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初,存初,你快看看我算的三十一度三對不對?”

闞澤從右邊的側房穿過煙霧繚繞的中廳,闖進了左邊董良所在的房間。

布簾子被掀起,一股煙霧被闞澤帶了進來,惹得董良狠狠的吸了幾口氣,因為煙霧的存在讓他感到呼吸不暢,必須大口的呼吸,解決鼻腔的不適。

董良坐在上首位,正有一人向董良稟報著什麼。

看著突然闖進來打斷了兩人的談話,董良也沒聽清闞澤到底算的是什麼?“啊對對對,德潤你算的沒錯,你算的對.”

如此敷衍的態度,自然不能讓闞澤滿意。

董良趕緊解釋道。

“德潤呀,你又不是不知道,論及這樣細心的測算,我是不如你的,我馬虎大意,哪能比得上德潤你細心呀.”

“有道是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我自己的水平也不過是卡在門檻上而已,你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呀.”

自從闞澤在董良面前展示了一次割圓術的計算,那麼一些需要精密計算的東西,董良就全都扔給闞澤了。

自己知道公式的,直接將公式告訴闞澤。

自己不知道公式的,只將大致印象告訴闞澤,讓他自己去推導一個公式。

而闞澤這次算出來的就是本地的緯度,緯度的測算並不困難,只需要注意點太陽高度角,就很容易可以算出來。

這幾天闞澤也是下了功夫,天天盯著正午的太陽高度角,然後還將每天的微弱差別進行核算,終於得到了一個確定的數字,才拿來給董良看。

“來來,德潤,跟我走,這邊正有個好訊息,咱們去看一看,給你換一換腦子.”

數學乃是科學之母,基本上所有的自然科學都離不開數學的運算。

董良不僅知道數學的重要性,還很希望在這個時代將這種重要性的觀念深入人心。

他非常重視闞澤這個數學人才,他乾脆都想勸闞澤不要再當地方官了,以後老老實實的搞數學,名留青史簡簡單單,而且意義更加的重大。

但即便是這樣,董良是真的不喜歡數學啊!董良自然不是一個蠢笨的人,真的願意沉下心來,許多數學問題也難不住他。

但不得不承認,有的時候人的興趣真的很關鍵。

他真的很討厭看見那密密麻麻的數字,稀奇古怪的符號和一步一步的測算。

讓他算他也能算,但不喜歡就是不喜歡。

但是為了將科學的種子播撒,他不得不向世人傳播數學的奧秘以及重要性,那麼就免不了的被闞澤這樣的數學家天文家拉著一起搞數學推演。

這對董良來說是一種折磨,但他又不得不忍受,幸好單論推導和機械的計算,有的是人比他更高明。

這才讓他得以喘息。

董良拉著闞澤就往外走,要去看新奇的玩意兒。

深吸一口氣,推開布簾,穿過大堂就往外走。

到了門口一抬頭,發現一文士在旁邊規規矩矩的站著,一動不動。

“這位先生是?”

董良疑惑的請教。

“哦,還不曾介紹,這是我的好友蔣銘祖,在算學上也有許多本領,我知道你對散學人才非常重視,便寫信邀請了他來.”

董良的表情立刻熱切了起來。

“哦,原來是蔣先生,失禮失禮.”

三國時期在人間流傳的故事往往都是帝王將相之間的爭鬥,蕩氣迴腸的戰爭。

在董良看來,數學方面的成就遠勝於擔任地方官的闞澤留給後人的印象更多的還是他在赤壁的表現。

而即便最被人關注的,英雄爭鬥的故事,在這亂世之中,也不是人人都能留有名姓。

不知多少人無法在史冊上得到記載,正如後世人考察三國時期各地的太守一樣,很多時候,這些太守的任期都難以得到確切的數字。

至於數學家的故事,那則更是少的可憐咯。

闞澤的數學能力已經讓董良大吃一驚了,那麼有能力在數學方面得到闞澤得推薦的人才,也一定是個數學高人。

即便是完全沒有聽過這個名字,他也絕對不會給予半點輕視。

“先生來的正是時候,咱們一起去看個新巧的玩意兒.”

董良笑容滿面,學著劉備拉著蔣銘祖的手不撒。

董良扭頭衝著煙霧繚繞的正堂喊了一聲。

“丁奉,走啦,帶你去看好康的.”

丁奉的聲音從煙霧之中傳來。

“誰看著這些香啊?”

“哎呀,你隨便找個人替你一會兒吧.”

丁奉這幾天待在這呼吸不暢的地方也很辛苦,董良要犒勞犒勞他。

丁奉這才嚷嚷了幾句,叫人換了班,然後興沖沖的從屋裡衝過來,帶著一身煙霧。

“走吧,走吧,哪裡有好看的?”

董良這才帶著眾人往幾百步外的作坊走去。

短短一段路,一直拉著蔣銘祖在那裡噓寒問暖。

不知是不是從劉備這裡學到的本事,三下五除二就將蔣銘祖的家底也套出來了。

蔣銘祖原本家裡也算得上是富裕,畢竟搞數學不當吃不當喝的,即便自己有天賦有興趣,家裡沒錢,整天喝西北風也不能用愛發電呀。

可有道是家有金山銀山,不如日進一錢。

蔣銘祖一心在家裡鑽研數學,倒是也搞出來點成就可是家底兒幾乎要敗光了。

這半年來也是過了不少苦日子,都是靠朋友賙濟。

闞澤的這封書信,也算得上是雪中送炭,來到董良這邊搞數學的算是國家正式工。

董良讓政府出錢養著,給編制。

“蔣先生放心,咱們主公劉玄德最重視人才,而我這邊也正需要蔣先生這樣的數學人才,在我這裡,你儘管放心的搞研究,官府發俸祿奉養,這俸祿絕對不比當官的少.”

“若真搞出來一些成就,就往上遞交評測,評估完畢,按其重要性再發放賞金,千金萬金十萬金都不在話下.”

董良這話說的大氣,蔣銘祖一個沉悶的理科生面對董良的熱切,半天期期艾艾說不出話來。

只是不停的點頭,董良說一句,他就哎一聲,表示知道。

“先生,若還有什麼朋友儘管介紹到咱們這裡來,只要是有本事的,我們都歡迎。

待遇絕對是大大的豐厚。

一定讓先生們不愁吃,不愁喝,舒舒服服的搞研究.”

“甚至就算是沒本事都沒關係,只要有興趣,願意下苦功,肯鑽研,有天賦,也可以介紹過來,在咱們這邊半工半讀.”

“我們照樣供他吃,供他喝,雖然待遇沒有像先生們那麼豐厚,但是會找專門的學問大家去教導他們.”

蔣銘祖非常感激的點頭。

“哎,哎!”

笨嘴拙舌,不知道該怎麼說,心裡不停的感動,好人吶,好人!這年輕人真是個好人啊!劉皇叔真是天下的明主啊!正說話間,眾人就已經進入了作坊。

作坊裡有木匠,有鐵匠,都在那裡叮叮噹噹,乒乒乓乓的敲打著。

見了董良過來,也並沒有放下手中的活計,只有管事前去迎接。

董良不是第一次來了,大夥兒都知道他的脾氣,董良不希望因為他過來就影響大家幹活。

雖然董良能夠理解,領導視察的時候需要給些面子,上面開心了,底下辦事也好辦。

但是董良還是不想搞這些玩意,既然現在自己是領導,那即便自己不開心,也要讓上面有一個好的工作環境。

而董良到底也是臉皮子薄,有時候面對眾人的阿諛奉承,溜鬚拍馬,總是紅著臉臊得慌。

不等董良開口,那管事沒有引導著眾人往那火星迸濺的火爐旁邊去,也沒有去那鋸末滿天飛的木匠工棚去。

只在角落裡一個乾淨的小棚子,整齊的擺放著幾樣東西,兩個學徒在旁邊等待著。

幾個大大小小的輪子都擺放在一旁的木案上。

董良看了看,“看起來蠻不錯的嘛,師傅們的手藝確實精妙.”

那管事笑了一笑,半彎著腰從桌子上拿起了一個金屬環。

“都是熟能生巧,這些東西沒什麼稀奇的。

還是先生教導的這玩意兒更加精妙.”

董良接過那個金屬環,在闞澤等人的好奇眼光下撥動著。

金屬環分兩層黃銅打造金燦燦的,兩層環中間幾個圓滾滾的黃銅珠,隨手一撥動,就滴溜溜的轉了起來。

董良拿的正是一個軸承。

用黃銅打造這個軸承也是經過多番探索的,董良讓工匠們嘗試了很多種材料。

用過鋼,用過鐵,不是太脆,就是太軟。

用黃銅製作還方便一些,雖然強度還是不夠,但是這個軸承是用在水平方向上滑動轉向的,不用承受上下的壓力,倒也勉強夠用。

“來,將東西拼起來給我看看.”

兩個學徒就開始動起手來。

整體的木質構架用的是榫卯結構,不用半點釘子,穩固結實。

兩個輪子也是木輪子。

闞澤等人看不明白,這是一個兩輪車,這正是董良搞的簡易版的木質腳踏車。

學徒們拿著木錘敲敲打打,將榫卯結合在一起。

有些部位為了減輕重量,將木頭換成了竹子。

主要還是因為找不到合適的材料,過於沉重的車身,再加上一個人,再配上這個時候並不十分美好的路況,很容易讓一些連線處崩潰。

腳踏車的技術含量其實並不高。

在董良看來,最難解決的其實是那個鏈條問題,董良雖然不是很懂機械,但是想來要造出那樣的鏈條,以目前的冶金工業是顯然做不到的。

於是乾脆將這鏈條捨棄,後面的車輪向前靠近一些,有一大一小兩個木包鐵的齒輪將腳蹬子和車輪連線起來。

直接將腳蹬子安在車輪上也是可行的,不過經過一大一小兩個齒輪的交換之後,可以產生一種加速的效果,當大齒輪一圈可以帶動小齒輪轉好幾圈。

不多時,學徒就已經將這個腳踏車組裝好了。

董良在眾人的好奇目光下走上前,摸了摸,按了按。

用體重壓一壓,感受著身下的感覺。

“這個強度還可以,挺穩固的.”

“來,你們讓開,我上去走一圈試一試.”

闞澤等人趕緊閃開一塊空地。

眾人雖然沒有見過這樣的東西,但是都不是傻瓜,看著那上面的握把以及安放的座椅就知道這應該是個木車子,可以用來駕駛的。

只不過兩個輪子是縱向排列,如何能夠穩固下來闞澤等人卻不知道。

董良將身上的袍子前後擺掀起來,掖在自己的牛皮腰帶上。

雙手握住握把,小心翼翼的將左腳搭在腳蹬子上,輕輕一蹬,右腿後甩畫了個弧,落在另一邊。

感受著腳底下的阻力,輕輕的蹬了起來。

在闞澤,丁奉,蔣銘祖以及一旁的管事和兩個學徒的好奇之下,就這樣行駛了起來。

工匠的手藝確實不錯,木輪子做的很光滑圓潤。

董良繞著這個平坦的作坊空地就繞了一圈,木匠的刨子也停下來了,鐵匠的鐵錘也放在了一旁,不再叮叮響。

兩個縱向排列看著就不穩當的輪子,卻就這樣輕易的在這院子裡轉了起來。

董良騎了一會兒,沒感覺到身底下有散架的衝動,便加了一些力,速度也提了上來。

作坊裡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非常感興趣的看著董良在那裡騎行,眼睛一眨也不眨的看著董良連續騎了三四圈兒。

“不錯,不錯!”

董良是用腳剎停住了這輛木質腳踏車,口中讚不絕口。

除了木頭硬一點兒,稍微沉一點,輪胎沒有緩和衝擊力,其餘的幾乎和後世的腳踏車騎起來沒有什麼太多的區別了。

那放在腳踏車前面龍頭的軸承,也因為工匠高超的手藝,將銅珠做的圓潤,轉起向來絲滑無比,毫無阻礙。

因為整體上是木質以及竹製結構,反而為這輛腳踏車增加了一些彈性。

“這車子算是成功了。

管事你記下,參與工作的賞金五千,老師傅拿八千,做軸承的拿一萬五千.”

管事興高采烈的彎腰感謝,工匠們也在一旁喝彩。

獲得了獎金,誰會不開心呢。

不過別看董良說的豪氣,這筆錢也確實不小,但真的沒有想象的那麼多。

這五千八千一萬五其實是銅錢,並不是真的金子。

算下來一個人發了幾貫,獎金算的上是豐厚,畢竟在漢時,資產達到十貫錢就算的上中產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妖孽皇子:從絕色才女閨房開始

小沐魚

穿越後我靠著祖傳玉佩策馬奔騰

一隻大刺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