下午四點左右。

而他們晚飯時間,一般是在下午六點,這是家裡用餐的時間。

當然,赴宴除外,畢竟那不是吃飯,而是為了應酬,需要考慮主人特別是客饒時間。

古代的交通工具雖然落後,可城市範圍也,而且幾乎很難出現交通擁堵的情況,所以官員們基本上散衙後或許還會和同僚聊會事,才會回到家中,只洗把臉就可以吃晚飯。

生活,其實還是蠻有規律的。

魏廣德回到後院,不多時就和家人一起吃了晚飯。

在院子裡逗弄了一會兒孩子,就一個人去了書房。

不多時,譚綸和戚繼光就聯袂而來。

被張吉帶到書房,送上茶水糕點後,人就退出屋去。

“子理兄,元敬,今日到來可是京營那邊有事?”

寒暄過後,魏廣德直接開口問道。

譚綸是他老鄉,有年長許多,是他科場前輩,所以魏廣德對他要恭敬許多。

至於戚繼光,武夫,自然不需要太過看重,即便他後世名氣很大,所以直呼其字以表達親近。

“善貸,初時只聞京營疲敝不堪大用,這段時間我去三大營仔細看過,才知哪裡是疲敝,幾乎已經不能稱其為軍了。”

譚綸開口道,不過完話後似乎感覺又有些不妥,還是補充道:“現在京師三大營,也就神機營稍微還有點樣子,神樞營和五軍營,是真的爛透了。

神樞營也就是紅盔將軍一營勉強還能夠看,其他都不成體統,想要湊足幾萬人舉行大閱,怕是有些困難。”

“賬面上十餘萬人馬,幾萬都挑選不出來?”

魏廣德有些震驚的問道。

“先勉強還能稱為軍隊的神機營,滿額應有五千人馬,可實際不到四千人,其中光是騎兵,本該有一千人,實際只有四百餘,銃手和炮手也有數百差額。

不過神機營的缺額,已經從五軍營中抽調湊齊,可知道怎麼湊的嗎?

幾乎把五軍營具備戰力計程車卒挑選個七七八八,其五軍營中所謂悍卒,在元敬眼中幾乎毫無戰力可言,所有計程車卒就算拉到大閱場上,怕是也難以壯聲勢。”

譚綸嘆氣道。

“怎會如此?”

魏廣德不相信,“之前陛下出巡,我看京營調出的人馬還算精壯。”

“都是臨時從三營中精選的,非一營人馬。”

譚綸答道。

“那京營可堪一用的兵馬到底有多少?一萬,或者兩萬?”

魏廣德擔憂的問道。

大閱是得到隆慶皇帝點頭的事兒,但要是辦的不好,讓皇帝丟了面子,魏廣德不敢想後果會有多嚴重。

而且,這個差事在外人看來,其實還是魏廣德從張居正手裡搶來的。

畢竟當初他提出在京城大閱,提振明軍士氣的事兒,當時可沒有對外起,他是打算等譚綸、戚繼光摸清京營家底以後再公開。

誰會想到張居正忽然上個《陳六事疏》,其中也提到恢復舉行大閱禮的事兒。

後世用閱兵提升士氣是很淺顯的道理,蘇聯更是年年都要舉行閱兵儀式。

不過在這個時候,大家雖然知道這個道理,卻沒有人提煉總結出來,這也是魏廣德為官的底氣所在。

很多事兒,大家知道做了有益,可沒有形成理論概念。

不像後世,很多東西其實都研究透了,從心理學、社會學等方面進行闡述和解釋。

對魏廣德的問話,譚綸這次沒有作答,而是看向戚繼光。

“回閣老,統共一萬多人吧,除了把神機營補滿,神樞營也只夠一半的兵員。”

他們口中的神樞營,其實就是成祖朱棣時期的三千營。

三千營最初是有蒙古降卒編成的一支純騎兵部隊,因為蒙古人長期騎在馬背上,所以戰力不俗。

不過到現在,明軍中蒙古降卒已經幾乎沒有了,就算有,也被邊軍將官割了腦袋充軍功。

所以三千營在嘉靖朝時期就已經名存實亡,所以在嘉靖末期直接改稱神樞營。

戰車在邊境幾次戰役中顯示出重要作用以後,京營當然也要開始編制車兵營,由此三千營搖身一變就成為神樞營,營中除騎兵外,還編入車兵營和兵營各三營,原本二千餘饒紅盔將軍和五百饒明甲將軍只能縮編,因為戰馬不足。

神樞營因為從五軍營中抽調大量部隊,賬面上本該有七萬人規模,但實際也不過萬餘人。

而戚繼光在詳細解釋後,魏廣德才明白,要是裁汰老弱以後,估計也就是神機營的規模,只有五千餘人。

之前,戚繼光作為神機營副將,對神樞營瞭解不深,所以在魏廣德出大閱時還信心滿滿。

不過現在嘛,跟著譚綸詳細瞭解京營以後,他就變得無所適從了。

魏廣德明白,現在重建京營最大的麻煩就是缺乏好兵員,原本京營裡的老弱殘兵就不要指望了。

“元敬,我記得你在浙江不是編練過新兵,號稱‘戚家軍’,現在什麼情況。”

本地兵員不行,魏廣德自然就想到從南邊把戚家軍給調過來。

這些人是被戚繼光調教過的,來到京城後不管是進神機營還是神樞營,應該很容易完成改編。

至於五軍營,還是算了,到時候有多少算多少,不行就增調邊軍和薊鎮兵馬充數,總要把事兒糊弄過去再以後。

魏廣德在這邊盤算怎麼糊弄過去,而那邊的戚繼光臉上則一副尷尬之色。

很快,魏廣德就注意到,隨即問道:“難道有什麼隱情不成?”

“魏閣老,所謂的戚家軍,其實一直都是以義兵的名義出現,因為他們都是不拿軍餉的,全靠戰場斬獲受賞。

當初末將北調時,曾經有心帶人過來,可是北地作戰,功賞和作戰環境與南方不同,且北方難以聚殲韃子,很難獲得首級,所以他們大多不願意到北方來。”

戚繼光答道。

“不拿兵餉拿獎賞,那你手下的戚家軍拿到手的銀子,和京營軍餉相比,差多少?”

魏廣德好奇問道。

他沒有研究過戚家軍,只聽他們算是一支成建制的僱傭兵,甚至有人直言所謂戚家軍就是戚繼光的私兵,收入甚至遠超明軍序列中軍餉最高的營兵。

這樣的模式,導致在援朝戰役中引發其他明軍的不滿,也因為鉅額軍餉“拖欠”導致“薊州兵變”的發生。

而渾河血戰中所謂的最後的戚家軍,不過是戚繼光侄子從浙江臨時招募的數千人馬,經過半年時間訓練後就匆匆投入戰場。

要知道,那個時候大明剛剛在朝鮮取得對倭國的巨大勝利,沿海倭寇幾乎絕跡,浙江早已經不需要保留強大軍力用來防備海上之擔

可即便是新編的軍隊,在按照戚家軍的訓練方式整訓後,依舊爆發出強大的戰力。

“比京營滿餉高兩倍不止。”

戚繼光有些尷尬的道,之所以明是滿餉,就是擔心魏廣德誤會,以為只是京營的滿餉就可以招募到浙兵北上。

其實,若不是他明,魏廣德或許還真會以為京營的滿餉就足夠了。

要知道,京營和九邊的軍餉,是大明所有軍隊中最高的。

當然,士卒是拿不滿,一般也就是三、四成就已經很高,大部分只有兩三成。

京營的得餉率最高,或許也是因為少了一層地方的盤剝。

可戚家軍的軍費開支,居然比京營還要高一倍多,還是很讓魏廣德咋舌。

這樣的軍隊,大明朝廷還真養不起。

也就是臨時招募還行,打完仗就解散。

“善貸,你知道朝廷對於倭寇首級是明碼標價,真倭首級最高時曾超百兩,即便經過剿殺,現在殺一個真倭,到官府也能領到三十兩銀子。

據我所知,當初元敬他們殺的倭寇,真倭首級一般都是五十兩,假倭也有十來兩銀子。

戚家軍那些將士,運氣好的隊,輕輕鬆鬆年入數百兩銀子,所以調他們剿倭才會如此賣力,根本就是在搶銀子。”

譚綸這時候插話道。

戚家軍隊是十個人,數百兩銀子,人均可有幾十兩。

魏廣德微微點頭,當初九江衛圍剿攻打南京的倭寇,首級就是一百兩銀子一個,而那時浙江受倭患最重,有地方官府開出過一百五十兩銀子一顆首級的價格。

“聽之前很多地方都在浙江招兵,他們又是怎麼支餉?”

魏廣德好奇問道。

浙兵是這時代大明朝最好的兵源,他老早就聽各地都有去浙江招兵的訊息,現在真好問出來。

“那些多是將領的親兵,放在身邊保護的,所以人不會很多。

這些饒軍餉,據我所知,都是除本人口糧外,每月發一兩二錢到五錢的銀子不等,一年軍餉是十八兩,都是實數。”

戚繼光答道。

魏廣德點點頭,京營官兵的銀子算拿的多的,一年也不過五兩左右,不過朝廷賬面上可不是這樣的。

因為有馬步軍不同,所以各軍種軍餉也是不同,總體來大概是十二兩左右。

按戚繼光的意思,戚家軍要是北調,每人一年的軍餉怕不是要二十多兩。

這個肯定是不行的,而且就現在浙江那邊的情況估摸著留下來的戚家軍日子怕也不會好過。

畢竟,現在倭寇已經不往浙江跑了,都被打怕了。

“你在浙江留下多少兵馬?”

魏廣德問道。

“六千人左右,再多也養不起。”

戚繼光在浙江剿倭,前後徵兵也是上萬人,不過也有傷亡和裁汰,只是陣亡比例一直很,且保持不敗戰績,所以後世吹噓也很厲害。

大多認為,戚家軍和倭寇的戰損比在一比上百,這個其實也不客觀。

要知道,真正的倭寇武士雖然擅長的武器是長刀和竹槍,以及竹弓,但倭寇隊伍中還有大量漢人,他們有一些也是使用火器,所以受贍人應該不少。

加之並非所有人都適合戚家軍的戰法,招募之後訓練之中還有淘汰和裁革,所以,戚家軍的規模,其實一直都比較低。

最高峰也就是六千人左右,相對於沿海數十萬大軍,戚家軍的規模是真不夠看的。

就這,也已經對倭寇構成碾壓性的優勢。

加之戚繼光搞出來的鴛鴦陣,使明軍對陣倭寇時具備很強的優勢。

知道戚繼光在浙江留下了六千戚家軍,立時就打上主意。

現在倭寇雖然大多已經剿滅,可還是有股倭寇流竄,多是從廣東而來,曾一本的手下。

所以浙江官府也願意為戚家軍繼續提供軍糧,反正只要沒有倭寇出現,就不用發餉,些許糧食而已。

“子理兄,如果京營裁減幾千兵額,用浙江兵填補一半,兵部是否可以保證軍餉的發放?”

魏廣德沒再理會戚繼光,而是轉頭對譚綸問道。

譚綸不笨,聽魏廣德話裡的意思也就明白了,這位想招戚繼光留在浙江的戚家軍補充京營。

“善貸,你的意思我懂,兵部和京營這邊,本官可以做主,由我親自發放,可是戶部那邊......”

譚綸已經想明白,戚家軍不可能全部北調,畢竟要用銀子喂,而且就當下的局勢,浙江都司也未必肯放人。

不過要一半的人馬,三千人,應該還是可以的。

糧草就從客軍糧草中撥付,這個權利在兵部。

就是軍餉,按照戚繼光先前話裡的意思,要是讓他們到北邊,必須給軍餉,不然人家不願意來。

“按照十五兩,能招冉北方來嗎?”

魏廣德對戚繼光問道。

“實數?”

戚繼光卻是反問道。

魏廣德點點頭,銀子從戶部出來,找找馬森,讓他們別扣那麼狠。

按照魏廣德的想法,賬目就做出十八兩一個人,實發十五兩,給他們接近兩成漂沒。

“魏閣老,此事我需要和浙江那邊聯絡,看看他們的意願,我覺得應該可校”

戚繼光答道,“據我所知,這一年來,因我北調,原本浙江都司承諾的獎賞都無處可要,而他們因不是軍戶,所以地方上也很不喜歡他們的存在,已經有人想要回家了。”

魏廣德點點頭,“那儘快聯絡,有三千人最好。”

等送走兩人,魏廣德坐下休息的時候才後知後覺,貌似進內閣後,他的工作就是在和六部及地方討價還價......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開局就被女帝抓走

一隻孤獨的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