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趕忙躬身答道:“萬萬不可!此車造法乃是上古所遺,日後於戰陣之上也有諸多妙用,微臣才疏學淺,也只是略知皮毛,還在參詳之中,暫時不宜大規模製作,免得製造之法洩露出去,流於敵手反而不美。”

眼看劉驁臉上泛起失望的神情,東方明補充道:“不過陛下喜歡自然另當別論,此車乃是實驗之作,還有頗多缺陷,不足以呈於御前,臣這一兩日便專門設計一輛自行龍攆以供陛下日常乘用。”

劉驁點頭笑道:“此言有理!這等奇物,確實應該為我皇家所有,不該流傳於天下。”

東方明聞言皺了皺眉,他根本不是這個意思,只是單純的不想讓後世的技術在這個時代造成影響。

他的心中不由得暗暗嘆息,自從他穿越到漢朝以後,一直在想一個問題,為什麼中國的文明在漢朝時無論各個方面,都遠遠領先於世界的其他地區,可也正是從漢朝開始,科學技術的發展就一直近乎於停滯,以至於到了兩千年後,國人的的衣食住行以及日常用的東西、接觸到的東西等等,幾乎全部都是西方人搞出來的。

即使是沒有穿越之前,東方明也時常在想,自己一天普通的生活到底有哪些東西不是外國人整出來的呢?

早晨一睡醒睜眼一看:空調、電燈、席夢思床、鬧鐘、外加上隨手不離半步的手機、臥室裡面的電腦,甚至包括每天住的房子也都是西方文明的產物——樓房、鋼筋水泥的框架結構。

等到起床之後到了客廳,電視機、沙發、也是西方發明的;做早飯的時候用的微波爐、煤氣灶、抽油煙機、熱水器、水龍頭、天然氣也是外國人整出來的;然後下樓出門,汽車那就更不用說了。

另外兩千年後日常穿的衣服、睡衣、各種服飾以及運動鞋、皮鞋也是外國人發明的,好像沒人天天穿著漢服和布鞋到處溜達!

即使整個上學的過程,也充斥著西方社會的影子,學校裡面用的東西自不必說,例如:教室裡面的空調,投影、電腦等等。而所學的各種自然學科的內容,也全部是西方的理論知識。

除了政治……

總之平時吃的、用的、穿的、行的、工作上的絕大部分東西都是外國人發明出來的,高鐵、飛機、汽車、馬路、香菸、打火機、各種筆、支付系統、網路、二維碼等等。

所以自從穿越到了這個遠遠領先世界各國的時間節點,東方明就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到底是什麼讓中華璀璨的文明從漢朝後,就沒能進一步的大規模發展。

直到此刻聽到劉驁這句話,終於讓他理清了其中一個重要的脈絡。

那就是人性的解放、人性的迴歸、思想的解放,這是一切科技發展的核心前提。

反過來說就是:束縛人性、閉關鎖國,愚民政策是科技發展最大的敵人,比如清朝。

因為科學的本質是懷疑、是質疑、是不斷地突破各種束縛,如果沒有這些,也就沒有科學發展的土壤。

而中華文明,從漢朝起,便一代一代地鞏固著帝王的獨裁統治,死死地禁錮著百姓的思想,無論販夫走卒,從孩提時代起,便被一遍又一遍的洗腦,每一代君王,都在向百姓鼓吹自己的功績是最偉大的,自己統治這個國家是天經地義的……

反觀西方社會,雖然此刻無論政治、經濟、文化都遠遠落後於漢朝,但後來的文藝復興時期卻導致了人性的解放、思想的解放。

隨後的一切就都順理成章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引起了科技的發展、促成了機械化生產的到來,隨著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後,引起社會了治理模式的變革,從而進一步的釋放了人性——一個良性迴圈的偉大的科技時代終於降臨到了西方世界……

東方明想到此節,不由得越想越是深入,思緒逐漸飄遠,表情漸漸有些凝滯,直到崔靈在旁咳嗽了一聲,他才驀然醒過神來。

堂堂天子入梅園探病,自然不能一直杵在院中,回過神來的東方明趕忙把劉驁讓進了樓中,蝶兒沒有跟著進來,在外面施禮告退了。而宮玲一直對崔靈極有成見,此時見崔靈跟在劉驁身後,不放心東方明,便也跟著進了樓。

幾個宮娥擺上了茶水點心後,便低著頭退出了小樓。

樓內自然比外面要暖和很多,採自宜陽的優質木炭在三個銅盆裡熊熊燃燒著,設計巧妙、做工精緻的火盆沒有溢灰,只有溫暖,讓整個房間都洋溢著與時令不合的春意。

這兩千年最好的木炭,卻仍是有一股淡淡的灼味兒,雖然味道並不難聞,但用東方明靈敏的鼻子聞來,總還是有些不適應,他不由得有些想念後世的中央空調。

劉驁自顧自坐到了榻上,從他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來,這位東方明心中的土鱉天子對於房中的溫度卻是極為滿意,鬢角些微的白髮,眼角隱約的皺紋都平順了開來,他微微鬆了鬆腰間的玉帶,端起了面前的熱茶輕啜著。

崔靈不待劉驁下旨,已經取了一個木枰放到了東方明身前,東方明也未謙讓,在宮玲的攙扶下跪坐在了木枰之上,只是他不知道劉驁今日的來意,一時不知如何開口。好在君臣對坐,本就應是天子先開口才是,房內暫時陷入了安靜之中。

劉驁將喝了幾口的清茶擱在案上,抬頭看著東方明的臉,微笑問道:“先生的傷怎麼樣了?”

東方明微微佝身,恭謹應道:“謝陛下關心,已無大礙,再有些時日也就好了。”

“那就好。”劉驁點了點頭,問道:“先生可知是什麼人要致你於死地?”

東方明心頭微動,他只是知道是輪迴宗所為,可對於輪迴宗的詳細情況卻不清楚,依當時情況看,二師兄太史瞻似乎知道些內情,可自從山谷遇襲之後,他還沒有見到二師兄,因此對於劉驁的問題,他略一沉吟後答道:“啟稟陛下,臣不知。”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天下風雲

一個愛坤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