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日。

鄆城縣管下東門外有兩個村坊,一個東溪村,一個西溪村,中間隔著一條大溪。

午後。

溪水潺潺,綠柳成林。

一個四旬長大漢子匆匆跨過青石拱橋,從西溪村進了東溪村。

莊內東南角有個圍繞著木柵欄的小院,兩間茅屋,一架葡萄綠成蔭。

一個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鬚長的二十八九歲儒生正捏著書卷在院中踱步,長大漢子就上前叩開門扉,走進去抱拳施禮,恭謹道:“求加亮先生救俺外甥的命!”

“張保正?”儒生微有驚愕,道:“救你外甥?這話從何而起?”

長大漢子正是窮書生的孃舅張勝,他連連拱手,將來意述說一遍,又將王霖的血書遞了過去。

儒生自然便是這西溪村的學究吳用了。

吳用皺了皺眉,他與東溪村的保正張勝只是普通相識,僅此而已,後者突兀登門央求救他外甥,豈不怪哉?

吳用雖接過那面疊起的白襯,卻沒開啟看,只澹笑反問道:“張保正,在下一介窮秀才,兩袖清風,家無長物,且手無縛雞之力,如何能去那清河縣救你外甥呢?”

張勝唉聲嘆口氣。

其實他也知道來得冒昧,與人家非親非故、又無往來,這種交淺言深的事本就強人所難。

況且這吳學究固有才學,卻不過西溪村一個教書先生,位卑言輕,哪有去清河縣救人的本事。

只是外甥血書上寫得懇切,覺得他性命攸關,念在亡姐面上硬著頭皮走一遭罷了。

張勝苦笑,衝吳用再次施禮,說聲“打擾先生”就轉身走去。

吳用待張勝走後,還是開啟了白襯。

直接掠過前面的求救話,上面歪歪扭扭還寫著一首臨江仙,血跡斑斑,看得他撫須不語。

“萬卷經書曾讀過,平生機巧心靈。六韜三略究來精。胸中藏戰將,腹內隱雄兵。謀略敢欺諸葛亮,陳平豈敵才能。略施小計鬼神驚。名稱吳學究,人號智多星。”

旋即吳用就哈哈笑了。

這首明顯拍他馬屁的詞當然遠談不上辭藻華美,但工工整整、規規矩矩,關鍵是道出了吳用心裡想說又不會說的話。

他雖蝸居鄉里,卻自視甚高,常自比諸葛孔明,只懷才不遇。

清河縣一個陌生的落難小書生,煞費苦心給自己送來這般投名狀,以求救之名,送了他一個“智多星”的雅號。

吳用思之再三,覺得頗為得宜,心中甚是受用。

……

西溪村保正晁蓋是本地富戶,為人仗義疏財,遠近聞名。

晁蓋正在練武場上打熬筋骨,習練棍棒,他生平未曾娶妻,就好練武和結交天下朋友。聽家丁報說“吳學究來了”,便大喜笑著迎了上去:“教授來得正好,卻正待派人請教授過莊上吃酒!”

晁蓋攀著吳用的膀子,兩人勾肩搭揹走向花廳,這情景看起來多少有些違和,但吳用卻安之若素,笑聲不斷。

家丁很快就擺上了果子、菜蔬和一盤醬羊肉,又取來兩瓶好酒。晁蓋親自倒酒,然後舉起海碗道:“教授,請!”

“保正,請!”

兩人連幹三碗,晁蓋才擱下碗不滿道:“教授多時不來莊裡相聚了,莫非是晁蓋有怠慢處?”

吳用笑:“保正哪裡話,你我傾心結交,不分彼此,我這幾日不過是在家讀書,不得閒罷了。”

“好,既如此,你我今日當開懷暢飲,不醉不歸!”

吳用微笑點頭,卻又慢條斯理道:“保正這裡缺個塾師吧?可曾尋到了人?”

晁蓋搖頭。

“我聽聞東溪村保正張勝有個外甥,在清河縣給大戶家教書,頗有幾分才學,前些日子本想引薦到莊上的。”

“張勝的外甥?他姐嫁到清河縣是不假……”晁蓋揮揮手,“既然是教授想介紹的,那就讓他來便是,銀錢方面,總虧待不了他!”

吳用搖頭嘆息道:“哎,晚了,保正,那小廝不知為何得罪了主家,被那大戶栽贓陷害,汙衊盜竊財物,現下到大牢屈打成招了。”

晁蓋平生最見不得這種不平事,況且還是吳用故意拿話墊吧了半天,他當即拍桉而起,怒道:“讀書人知書達理,豈是盜竊之輩?這等狗大戶,如此誣陷良人,真該殺!這若是在鄆城,我便直接打上門去,看那廝還敢不敢害人!?”

若在鄆城,晁蓋是真的會。

吳用見火候到了,便掏出王霖的投名狀來給晁蓋唸誦起那首臨江仙,晁蓋聽得朗聲大笑:“教授,這是張勝那外甥寫給你的?好,甚好,果然才學不淺,關鍵還是個妙人,這智多星的雅號簡直妙不可言!”

吳用臉色微紅。

他總不能自誇,必須要借晁蓋的嘴去傳頌此番雅號。

當然,也有幾分引起晁蓋關注王霖的心思。

若他直接開口提及營救王霖,總有些唐突,鋪墊了這麼久,尤其是這首投名狀上的臨江仙,雖誇讚的是吳用,卻也讓晁蓋覺得內心舒坦,暗起了惜才之心。

吳用心思機巧可見一斑。

晁蓋一飲而盡,又道:“我昨夜夢見北斗七星,直墜在我屋嵴上。斗柄上另有一顆小星,化道白光去了。我琢磨星照之夢不知是吉是兇,正要找教授分解,不料今日聽聞這書生給教授起了這智多星的雅號,豈非正與夢境相合?”

“所以也算有緣,不妨救他一救。”

吳用笑而不語。

對於晁蓋這種視金錢如糞土的豪傑來說,別看他居住鄉里,其實也不少跟官場上的人打交道。

清河縣也不算遠,他在那邊還真有個相識,縣衙的都頭周平。

當年周平落魄,身無分文流落鄆城。晁蓋不但康慨解囊,還將莊上一個黃花大姑娘許他當媳婦,又贈了重金作嫁妝……這些年兩家往來不斷。

定下了救人,晁蓋性子急,不喜歡拖泥帶水,當即喚過管家晁二吩咐道:“晁二,你去賬房支五百兩銀子,快馬加鞭親自跑一趟清河縣,找縣衙都頭周平,就說我有個外甥叫王霖的被栽贓入獄,請他務必想辦法營救出來。”

“如果還需花錢使銀子,我一概支應便是。”

晁二抱拳領命而去。

吳用端碗讚道:“保正仗義疏財,義氣當頭,真乃這天下一等一的好漢!”

晁蓋豪爽大笑,舉起碗與吳用碰了碰:“教授,錢財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何足道哉?區區五百兩銀子,若能救那書生一命,也算功德一場!”

兩人大笑,當日盡歡而散。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1950保家衛國

好好寫作的鄭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