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籍乘船從豫章郡來到了廬江。

他奉諸葛亮的命令來和劉備商議入吳的事情。

張承帶來江東投降的訊息,已經被劉備快馬輕舟通知各處。

如今如何進入吳郡?該做哪些準備?人員如何部署都是需要商議的。

訊息傳到豫章郡後,諸葛亮沒有立刻動身。

豫章郡還有一些手尾需要處理,為了防止耽誤事兒,就先將伊籍過來了。

伊籍來到府門外也沒有什麼人通報。

衝著來往的官吏點頭示意。

也有人不停的還禮作揖。

“機伯先生,好久不見了.”

伊籍作揖還禮。

“主公現在何處?”

“正在裡面商議事情.”

伊籍向他告辭,結束這場寒暄。

“我先去見過主公,日後有空再聊.”

“請便,請便.”

伊籍就轉身往裡走,來到了門口,就看見裡面三個人正在談話。

三個人隨意的坐在葦蓆上,圍著一個小桌子。

桌子上堆了一些竹簡文書。

他們一邊翻閱,一邊對照,一邊隨意談著話。

伊籍脫掉自己的鞋子,踏上葦蓆,往裡走去。

劉備正對著門口,一抬頭就看見了伊籍。

一直笑容滿面的臉上,此刻更加的笑容燦爛了。

語氣中聽的出來的高興。

“我們剛說你們要來了。

沒想到這樣巧,還沒說完,你就出現在了我的眼前.”

龐統和另一個文士,在劉備說話的時間就都站起來衝著伊籍做了個揖。

伊籍也笑著回禮。

“勞煩主公掛念了.”

一起走到三個人的跟前,四個人又一起重新的坐下。

“不知這位兄臺是?”

“來來來,我來給你們介紹.”

劉備笑著,一隻手拉著伊籍,一隻手拉著陳震。

劉備先指著那相貌平平的文士對著伊籍說道。

“這位是陳震,陳孝起,南陽人。

不久前聽聞我奪了廬江郡,得知我在此處,便前來拜訪。

孝起富有韜略,為人忠恪,我深愛之,因此不讓其走,強讓他留下來陪我.”

劉備說的有趣,幾個人也都很給面子的呵呵發笑。

劉備就扯著伊籍要給陳震介紹。

陳震又笑著一抱拳。

“主公不必介紹。

我已經是久聞機伯先生之大名.”

伊籍笑著擺擺手。

“何來什麼大名?我不過一無名小卒兒.”

陳震又要再說話,卻被龐統制止了。

龐統半抬著頭,露出黑漆漆的鼻孔,面容古怪的笑他們。

“好啦好啦,你們不要互相吹捧了。

怎麼樣?孔明沒有來吧?”

劉備無奈的笑著搖搖頭,讓龐統猜對了。

“怎麼?你們剛才在討論孔明嗎?”

伊籍好奇的問道。

劉備笑著說:“剛才士元還要和我打賭,說孔明這次來還是不來,才剛說完沒多久,機伯就進來了。

孔明果真沒來嗎?”

伊籍有些疑惑。

“孔明確實還沒有來到,豫章還有一些手尾需要處理。

你們怎麼猜到孔明這次來的晚一些?”

劉備頗有些無奈。

“剛才還是士元先說的,孔明活的太認真,所以這一次江東人來送降書,孔明是不會過來的.”

劉備還是沒有把話說明白,伊籍就更疑惑了。

見伊籍這一頭霧水的樣子,龐統在旁邊笑道。

“你這是有所不知啊,你可知是誰作為使者前來送降書?”

“不是張昭之子張承嗎?”

張昭的兒子雖然沒有很大的名聲,但是張昭的名聲可容不得荊州的伊籍不知道。

龐統更是大笑:“哈哈。

孔明的哥哥諸葛瑾在吳郡為官,不久前,諸葛瑾將他的女兒嫁給了張承.”

“如今,孔明和張昭、張承成了親戚。

他自己為了避嫌,所以我們才猜測他不肯前來.”

龐統這樣說完,伊籍才恍然大悟,和劉備相視無奈一笑,也不禁發出感慨。

“孔明就是這樣,實在太正經了。

他來不來又有什麼關係呢?”

雖然大家都嘴上這樣說,但是心裡還是對孔明比較敬佩的。

這樣的臣子會給其餘所有人帶來很大的壓力,這幾乎是一個完人。

但是,這樣的人卻也讓所有人都感到放心、心安。

而孔明自身又很有智慧,並不會因為過於正經而讓眾人感到非常的生疏見外。

孔夫子說,和小人和女人相處是很困難的。

但是他七十歲之後,就能從心所欲不逾矩了。

孔明如今雖然還沒有達到這個境界,但是也頗有些這個意思。

“孔明如今不到,可有什麼話讓機伯轉達?”

劉備問伊籍。

伊籍則笑著從懷中取出一小本書來。

“豫章新印了一批教材,孔明特意拿來讓我給主公看看.”

劉備笑著接過,好奇的翻開。

發現這教材只是薄薄的一冊,看起來也沒有前後章節。

這應該是新的教材其中一部分,孔明特意拿來要告訴劉備什麼。

雖然孔明不是一個喜歡故弄玄虛的人,但是這些文人在碰到知己的時候,總是忍不住的讓對方猜來猜去。

給對方一點暗示,讓他猜中自己的心意,這樣有一種心有靈犀、心靈相通的喜悅。

劉備翻了翻,認出來這是什麼。

這一篇文章是梓材,《尚書·周書》篇名。

康叔因功改封於殷商故都朝歌建立衛國,成為衛國第一任國君。

康叔赴任時,其兄周公旦作《康誥》、《酒誥》、《梓材》,作為康叔治國法則。

劉備雖然大致看得出來這篇文章的意思。

但他並沒有太明白孔明想要表達什麼。

這不是因為他和孔明沒有默契,實在是因為劉備年輕的時候不喜歡好好讀書。

雖然長大了,也知道了一些讀書的重要性,開始認真的學習一些文章。

但畢竟底子不如正統的文人好。

而與《詩三百》,《春秋》比起來,《尚書》又更加的生僻一些。

劉備有些疑惑的將手裡的這薄薄的小冊子遞給了龐統。

龐統看了看,神秘一笑,又將這小冊子遞給了陳震。

陳震看罷之後,又是一臉的疑惑。

“依這些時日來主公與士元先生所言,這似乎不是孔明先生的做法.”

“我以為孔明先生並不是這樣的普通的儒生吧.”

龐統哈哈大笑,拍著桌子對伊籍說道。

“還有什麼,一起拿出來吧.”

他認定了孔明不會只拿這麼一點東西。

伊籍也苦笑的從懷裡又掏出另一個小冊子遞給了龐統。

伊籍雖然也非常聰明,但是實在沒有孔明和龐統這樣的智計。

這一次,自己反而成為了兩個人的中間人,只是起了一個橋樑的作用,像工具人一樣,讓伊籍有些無奈。

龐統開啟一看,正是自己意料之中的康誥。

陳震在一旁似乎能理解,但又不完全的能理解。

見陳震和劉備都非常的疑惑,龐統這才有些自得的開始解釋。

“今日見機伯入門,我便已經明白了孔明的意思.”

“見孔明送給主公的乃是梓材我便知道,其中必定還有東西沒有拿出來.”

龐統說兩句就開始賣關子,逼得劉備趕緊催促他。

劉備是越大越感到了這不好好讀書的難處。

但原來在中原戎馬半生,戰場之間得了一些閒空,也很難再專心致志的去學習。

如今終於可以好好的跟隨身邊的許多聰明人學習,但是卻總需要時間的。

“這梓材上講,以厥庶民暨厥臣達大家,以厥臣達王惟邦君,汝若恆.”

“這是要讓康叔向殷民學習,順從常典。

康叔乃是周人戰勝者,殷民卻是被征服者.”

“又有,肆往,奸宄、殺人、歷人,宥;肆亦見厥君事、戕敗人,宥。

這都是說要寬恕罪過.”

龐統念一句上述的原文,便粗略的給劉備解釋解釋。

這文章確實複雜了一些,龐統也不想為難劉備。

“又有,王啟監,厥亂為民。

曰:無胥戕,無胥虐,至於敬寡,至於屬婦,合由以容。

王其效邦君越御事,厥命曷以?引養引恬。

自古王若茲,監罔攸闢!”

“這是在說:‘長養百姓,長安百姓’,總之,滿紙就說兩個字,乃是德政.”

“正如孝起所說,這不是孔明的作風,孔明雖然也仁,但他卻不是迂腐的儒生,所以我認為他不會只拿德政兩個字就來敷衍主公.”

“這才料定一定還有康誥.”

陳震卻也疑惑的向龐統請教。

“可這康誥一文也是明德慎罰,何至於先生認為孔明先生還會拿出康誥呢?”

面對陳震問詢的目光以及劉備的目光灼灼,龐統忍不住從懷裡掏出了自己的小扇子。

“所謂明德慎罰者,並非不罰,要罰就要依法而罰,這才叫慎罰.”

“如今,江東之武力已經大半被我等所摧毀。

但此地魚龍混雜,地頭蛇根深蒂固。

諸多流民百姓皆依附於大族,良田美池皆困於大族之手.”

“孔明此人雖然為人謹慎,但骨子裡卻銳意進取。

若只講德政,入吳之後,也只是和江東氏族虛以委蛇.”

“比之桓靈二帝並無太多差異。

此絕非孔明之所願。

也非主公以及我等之所願.”

“我等皆想治國安民,若要安民者,就要懲治這些大族.”

“昔日咱們制定戰略,並沒有想過只經此一戰而平定江東。

存初也多次言說先經此一戰,消耗其力,咱們積蓄實力,在時機到來,直接殺入吳郡,以力破之.”

“如此一來,可以將這些大族的頑疾破除。

而不至於治理吳郡總是被其掣肘.”

“只是存初殺入會稽郡後,卻發現能夠畢功於一役。

多做權衡之後,發現今日逼迫其投降,拿下江東更加省力.”

“到底是再等一等,拿下一個乾淨的江東。

還是現在就出手,不等時機錯過慢慢治理.”

“存初當時也十分的糾結,多次與我聯絡,互相商議,最終還是決定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龐統一邊說著,一邊從懷中取出最近剛剛和董良交往的書信。

還有一些是他們和徐庶、諸葛亮一起討論的事情。

將董良與眾人交往的書信取出,分給劉備他們看。

大家一邊看,一邊聽龐統繼續分析。

“既然大家都是想要一個乾淨的江東。

那就自然不能單純的使用德政。

必須用法律給這些大族套上韁繩.”

“所以我見孔明沒來,卻見了機伯進門,便已經明白孔明的意思了.”

這一下大家似乎都懂了一些。

原來讓伊籍來時還帶著這個象徵意思。

伊籍最擅長的就是這些律法上的問題。

當初在襄陽城,董良為了拉攏他,還特意讓伊籍為他的學生們講關於法科課。

“可要用法律來收拾這些大族,就必然會引起反抗。

所以就不能太過激,必須明面上用德政作為掩護.”

“孔明給主公送了梓材,就是要主公做上這一杆德的大旗,得到這些大族的擁護.”

“主公宣揚了德讓這些大族保持幻想,而我這個臣子自然就要做商鞅。

孔明遞給我,康誥,不是讓我明德,而是讓我慎罰.”

“我倒不希望孔明給我這個,他若給了我一份商君書,我反而更高興一些.”

龐統多少還是有些不滿意,龐統下手更狠一些,他想像商鞅那樣。

但是對於這一點,諸葛亮提出了一些不一樣的意見,所以他拿出了康誥。

這是在告訴龐統,用法律可以,用嚴刑峻法,甚至也不是不行,但是必須要先完善立法。

如今劉備的勢力一步跨的太大,內部需要整合,剛得到整個江東,那麼多事情都需要處理,矛盾重重,都是問題。

而外部還有曹操虎視眈眈,內憂外患之下,每一步都必須十分的小心。

龐統是想快刀斬亂麻,靠著手中的武力威懾,對大族嚴刑峻法,趕緊將江東清洗一遍。

而諸葛亮則是性格比較謹慎,選擇先立法,步步為營。

而劉備雖然是一個比較仁德的人,但是後世人用昭烈兩個字來評價劉備,就可以知道,他絕對不是一個像宋仁宗那樣君。

其實劉備本身還是比較喜歡用法的。

諸葛亮的意思多少有些與劉備本身的性格不合。

但這其實並不是諸葛亮沒想到。

這是諸葛亮在勸告劉備先偽裝起來的意思。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開局迎娶蔡琰,氪命三國

迷惘的灰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