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杭縣北五十里外。

生長著亂蓬蓬荒草的荒野之上,一隊車隊迤邐而來。

孫瑜位於車隊前面,在馬上四處張望著。

山山嶺嶺溝溝坎坎的走了這麼好幾天,看的有些厭煩了。

難得這一片是平地,馬兒在這樣的地面上跑著,也不那麼顛簸。

從眼前馬蹄腳下曲折的小路,向著遠方伸展。

目光跟隨著小路延伸,遠眺四野,胸懷開闊,四周荒草蓬蓬,直接天際。

從天地相交的一線再抬頭向上,湛藍,湛藍的天空,灑著點點飛絮一般的小云彩。

點點飛絮,在空中隨風悠然的飄著,移動是那樣的緩慢,柔和。

孫瑜的心情不錯。

一邊走著,一邊欣賞著美景。

耳邊響著衛兵鎧甲摩擦的聲音,以及馬蹄輕敲在土路上不清脆的馬蹄聲,此刻也不覺得像剛出發的時候那樣吵鬧。

大夥速度一致的情況下,反而顯得這響聲比較有規律。

有規律的律動讓大家也變得鬆弛。

鬆弛在這天地之間,任由一點清風吹拂。

忘卻了旅途的疲勞,暫時擱置了身負重任的憂心。

這樣悠然而舒適的環境,卻被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所踏破。

由遠及近,雜亂無章的馬蹄聲越來越大。

天地之間的悠然,再也不見了,空氣中飄蕩著若有若無的清風,也消失了。

眾人重新墜回了夏末秋初炎熱的江南。

不僅僅是孫瑜的情緒被破壞,身後五十名護衛的甲士也都皺起了眉頭。

眾人都感覺心裡突然被憋了一口氣,十分的不爽快。

下一秒,大家夥兒才反應過來,有人靠近了,趕緊警戒起來,拿好武器保衛好車隊。

孫瑜後知後覺的拔出了長劍,旅途的疲憊消磨了眾人的警惕。

孫瑜在馬上略有些緊張的盯著後方的小路。

雙眉緊皺,目光緊緊的盯著那微微濺起的煙塵。

三匹快馬,在煙塵中影影綽綽。

孫瑜的心暫時放下了一口氣。

等三匹馬越來越近,確確實實只有這三個,眾人緊張的心也都放下了。

炎熱的天,加上剛才緊張的氛圍。

大夥又出了一身汗。

都感覺黏膩膩的非常不舒服,沒事兒都要發出來兩三分的火氣。

再加上剛才安靜的享受美景氛圍被打破。

一來二去,雖然放下了警惕,但對著後面越來越近的三匹馬都怒目而視。

不過,當馬兒越來越近,人影已經可以看清的時候,衛兵們都感覺有些錯愕。

來的人身形看著很熟悉,好像是自家的三公子。

孫瑜出這趟遠行,又要深入虎穴,自然也不放心自身的安危,身邊帶的五十甲士全是自己家的部曲。

因此眾人也都認得三公子。

孫瑜看清了遠處的來人,緊皺的眉頭也舒展開了。

在這種地方遇見自己兄弟的驚喜,從心頭綻放到了嘴角。

一時間都顧不著疑惑為什麼自己的弟弟會到這裡來。

從心底湧發出來了喜悅,淹沒了孫瑜。

孫瑜縱馬去迎接,對著追趕上來的弟弟笑著喊著。

可離得越來越近,卻發現弟弟一臉嚴肅似乎情緒不高。

即便是兄弟重逢的喜悅,也並不能讓弟弟綻放笑容。

孫瑜這個時候才醒悟過來,弟弟無緣無故來到這裡,一定是出了什麼事。

一時間,綻放的嘴角又重新收縮,喜悅的潮水重新落迴心中。

一顆心提了起來。

短短几個呼吸的功夫,所以就感覺心情大起大落。

正要落馬的時候,感覺自己呼吸粗重,渾身溼透,冒了一身白毛汗。

“叔朗,為何追來了這裡?發生了什麼事?”

孫皎翻身下馬,心中一直不平靜。

他知道父親和自己的二哥總是不死心,但是他還是怕他們步了大哥的後塵。

“二哥,我,父親讓我追來,告訴你一個訊息.”

兩兄弟走在一起,面對面站著,彼此的呼吸都很粗重。

“是什麼訊息,這樣要緊?”

“周瑜兵敗,廬江郡全部丟失,其餘諸將皆生死不知,估計非死即擒,如今周瑜困守陵陽縣.”

“二哥,父親讓我告訴你想要做什麼,就放手一搏吧.”

孫皎口中說完這些訊息,孫瑜頓時愣在當場。

這訊息來得過於衝擊,讓孫瑜一時難以消化。

按這個訊息來說,江東的武鬥派幾乎全軍覆沒。

孫氏將要面臨的就是失去江東霸主的地位。

孫瑜心裡更感到一陣糟糕,但轉過來,父親讓自己放手一搏,他又明白了。

將要失去江東霸主地位的,不是孫家,而是孫權。

江東的老大,本來就不是自己家。

給孫權做臣子,或者換一個老大做臣子,難道憑藉自己的本事和自己父親的功勞,還不能得到該有的地位嗎?而武鬥派當年都是和孫策一起打天下的,彼此關係濃厚。

如今幾乎全軍覆沒,周瑜孤掌難鳴,孫權孤立無援,這豈不正是孫瑜報仇的機會?孫瑜的表情由呆滯變為狂喜。

“好!好!好!”

“哈哈哈哈哈!!”

“天助我也!”

孫瑜又立刻低頭對著自己弟弟說,“我即刻返回吳縣,成敗在此一舉。

無論我與父親結局如何,你都不要再回來了.”

“這有五車金帛,你儘快拉走,換個地方隱居.”

孫瑜語重心長的對著自己弟弟說道。

無論後世人有多不喜歡江東孫氏,或者他們有一些黑粉。

但是幾乎是所有的人都忽略掉了孫氏的兄弟情誼。

孫靜跟隨著孫堅起兵,算得上是打虎親兄弟。

他們的大哥早亡,留下的兒子孫賁撫養長大孫輔,也算是兄弟情深。

孫策死亡之後,又讓自己的弟弟接替自己的位置,對孫權寄予厚望。

孫氏似乎家風就是如此,兄友弟恭。

孫瑜雖然對自己的堂兄弟孫權不感冒。

但是對自己的親弟弟十分愛護。

這也是自己親大哥孫暠的事耿耿於懷的原因,只因為情義深厚。

細想一下,孫家比較有名的這幾個人,出來的異類就是孫權。

孫權從自己的哥哥手裡接過了家底,除了孫權的父親,就應該屬於孫策,對孫權最好。

算起來,吳國的開國皇帝是孫堅,所以孫權稱帝之後,追封孫堅為武烈皇帝。

而孫權的位置是自己哥哥傳給自己的,孫策算是二代皇帝,畢竟孫堅死後,孫家的地盤幾乎全部喪失。

是孫策帶著一些老部下從袁術那裡借來兵馬,重新打下來的。

但是離奇的事,孫權只給自己的哥哥追封了一個長沙桓王?不管怎麼說,這樣的做法應該不太合適。

再往後,孫權晚年,親戚之間互相殺戮,再往後,他的子孫也互相碾壓,孫家血淚滾滾。

也許按照正常的歷史程序,孫家的家風敗壞,是從孫權開始的?當然也不能只批評孫權,沒有證據,也許只是無情帝王家吧。

孫皎知道自己父親和自己二哥的決心。

他們要去做危險的事兒,而這樣的情況下,還要把自己擇出來,孫皎自己心裡也很感動,也很不是滋味。

孫瑜此刻陷入一片激動之中。

本來想暫時積蓄力量,謀求將來,沒想到機會來得這麼快。

想了想,又對自己的弟弟說。

“這五車金帛,也算是價值不菲。

我回去之後,與父親二人生死不知,你且帶著這些禮物往東去吧.”

“往東去,避開周瑜,去劉備那裡投降.”

“若我與父親能夠成功。

也是抵擋不住劉備的,只是為大哥報了仇,將來也要在劉備手下任事。

若我們不能成功,你投靠了劉備,等劉備進入吳郡之後,也有機會為我們報仇.”

“劉備那裡還有伯陽,國儀兩位兄長可以照顧你,我也就可以放心了.”

孫皎卻有些愁苦的說道。

“大哥是死在豫章,死在劉玄德的手下。

為什麼二哥和父親始終對仲謀兄長耿耿於懷?絲毫不痛恨劉玄德呢?”

孫皎的野心不大,而且失去了一個哥哥,他不希望自己的家人再出意外。

孫瑜搖搖頭說道,“那是不一樣的。

本來就是大哥先去攻打的一仗,戰場之上被人殺了也無話可說。

可是被孫權誆騙走的,孫權輕信了曹操的訊息,同時又對大哥不放心,想要借刀殺人,故意坑害大哥.”

“所以我和父親都不恨劉備,而恨孫權.”

說完這些,孫瑜就不再和弟弟孫皎多說什麼。

騎上馬,叫上兩個隨從,就要直接回去。

“二哥,你要去做大事,將這些甲士帶上吧.”

護衛車隊的五十個全甲士兵,也算是不小的力量。

孫瑜回頭看一看,這些甲士確實很饞人。

自己帶在身邊的部曲全都是精銳,裝備也精良。

這一股力量,如果能帶回吳縣將會發揮巨大的作用。

可惜,孫瑜的道行還是差得遠,要做大事是不該兒女情長的。

已知天下那麼多的梟雄,不知道是該誇他還是小瞧他。

“你此去千山萬水,前途未卜,又身懷重金。

這些甲士,留給你防身吧.”

孫瑜說罷,頭也不回,打馬就走。

“二哥……”孫皎眼睛紅紅的,看著二哥返回那血肉磨盤之中。

過了好一會兒,部曲來到孫皎的身邊,問孫皎的打算。

“三公子,我們現在轉向東走?”

孫皎沒有回頭,想了想,咬咬牙,掙扎了一下。

“不!繼續往南走!”

身邊的部曲頭領有些錯愕。

“可二公子讓三公子往東走,去投靠劉使君,我們……”孫皎轉過身來,揉了揉發紅的眼眶。

這個比董良還要年輕的少年,此刻稚嫩的臉龐上寫滿了堅毅。

孫皎年紀不大,但是也不算太小,比董良略微年輕。

但是孫皎沒有董良生的高大,再加上又是南方人,更加的顯得小巧。

所以看起來比董良年輕很多。

看著不像十五六七的年紀,反而像十三四。

但是此刻,這個少年說話卻一點兒也不含糊。

“一家人就該同生共死,我父親與二哥為了給大哥報仇,為了伸長一年前受的委屈,要在吳縣做個大事.”

“我也是大好男兒,怎麼能苟且偷生,臨陣脫逃!”

“兄長愛護我,我自然也要愛護兄長.”

“父親和二哥既然要去做大事,那我自然也要出一份力.”

眾多部曲都是孫瑜家人養的忠誠武夫,除了不聰明沒有別的毛病,見三公子有如此豪情壯志,當即都附和起來。

“好,三公子竟然有如此壯志,咱們就一起回去幫二公子和主公他們殺個天翻地覆.”

“對,對!一起回去!”

“同生共死!”

“不!”

孫皎一口否決,轉頭兩眼直勾勾的盯著部曲首領的眼睛。

“咱們繼續向南,幫二哥完成使命.”

這手下的部曲,卻不理解。

“公子,咱們要造孫權的反,怎麼還要給他做事?要幫二公子?怎麼不回去,要往南走?”

這些部曲都是親近的自家人,孫皎也不賣關子。

“用我們手中這五車金帛,向百越叛軍買兵,用孫權的錢買我們的人.”

“如今江東兵馬損失殆盡,眾多將領全部被擒。

我們要能從南邊拉出來一隻兵馬,憑藉著我們的身份,帶著他們直插吳縣,這就是如入無人之境!”

部曲卻還有些猶豫的勸告。

“公子,百越叛軍反覆無常。

恐其吞下財寶不肯出力,反而危及公子的安全.”

孫皎卻不為所動。

“二哥和父親回去,不也是要冒險嗎?想做大事,就不能惜身,何況,等拿下吳縣,整個吳郡都是我們的。

百越叛軍想要什麼,得不到.”

“他們要真的那麼鼠目寸光,那算我自認倒黴.”

孫皎眼神堅毅,面對還想再勸的部曲首領說道:“我意以決,不必再勸.”

“喏!”

孫皎正式下令,那麼這些部曲們自然也就不再勸了。

也沒有什麼需要收拾的,就直接部隊繼續往南走。

“沿途若有人詢問。

就說還是奉命出使安撫百越.”

“喏!”

兄弟兩人短暫的相遇,又迅速的分別。

天空的景色還是沒有改變。

但是,同樣的風景,卻是不一樣的心情。

背道而馳的兄弟兩人,為了同一個目標前進。

前途究竟如何,沒有人可以預料。

……(感謝神風無影朋友的打賞,謝謝!)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唐時明月宋時關

江左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