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了卯時,天還沒有徹底的亮。

襄陽城東百里之外,一望無際的平野之中,密密匝匝,錯落有致的扎著一些簡易的帳篷。

文聘已經從大帳中走出來,穿戴整齊。

身邊兩名副將已經從自己的帳篷裡走了過來。

“將軍起的那麼早啊?”

這兩個人還打著哈欠,精神沒有文聘好。

連衣服都沒有穿好,更不用說是枕戈待旦。

文聘壓抑住心中對這兩個廢物的厭惡。

淺笑了一下。

“你們兩個困成這樣還能和我同時起來,真是難得呀.”

聽了文聘這樣的話,兩個副將都是有些尷尬。

他們困的眼睛都睜不開,平時也是一些養尊處優的人,昨天行軍走了一天本身就非常的疲憊,這一夜雖然睡的環境不好,但也睡得非常深沉,要不是手下發現文聘已經起來了,趕緊把他們叫了起來,他們應該還在呼呼大睡。

而文聘雖然很看不起眼前這兩個廢物,但是也奈何他們不得。

並不是說文聘沒有能力收拾他們。

只是收拾掉他們引出來的後果對文聘來說非常的麻煩。

明知道這是兩顆老鼠屎,也只能忍著。

“你們既然起來了,就趕緊召集士兵們動身吧,現在天還早,我在帳中再休息一會兒.”

文聘將任務扔給他們,轉身就要進帳。

“哎哎,將軍且慢,現在天還沒亮呢,昨日行了一天軍士兵們也很疲憊,要不要等天亮之後再出發,何必這樣著急呢?”

“是啊是啊,將軍,不用這麼著急吧?”

兩個人慌忙的攔住文聘不讓他走。

“你們這說的是什麼話?在襄陽城還沒有發兵的時候,隨縣求援的軍報就不知道來了多少次.”

“這才出了襄陽城,走了一天半,路上就遇到了兩份催促的信件。

隨縣那邊的局勢很急,哪有我們慢慢行進的時間!”

文聘藉此機會呵斥了這兩人一番。

但是文聘越這樣說,這兩個人又哪裡敢讓文聘走啊?他們兩個就是蔡瑁和蒯越派來給文聘當絆腳石的。

本身夏侯惇和于禁就已經兵敗,困守於隨縣之中,趙雲手底下的勢力已經給這兩名曹將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要讓文聘把這一萬五千兵馬再拉上去,這兩個曹將可就沒地方跑了。

這要是讓夏侯惇和于禁死在了荊州?蔡瑁和蒯越真的不敢想象曹操會有什麼反應。

因此就透過關係,透過操作,暗地裡瞞著劉表給文聘派了兩個副將。

文聘的情況蒯越和蔡瑁也看不太透。

他是老實本分、低調的做著自己的事,也不表現明顯的親曹意向,也不表現明顯的親劉意向。

不過蒯越和蔡瑁雖然看不透他到底想要幹什麼,但也知道他表現出來這樣老實本分,說明他有妥協性。

因此,兩個人透過關係派來了兩個副將,也是明擺的告訴文聘他們的意思。

那麼文聘既然不想貿然的站隊,自然也不會和他們撕破臉皮。

他們試圖用這種方法來讓文聘進行妥協,在路上磨洋工。

給夏侯惇和于禁撤回北方留出時間和空間。

不過對於文聘來說,他並不是不配合。

實在是現在發兵其實已經浪費許多時間了。

在襄陽城中,劉表還沒有命令他準備發兵的時候,黃射和趙統的緊急軍報就一封接一封。

而終於等劉表做了決定,文聘要整理好兵馬,從襄陽城出來的時候,在這行軍路上,也是一封一封不停的接到催促的公文。

文聘現在還不想站隊,不想得罪蔡瑁和蒯越。

但是他當然也不想得罪劉備和劉表。

劉表也就算了,但是現在劉備是真的不能得罪。

短短一年的時間,已經佔據了兩州之地,勢力愈發的龐大了,劉備發展的勢頭正是猛烈的時候。

而如今,趙雲和趙統都是來幫荊州打仗的,他們在前線捨生忘死,打出了優勢,而荊州這邊的援兵遲遲不至扯他們的後腿,難免他們會生氣。

若是他們在前線遭遇失利,或者真的怒氣衝衝,直接撂了挑子,那所有遲誤發兵的人都將要得罪劉備,在劉備那裡掛個名。

如果是文聘還沒有接受命令也就罷了,但是如今,軍令壓在他的頭上,軍隊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自己就是直接的背責任的人。

這就容不得他在路上磨洋工了。

所以他才急切的催促著士兵們趕路。

兩個副將正要準備再勸,他們也是接受了蒯越和蔡瑁的命令的,本身自己不是什麼有能力的人。

莫說是富貴,就是身家性命都掌握在蒯越和蔡瑁手中,如今既然奉命行事,又怎麼敢不盡心力?不帶他們再開口,營帳外圍有動靜傳了過來。

按理來說是不應該碰到什麼敵人的。

文聘有些疑惑的又從帳中扭身過來。

心裡隱隱有些預感,可能是催促的信件又來了。

在這天剛亮的時候,還有訊息過來,看樣子應該是跑了一夜。

文聘自己的心也不由得緊張了起來。

果然不多時沿途計程車兵們就將道路放開,一人身插羽毛,手持令旗,騎馬飛奔了過來。

前面還有一個文聘自己軍中計程車卒快跑在前方引路。

令旗有兩杆,一杆是襄陽城中劉表原來給趙雲的,一杆是黃祖留在西陵縣的。

兩杆令旗分量都不小,士兵們自然不敢阻攔。

馬兒來到近處,那士兵飛身下馬,直接從馬上跳了下來。

用眼一瞧就看見文聘衣甲整齊,一眼就認出來這是大將。

快跑兩步,來到文聘跟前,單膝跪下,雙手捧出令旗和軍報。

“夏侯惇放火焚燒隨縣縣城,城中已化為一片火海,如今全軍已經向正北逃離,請將軍立刻發兵往東北方向而行,追擊夏侯惇.”

這趕了一夜路計程車兵也是渾身疲憊,在馬上顛簸了一夜,馬都累的快要受不了了,在旁邊直喘粗氣,但是這士兵心中也有怨氣,單膝跪在那裡,腰背挺直,雙手捧出令旗和公文,一點不肯放鬆,一臉嚴肅。

而面對眼前這小兵挺拔的身軀和生硬的語氣,在場的人都是神態各異。

兩個副將在心中暗鬆了一口氣。

他們可不管夏侯惇在隨縣造了什麼孽,如今他們竟然往北跑,說明就快要跑掉了。

現在攔不攔得住文聘也都不怎麼重要了,文聘在掉頭向東北,不知道能不能趕上趟了。

這樣一來,他們終於不用承受文聘的壓力,他們的任務完成的八九不離十了。

但是,聽完這小兵說的話,文聘心中的感受就截然不同了。

文聘雖然並不親近曹操,也不親近劉備,但是文聘是南陽人,大半年前曹操在南陽的肆虐,其實讓文聘心中是有些不滿的。

那裡是自己的家鄉,卻被曹兵殘害了。

而劉表身為荊州之主卻放任曹操火燒新野,也讓文聘感到十分的失望。

雖然劉表對於南陽新野的不管不顧,並不能全部怪罪在劉表身上,像蒯越蔡瑁一些親近曹操的人在中間發揮的力量也不容小覷。

總的來說沒有一方能讓自己滿意的,面臨這樣的境況,自己一人勢單力薄,自然也不傾向哪一方站隊,只是乖乖做自己的事情。

可如今,隨縣再次被曹兵火焰焚燒。

雖然文聘還沒有見到到底燒成了什麼樣子,但是已經可以想象到那悲慘的場景。

這難免會讓文聘有一些兔死狐悲之感,尤其是又想到了新野的火焰。

心中燃起了一些對於夏侯惇和于禁的憤怒,有些後悔和懊惱,沒有動作再快一點。

殺掉他們以消心頭之恨的想法悄然出現在了文聘的腦海之中。

但是轉瞬間又被冷靜的文聘抹去了。

文聘開啟趙統送來的情報,這自然是趙統口頭下令,由手下整理送來的。

但是從語句措辭來看,趙統心中的怒火幾乎要達到一個頂點了。

文聘完全可以理會趙統心中的不滿,畢竟他是劉備的人,是來幫荊州打仗的,甚至可以說是來幫文聘打仗的。

但是自己這邊的人一個個的都消極應對,確實是太讓人寒心了。

公文上的情報與小兵口述的並無太多差別,只是說讓文聘往東北急行軍,儘量在桐柏山前追上夏侯惇。

將公文收起。

“我等即刻起兵出發,請壯士先下去休息.”

趕路一夜,士兵的疲倦是可以從臉上看出來的,身為優秀的武將,文聘自然對這樣認真完成使命的人感到喜歡。

而這小兵又是趙統的人,代表的是友軍,文聘也對他頗為客氣。

然而聽了文聘的話,這士兵卻站起身來。

“多謝將軍美意,我就不勞煩將軍了。

小人雖然是豫章來的,但見隨縣百姓受苦,卻也心有慼慼然.”

“如今我們從豫章一同前來的袍澤們都在為了隨縣百姓,為了荊州,在和兇惡的曹兵奮勇拼殺.”

“我又怎麼好在你們荊州人的軍中享樂呢?我只是為了隨縣百姓感到可憐,他們在荊州的治理之下,卻得不到荊州兵馬的保護.”

“將軍,小人告辭。

我還要陪我們豫章的兄弟們同生共死,我們豫章的兄弟們還要為了荊州隨縣的百姓報仇.”

“告辭!”

這小兵幾句話夾槍帶棒,讓文聘無話可說。

只見他翻身又上了那匹疲憊的馬,推動了幾下,但那馬兒也疲憊的不想動彈,不過終究被他驅動起來了。

“壯士且慢!”

文聘將馬兒拉住。

“深感豫章兄弟們之厚意,文聘在此拜謝,此馬已經疲憊不堪,請更換好馬,再趕赴戰場.”

文聘趕緊讓人將馬兒拉來,與他換了。

這士兵雖然欣然領受,但是卻仍然不說好話。

“我這匹馬雖然是從豫章來的,也不十分強壯,但是這匹外地馬卻為了你們荊州人奮勇拼殺過,今日交到你們手中,卻要好生招待,我們趙將軍帶我們凱旋的時候,我要將其帶走.”

說完頭也不回的上馬就走。

馬蹄聲在這寂靜的夜空之中,荒野之上,分外的清晰。

文聘看著他遠去的背影,心裡也頗受觸動。

武將的熱血和激情與理智在碰撞。

文聘看也不看那兩個副將,下令道:“立刻準備動身,往東北方向急行軍。

目標桐柏山不得有誤,凡有違抗軍令貽誤戰機者,立斬不赦.”

一萬五千人在荒野之上呼啦啦動彈了起來。

瞬間將這寂靜的黎明徹底打破。

剛剛要休息的夜行動物,有老鼠、貓頭鷹等,又都給驚的不能休息,慌亂的打探著四周。

早起吃蟲的鳥兒被驚得四處紛飛而不敢落地。

……黎明時分,遠在東海的董良也開始動身了。

接到劉備的命令,他要先進入吳郡打個頭站。

董良將糜芳留在了會稽郡,讓他主持大局。

同樣留下的,還有那一開始被施雲挑動起來的兩萬反叛兵馬。

糜芳在會稽郡身為主將,董良留給了他五千李巨手下的精兵。

董良雖然沒有在嘴上明說,但是這五千名精兵就是留給他制衡那兩萬散兵遊勇的。

而董良之所以不帶著那些人進入吳郡,是因為吳郡更加的繁華,擔心這些傢伙在那邊生事混亂起來,不好處理。

不過並非全沒有帶走,還是帶走了五千,給糜芳分擔一些壓力,兩萬全留在這裡,董良也害怕糜芳不能處理好。

現在糜芳手中有五千精兵來制衡這一萬五千兵馬,還有施雲在一旁輔佐,董良也就可以放心的將會稽郡留給糜芳了。

他自己雖然帶走了這五千沒有多少紀律的蠻兵,但是在自己一萬五千精兵以及李巨的共同壓制之下,不怕他們起什麼風浪。

而虞翻和闞澤這兩個人也被董良帶走。

這兩個人是有本事的,以後董良另有重用,並且這兩個人在會稽郡有些威望,還是帶走的好。

畢竟新得的土地一切穩妥為上,雖然不怕他們起什麼風浪,但是真出現什麼波折,還是讓人煩心。

此次進入吳郡,董良打算先外後內。

依然是穩妥為上,繞著海邊走一圈,將吳郡各處城池全部收下。

最後再進入吳郡治所,吳縣。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封地優生優育,世子擁兵800萬

臘月二十八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