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明嘴裡請著罪,可腳步卻有些虛浮,忽然一個踉蹌,險些摔倒在地,幸虧一旁的孔光扶了他一下,這才沒有摔倒。

劉驁眉頭皺起,輕輕搖了搖頭,不悅地說道:“寡人當然知道你喝多了,不然今日要治你個殿前失儀之罪。”

東方明勉力保持著躬身的姿式,苦笑著分辯道:“臣不敢自辯,不過烏孫有客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臣心中高興,這才多貪了幾杯。”

劉驁聽完忽然笑了起來,他也不是傻子,也瞧出來東方明只怕是有意佯醉,不願與煥空相辯。

“瞧瞧。”他側身對皇后趙飛燕說道:“這還是不敢自辯,若是他自辯,只怕還會說……是寡人讓他喝的,與他無尤。”

趙飛燕知道劉驁極為看重東方明,此刻不知道皇帝心意,只好微微一笑,既不為東方明說好話,自然也不會傻到出言斥責。

可她身旁的趙合德冰雪聰明,瞬間便明白了劉驁的言下之意,不由得嬌笑道:“看來東方大人的辯才也是極佳,不如讓司空大人與煥空國師辯上一辯,臣妾等也好大開眼界。”

劉驁等得便是這句話,他身為天子,自己的三位臣子在辯論中敗北,讓他大為惱火,可辯難之事表面只是學術之爭,若是自己指定東方明與煥空辯難,一來有傷自己天子身份,二來若是東方明也輸給煥空,自己面子上更不好看。此刻由趙合德提出,自然無傷大雅。

聽趙合德一說,下面的群臣哪有傻瓜,自然也明白了皇帝的心思。

果不其然,只聽得劉驁輕聲說道:“東方愛卿,有此辯才莫要在寡人面前逞能,恰值煥空國師在此,你二人不妨論上一論。”

群臣紛紛附和,東方明甫一入朝便官拜司空,這些人大部分心中不服,他們也想借今日廷宴之機,看看這位深得陛下器重的司空大人,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物。只是這位司空大人此時喝的半醉,恐怕會自取其辱,真是可惜。

此刻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東方明身上。

這些於典籍玄談間求真理的手段,東方明並不喜歡,他自認不是個當學者的料,而且受現代的務實主義影響,他心中隱隱覺得,自己又不是科學家,無論是怎樣美好的妙學深思,若不能落在刀鋒前或生活的實處,那麼對自己而言就沒有任何意義,就不需要去繼續研究。

總之辯難這種事他絲毫不感興趣,對這些兩千年前的古人也很難產生什麼集體榮譽感,所以今夜他才自顧自地喝著酒,吃著羊肉瓜果,直等著散席的那一刻。

可現在他卻是再也躲不開了。

既然躲不開,那就只好出頭了。

東方明向劉驁深施一禮:“既然如此,陛下恕臣放肆了。”

劉驁笑著點了點頭,雖然隔著老遠,以東方明此刻強悍的目力依然能夠看清楚,劉驁的雙眼漸漸眯了起來,目光幽深裡透著一絲欣賞和希冀。

看來這一場自己絕不能輸,否則一旦失了聖心,之前給劉驁的那些建議執行起來只怕要打個折扣。

想到這兒,東方明雙眸驟然一清,滿臉微笑,竟然緩步踱至煥空的案几前,雙手合十,對著煥空打了個佛門稽首。

“阿彌陀佛!大和尚請了!”

此言一出,便引得滿場譁然!

就連一直保持著微笑的煥空,神情也是一呆。

當時佛教並未大規模傳入中原,尋常之人根本沒看過佛經,更何況鳩摩羅什、玄奘法師等翻譯佛經的高僧尚未出生,就算有佛經在前,漢人也無人能懂。

而且此時距離佛陀滅度不過數百年,天竺的佛法體系也是剛剛成型,大乘佛法與小乘佛法之間還沒有嚴格區分,阿彌陀佛作為未來佛的說法流傳也不甚廣,只有煥空等有數的高僧才知道這種說法。

好在阿彌陀佛本就是梵文音譯,煥空愣了一愣便已明白,不由得斂了笑容,趕忙起身合十還禮。

殿上的大部分人已經看出了一絲不尋常的味道,剛才煥空面對連番問難,都是面帶笑容,神色不變,此刻司空大人只說了一句什麼亂七八糟佛,就讓這位大和尚面色鄭重,起身還禮,難道司空大人竟也精通佛法,要用佛道壓倒煥空嗎?

群臣不禁大感興奮,方才煥空口若懸河,以儒道兩家的經典駁倒了三位重臣,讓群臣心中都產生了強烈的挫敗感,若是東方明能用佛門道理壓倒煥空,那才真叫揚眉吐氣。

還禮已畢,煥空緩緩開口道:“原來這位大人竟是一位居士,貧僧失敬了,敢問大人尊姓大名?”

他身為烏孫國師,自西域萬里東來,來之前已經做足了功課,對漢朝的重要官員全都瞭然於胸,只是東方明剛剛入朝一個多月,那時他還在來長安的路上,當時資訊又不發達,他自然不識。

劉驁在旁微笑說道:“這是我朝新拜的大司空,東方明。”

煥空微微點頭:“原來是東方居士。”

他稱東方明為居士,自然是在他心中,這居士要遠大於那司空之位。

這聲居士東方明倒也當之無愧,他在穿越前可是有“皈依證”的人。

可東方明之所以弄了一張“皈依證”,主要還是為了去各地的寺廟景點可以免票。

當年因為要取得那張“皈依證”,他可是實實在在地在五臺山住了一個月,每日聽高僧講法,所以今天面對煥空,他也是有些底氣的。

畢竟兩千年後,佛教思想已經深入到了中國的方方面面,便是平時的日常詞語,有近兩成都是來自於佛經翻譯的演變,比如世界、剎那、實際、方寸、勝利、因果、海闊天空、大徹大悟等等幾千個詞彙,根本數不勝數。

甚至可以說,如果剔除了佛經中的衍生詞彙,後世的中國文字根本無法貫通。

而且佛法經過兩千年的發展,無數散落各地經文都被歷代高僧帶到中土翻譯匯總,在這個過程中又形成了無數學派和宗派,光是漢語系便有天台宗、三論宗、法相宗、律宗、淨土宗、禪宗、華嚴宗、密宗等十數個宗派。

這些宗派隨便拿出點總結好的理論知識,只怕都能在漢朝佛教徒中產生軒然大波。

這就是東方明的底氣所在。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以佛降佛,降維打擊。

除非眼前這個煥空和尚真的已經到了大徹大悟的佛菩薩境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眼中的歷史

愛愉懶的魚

一人之下:我,張靈玉,不當人子

以墨化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