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盪漾,海天一色。

遼闊的海面上,微風拂面,海水微微動盪,六隻大船掛滿風帆,徐徐前行。

“哎喲,二狗,你可得給我注意點兒.”

董良抓著潤玥的爪子往下扒拉,這熊貓遠遠的從益州過來,也是坐了千里的航船,對船隻並不害怕。

看著一片汪洋,潤玥好奇地扒著船幫往外瞧,董良怕它栽下去,趕緊把它扒拉下來。

今天和周瑜約好的一起在大海上試航,並且嘗試捕魚。

正好帶著潤玥出來溜達溜達,梅蘭在後山的竹林裡啃竹子吃,不肯隨意外出。

周瑜也從船艙裡出來,站到了董良的身邊,自覺的把手放在了熊貓的頭上。

“這蠢東西哪裡來的,還有沒有?如此憨態可掬,給我也弄一隻放在家裡給小喬解悶兒.”

“益州那邊多的是。

現在商船往來通商,你託人給你帶回來一隻就行了.”

“這種東西在益州很多嗎?”

“據我所知,他們都生活在那,糜子仲回來時說,那邊的達官顯貴都喜歡在家裡養上一隻.”

周瑜聽完,用拳頭一錘船幫。

“一群玩物喪志之徒,也好意思竊居益州廣大之土地?總有一天,我要水陸並進,打下益州,搶走他們所有的花熊!”

“好志氣,搶走所有的熊貓!我絕對支援你,到時候我要用我所有的俸祿建一個大大的園子,能養多少養多少!”

馬良從後方抱著一堆瓜果來喂熊貓,聽著周瑜和董良在這裡開玩笑,也不禁額頭上黑線密佈!被這兩個人盯上益州還能有好?只不過打進益州搶熊貓,這理由也太荒唐了。

閒聊了一會兒,船隻行駛到了指定海域,準備開始捕魚作業。

周瑜轉過身去進行指揮,董良則站在旁邊觀看。

有士兵持著令旗站在周瑜身旁,又掛著金鼓。

董良生活於內陸,並不熟悉大海,更加不熟悉海上捕撈。

這對於董良來說是一個盲點。

不過捕魚嘛,也無非就是撒網收網,這對於董良來說非常的困難,但是對於這些常年生活在海邊的健兒卻是輕車熟路。

總有人偏頗的認為,農業文明就是生活於內陸,對於大海完全不熟悉。

然而有句話叫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漫長的海岸線生活了不知多少的百姓,他們靠著這無盡的汪洋,難道不知道捕魚吃飯嗎?相比於淡水魚的腥味,海魚反而更加的容易接受一些。

更何況,魚肉再難吃,那也是肉,能夠填飽肚子的東西,又有多少人會真的嫌棄呢?周瑜下了命令,士兵揮舞了幾下令旗,其餘的五艘船隻也進行了旗語回應。

只見船幫站出來了一個個民夫打扮的人,有精通捕魚計程車兵也換了漁夫的裝束,站在漁夫隊裡。

這裡面許多的漁夫都是在海邊挑選出來的,平日裡也會架著小木筏在大海中撒上一兩網。

一望無際的海洋,雖然給予人們未知的恐懼,但是在近海微微飄蕩,獲得豐富的魚獲,卻仍然充滿誘惑力。

漁夫們靠在船幫,分開距離,一個個手裡拿著大小合適的漁網,隨著一聲令下,便扭腰甩臂,發揮出全身的力量,將手中的漁網甩出,在大海上畫一個混圓。

比之董良在媒體上看到的那種先進的細網不同,漁夫們丟擲去的漁網都是指頭粗細的麻繩網,十分的沉重。

略略過了幾個呼吸,漁夫們開始奮力的往上收網。

他們的黝黑面板襯托著他們的肌肉,線條顯得更加的清晰,瘦小黝黑的身形,肌肉一股一股的奮力,溼漉漉的漁網被他們從海中提了出來。

也有格外費力提不動的,便有士兵衝上去開始施以援手,看來這一網魚收穫很大。

每艘船上都有五六個漁網被收起來,溼漉漉的漁網帶著海水,帶著活蹦亂跳的魚貨,就撲騰騰的拋在了甲板上。

魚兒離了水,落到了木板上,劇烈的掙扎跳動,格外有活力的,還可能給漁夫一個大尾巴。

無數活蹦亂跳的魚落到了甲板上,二狗瞬間兩眼放光,甩開四個爪子,抖動著渾身肥肉,扭著屁股就衝了上去。

看到一條大魚,興沖沖的跑到跟前聞一聞。

這還不等他做出什麼動作,那劇烈正常的大魚便賞了二狗一個大尾巴。

一個尾巴下去,直接把二狗抽蒙了,拳頭大小的黑眼圈中拇指大小的黑眼珠呆呆愣愣著。

兩三呼吸後似乎反應過來,抬起自己皮毛光滑黑黝黝的前臂,以牙還牙,賞了這條大魚一個大嘴巴。

活蹦亂跳、劇烈掙扎的大魚瞬間變成了死魚,瞪著兩隻死魚眼,躺在甲板上一動不動。

看魚變得徹底不動,二狗伸出鼻子又嗅了嗅,似乎魚腥味和海水的味道不太適合二狗的口味,只略微嗅了嗅,便沒有再下嘴。

可它此刻卻撒起歡來,不停的穿梭在一堆堆的魚堆面前,看其中比較活躍的,便賞它一巴掌。

董良此刻也顧不得去理會撒歡的二狗。

跑到跟前,與那面色黝黑的漁夫交談。

“這一網能有多少魚?”

質樸的漁夫略帶些緊張,他的年紀其實並不大,只是他身強體壯,略有天賦,所以在打魚上得心應手被選拔了出來。

也就是二十出頭,但風吹日曬,海水侵蝕,看起來甚至比董良大一兩輪。

“這一網具體有多少不清楚,約摸著也應該有個幾百斤,少的也有近百.”

“有這麼多?”

董良不瞭解海上的情況,他也感到非常的驚喜。

“那你們平時自己打魚的時候也能獲得這麼多魚獲嗎?”

漁夫搖了搖頭。

“平時我們只有一些小船,不敢離得遠,只在岸邊撒幾網,一網也就是幾十斤的魚,只不過魚肉很難賣上價錢,除非是撈到了好東西賣給有錢人.”

在時此刻,董良才徹底明白了司馬遷書中所寫的南方地區兩百多年前少有富人卻餓不死人的情況。

漁夫雖然平日裡只在近海捕撈,收穫不大,但是一網下去,也夠他吃上好幾天的,如此一來,確實很難餓死人,只不過這種日子並不好受,也就是了。

海洋中本就孕育了無數的生命,有著豐富的食物,即便是在後世,海洋捕撈都是一項非常重要的食物來源。

更何況,如今佔據地球百分之七十面積的海洋,幾乎還是一塊處女地。

在這個時代,根本不用在意什麼海洋資源是否枯竭的問題。

不過即便如此,董良他們打魚也不用細網。

這一次,漁夫們單獨拋下的網,一個個的網眼兒也都有拳頭大小。

不僅僅是保護生態,也因為根本不需要用細網捕撈就可以獲得充足的大魚。

這連半刻鐘都不到的時間,幾個網下去再上來到船上,就得有兩三千斤的魚獲。

這實在是一個讓人振奮的訊息。

董良和周瑜也不再耽誤時間,又連續的命令這些漁夫們嘗試下網。

如此數次次,也都掌握了一些經驗,每艘船上都已經儲存了近萬斤的魚肉。

“這麼看,鼓勵漁夫出海打魚,卻不需要咱們這樣的大船,咱們的船隻是如今能造出來的最好的戰船,風帆能加到五張,可運載三四千人.”

“回去之後可讓船廠縮小船隻大小,專門造出來一兩張風帆的漁船專門供給這些漁夫捕魚.”

董良一邊說,馬良在一邊記,好記性不如個爛筆頭,董良負責動腦子,馬良負責動手。

但凡迸發了靈感,便都記錄下來,拿回去讓專業的人士看一看,能否將其付於現實。

漁夫們單獨下了幾網便不再下,開始換一種打魚方式。

隨著周瑜的令旗指揮,金鼓響起,大船們兩兩靠攏,緩緩而行。

船隻兩側的鉤距伸出,將兩艘船抵住,免得相距過近發生碰撞。

對面的船隻對著這邊的船隻發射出來鉤索。

漁夫和士兵們將鉤鎖掛在漁網上,這次的漁網可不是用人力來操作的漁網,是想要用兩艘船將大漁網拖起來打漁。

這也是董良提出來的設想,只是在某些影片片段看到過,具體如何實施並不清楚,只能根據印象略作模仿,希望能成功。

這隻大漁網,網繩有成人的手臂大小,網眼比冬瓜還大。

每一個都有幾百上千斤。

在兩艘不能靠近的船隻之間傳遞,靠人力是難以進行的,只能靠機關。

鉤鎖在這邊掛的結實,對面的船隻便將鉤索尾部纏在絞盤上。

幾個壯漢扳著粗粗的絞盤,緩緩的將大漁網的一邊勾到了另一邊的船上。

遠遠的也可以看到,對面的漁夫和士兵們順著大漁網的網邊進行捋順,分別在船尾、船中,船頭都有固定的位置。

大漁網緊緊地固定在船上,漁網下水,兩艘船同向行駛,揚起風帆,在大海上搜尋。

一直行進半個多時辰,兩艘船卻不能繼續靠近,停下船隻,幾十人分別站立在漁網的固定位置。

攪動絞盤,開始向上提網,硬木做的絞盤發出咯吱咯吱的響聲,壯漢們嘿呦呦的喊著號子,看樣子費力不小。

一個個黑黝黝強健的筋骨上滲出來油亮亮的汗水。

漁網一點點的脫水而出,兩艘大船之間,平靜的海面變得越來越動盪。

船隻也在漁網的拉力下開始緩緩的靠近。

終於海面徹底沸騰了起來,噼裡啪啦的激水聲響徹在船邊。

根本數不清的魚獲活蹦亂跳的拍打著尾巴,拍打著水面,水花四濺,船之間水霧迸射而出,好似霧濛濛的一片。

海水像雨點一樣被激起灑落在甲板上,董良和周瑜等人的衣服也都變得潮溼,好似淋了雨,除了二狗見了水活蹦亂跳的撒起歡,溼漉漉的衣服在身上總不好受。

但此刻,沒有誰會在意。

看著一點點出水顯露在眼前的魚山,欣喜充斥在了每一個人的胸膛。

這是無盡的糧食出了水面,這是可以供上萬人果腹的魚獲。

當漁網徹底脫離了水面,所有的魚都空懸在漁網上,沒有了水力的上浮巨大的力量扯動的船隻開始打偏。

兩艘船都開始往中間偏移,一些經驗不那麼豐富的船員瞬間開始變得驚慌。

還是周瑜指揮若定,順勢將兩艘船往中間靠起,重新將鉤據放出。

粗大的鉤據互相抵靠在船幫上,這樣才阻止了船隻的繼續靠近以及向中間的傾斜。

金鼓咚咚響起,遠遠跟隨在後方,重心更低,船艙更大的倉儲船開始跟了上來。

因為董良並不知道兩艘同等高度的漁船共同拖網捕魚,最後如何將獲得的巨大魚獲收入船艙。

所以就特地準備了一些比兩艘樓船更加低矮的船隻,此刻正好可以行駛在兩艘漁船的中間,漁網的下面,承接上方的魚獲。

同樣是放出鉤據,抵在兩艘樓船的尾部,緩緩的調整方向靠近,一點點的擠進了兩艘船的中央。

當到達指定位置之後,同樣是回應,以旗語和金鼓之聲。

三艘船開始進入了相對靜止的狀態。

兩艘大船開始以同樣的速度緩緩的將魚網下放。

帶著近萬斤魚獲的大漁網,一點點勻速下降,落在正中央的倉儲船上。

當魚兒全部落下之時,倉儲船瞬間被壓矮了一截,不過卻已經承接了全部的魚獲。

兩艘大船連線漁網的地方解開,倉儲船開始將魚兒歸倉。

當著近萬斤大魚全部落入倉庫之後,無論是大船小船,漁夫士兵,書生官員此刻全都沸騰了起來。

大海之上,頃刻間變成了一片歡騰的海洋。

周瑜和董良緊緊的摟抱在了一起,如此輕而易舉,花費不過半天,便可收穫數萬斤大魚,比之從土地之上刨食兒,實在容易太多了。

魚兒雖然不能完全代替糧食,但卻可以作為食物的巨大補充。

“江南之地,再也不會餓死人了!”

周瑜有些激動的說道,以往戰船隻注重於打仗,水上的指揮方法全部用來殺敵。

此刻用來捕魚發揮的效用卻是如此之大。

董良卻知道,並不是土地生產力不足,實在是有人不該佔據太多的東西。

不過董良對於劉備、諸葛亮有信心,相信他們可以做好合理的分配。

“短時間內,這海上的大魚是吃不完的。

如今只有咱們把目光放在了無盡的海洋!”

海洋捕撈試驗的成功,董良也感到非常的興奮。

即便是日後將戰船改造成規模更小一些的漁船,每隻船隊每天也能有上萬斤的魚獲。

這如何能不讓人感到興奮!只有二狗早被馬良喂的飽飽的,甩著自己肥嘟嘟有力又沾滿魚腥味的爪子,拍打著大魚頭,迷瞪瞪的看著歡騰的兩腳獸。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明:最強考官,我考哭百萬考生

嚴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