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不能把希望寄託在這樣簡單的潰敗,一定能引起敵方追擊慾望上。

他希望能引關羽的主力入甕。

他還要繼續做出嘗試。

必須得讓自己敗在關羽主力的手裡,而不是敗在關羽前鋒部隊的手裡。

中軍浩浩蕩蕩地向前接應後撤的軍隊。

三支撤退的隊伍居中集合,由呂蒙統一代領後撤。

這個時候可不能讓他們亂跑。

一旦他們胡亂逃跑,慌不擇路地四處衝撞,就很可能將周瑜中軍衝散,不戰自潰。

即便到不了這麼嚴重的程度,眾多逃走的船隻撞在周瑜本陣面前,阻擋周瑜前進,阻擋周瑜做出動作,這樣也會讓本軍陷入很大的危險。

所以呂蒙必須收攏住這三支兵馬,有序的撤退。

後退的官兵船上戰鼓不停地響著。

呂蒙命人不停的發出號令。

儘量的影響到更多計程車兵。

一遍又一遍的號令,在混亂的戰場上終於傳達到了一個又一個的人。

先是呂蒙本軍撤退,部隊開始變得有序,然後兩邊的部隊也慢慢有人聽到這邊的號令,緩緩地向呂蒙靠攏。

從剛開始的一隻船、兩隻船,到後來十幾只、二十幾只船,一波一波地向中軍匯合而來。

呂蒙透過命令控制著船隻,而周瑜也下命令使本軍船隻散開,留出縫隙供給船隻透過。

兩隊雙向奔赴,很快的,周瑜左右兩翼留下通道,中間也留下了一條航道,轉眼間交匯在一起,船隊絲滑的雙向匯合。

這樣的表現才讓周瑜些滿意。

在黑夜之中,慌亂的戰場之上,能做到如此嚴密而順暢的操縱,變陣,這確實是除了江東的水軍很少有哪方勢力能做到的事情。

正是因為如此,周瑜才始終想不明白,為什麼水上技巧這麼強的水軍居然會打不過關羽剛訓練出來的水軍。

周瑜船隊在中間留出的過道就是留給呂蒙的戰船的。

兩隻方隊匯合,其餘的人在呂蒙的指揮下往左右兩翼的通道過去,呂蒙獨自一船透過中間的通道,來到了周瑜的大船旁邊。

到了周瑜大船旁邊,船上計程車兵趕緊放出梯子,讓呂蒙爬上來。

周瑜得好好問問呂蒙,為什麼會被敵軍打成這樣!不是責怪呂蒙的意思,但是這個事情必須要弄清楚。

周瑜一肚子的疑惑解不開。

呂蒙從梯子上爬上來。

踉踉蹌蹌小跑著來到了周瑜面前。

氣喘吁吁,面色蒼白,滿頭大汗,身上的甲冑多處破開,變形。

裙甲上左邊的繩子被斬斷,耷拉在地上。

渾身上下鮮血淋漓,有的是自己的血,有的是敵人的血。

胳膊腿上都是傷口,胸口上一個大口子,血肉外翻。

所謂慈不掌兵,周瑜也不是心軟的人。

手底下成千上萬計程車卒死亡,也未必能讓他皺一下眉頭。

但是呂蒙不同。

從情感上講,呂蒙與自己朝夕相處,彼此之間的感情,自然不是那些為權貴賣命而死亡的小兵能比的。

從利益上講,呂蒙這樣的人是真正值得可惜,珍視的人才。

而那些普通的小兵,全部都是耗材,消耗品而已。

所以,看到呂蒙傷成這個樣子,境況這樣狼狽,周瑜也是於心不忍。

左右兩邊早有親兵上前很有眼力的攙扶住呂蒙。

呂蒙這個時候也不逞強,無論是征戰是否到此結束,他都需要休息。

周瑜走近前,又心疼又可惜的問道。

“子明,到底是怎麼回事?怎麼搞成這個樣子?”

呂蒙也面色難看,一臉凝重。

“都督,敵軍兵甲之利,遠勝我軍,非戰之罪也.”

“其普通士兵的鎧甲勝於我軍之鎧甲。

觀其堅韌程度,比之我之鎧甲也毫不遜色.”

“更不必說敵將之盔甲更是堅韌.”

“一刀下去,很難破開敵甲,兵刃反而要崩開一個口子。

這樣的戰鬥怎麼能贏啊!”

呂蒙說著,幾乎要哭出來。

不是因為慫包,不是因為害怕恐懼。

只是因為兵敗的這樣慘烈,這樣容易。

為自己感到可惜,為傷亡計程車卒感到可惜。

同時也感到對不起周瑜的囑託,以及自己的心裡實在是十分憋屈。

雖說是周瑜總體兵力不如敵軍,但是分兵對抗,兩軍本應該是勢均力敵。

論武藝,論謀略、論兵力,並不遜色於敵軍,可偏偏的就是打不過。

這如何能讓呂蒙坦然接受!聽了呂蒙的話,周瑜也感到不可思議。

兵器盔甲的研發也需要時間,不僅僅是需要能工巧匠,還需要長時間的經驗積累,從整體上提高冶金鑄造的水平。

周瑜怎麼能想到,劉備用一年的時間就得到了這樣的裝備。

而且,這樣優良的裝備不僅僅是指供給一部分精兵,幾乎是每個士兵都有雨露均霑。

這不僅需要劉備有一個完整的鑄造工業體系,還需要大量的礦產。

可即便是在後世,尋找礦產也幾乎是像要碰運氣一樣的行為。

在公元兩百年這個時期,難道真的是老天在庇護劉備,才讓劉備得到這樣的好運嗎?呂蒙後面的隨從取出一把戰利品。

“這是我繳獲的一把長刀,我雖然還沒來得及仔細觀察其中奧秘。

但是卻也知道它的鋒利程度也遠勝於我們的刀劍.”

“兵刃對拼之下,我軍要砍斷三把刀,他們才可能斷掉一把。

戰場上一片混亂,雖然看得不是很明白,但是卻也能看得出來,他們的刀,質量也要遠高於我們的武器.”

“咱們計程車兵與他們對比,刀劍砍過去並不破甲,他們一刀砍來,卻能將我們的盔甲豁開.”

呂蒙越說越委屈,苦著一張臉,面目扭曲著。

“都督,這實在是太憋屈了!”

呂蒙嘆氣完就一臉悲傷的,盯著斜右方的地面。

梗著脖子,又悲痛又不服氣,但是又無可奈何。

周瑜接過長刀,雖然他看不出來鋼材到底如何,但是完全與環首刀不同造型的長刀還是非常明顯的能看出來區別。

帶著弧度的刀與環首刀直直的造型完全不同。

周瑜抓住還浸著血水的刀柄,看了看刀刃上因為砍擊出現的豁口。

突然,心裡一動的抓著刀揮砍了幾下。

只砍了幾下,周瑜就徹底的明白了。

“確實是好刀啊.”

“揮砍起來更省力、更精準。

這一戰敗得不冤呀.”

呂蒙覺得委屈冤枉,是因為自己這邊的勇氣並不輸於敵軍,卻毫無反抗之力的被殺敗,所以冤枉。

周瑜說不冤枉,是站在全軍統帥的角度上。

兵器和盔甲質量都遠遜於敵軍,這樣又怎麼可能得到勝利。

想要勝利,必須要用奇計,用戰術。

但是現在因為要引君入甕,所以需要正面對抗,這樣硬碰硬固然是要失敗的。

周瑜大軍向前,敵軍正面迎來,眼見大戰一觸即發。

“都督,我下去備戰.”

呂蒙壓抑著自己的痛苦和無力,向周瑜告辭,準備繼續戰鬥。

“不可,子明你傷勢太重,已經無力再戰.”

周瑜搖搖頭,不容商量地拒絕了呂蒙的要求。

“你且在此處安歇,莫要離我左右。

刀劍無眼,你如今身負重傷,可要小心.”

“都督我軍本來將少。

我怎可膽怯畏戰。

敵軍將領眾多,沒有勇將帶領,我軍恐怕難以抵擋攻勢.”

呂蒙再次請求。

“損傷一些士卒不算什麼,若是今天折損了你呂子明,那今天的損失可就真的大了.”

周瑜說的這話有點太過無情。

但是道理確實是這麼個道理。

普通士卒的生命當然也值得周瑜去珍惜,但是當兩個階級做權衡的時候,周瑜自然會選擇自己這個階級的利益。

底層人總有自己的煩惱,一時的不滿意不算什麼。

只要拖下去,他們自己就會把這件事忘掉。

所以,即便周瑜現在保住呂蒙而喪失一些士兵,引起一些不滿,也並沒有什麼要緊的,所謂官官相護,不是嘴上說說而已。

封建的社會,人命到底還是分個三六九等的。

“我輩男兒,正是馳騁沙場之英豪,死在戰場上也是死得其所。

若能不辱使命,死有何懼?”

這個吳下阿蒙的血勇還是值得敬佩的。

但是,周瑜已經不想再和呂蒙廢話了。

“為將者,不可意氣用事,為帥者,不可計較一時之得失.”

“如果真的不敵關羽的前鋒部隊,那便撤軍詐敗,沒什麼打緊的.”

當週瑜不再廢話的時候,手往後一擺。

周瑜就完全拒絕了呂蒙的意思,呂蒙就完全不敢在這個讓人如沐春風的都督面前多說一句廢話了。

這就是周瑜那龐大的威望。

呂蒙只好在周瑜身後被幾個親兵照料著,看著大軍全部與關平、劉磐、周倉、魏延的軍隊撞到一起。

雖然不知道兩旁的軍隊都是什麼人領兵,將軍都是誰。

只知道中間的是關平。

但是,兩軍如今近距離交戰,周瑜也看得出來,敵軍有幾個尖頭,向前突進的比旁邊的快。

不必說,這就是敵軍將領所在。

看起來,光敵軍前鋒部隊就派出了四名猛將。

這樣的實力,讓周瑜確實頗為感慨。

劉備這真是一個勁敵。

這時候周瑜也明白了,為什麼曹操這麼大的勢力,卻對一個如喪家之犬一般的劉備如此耿耿於懷。

難怪劉備逃到了豫章,曹操還要幾次想方設法的圍殺劉備。

原來劉備真的像是打不死的小強一樣,一旦讓他得到一點機會,便立刻聲勢就壯大起來。

周瑜還沒有親眼見過劉備手下的猛將關羽和張飛親自出手。

但是光面前的這四名將領,看起來就不輸於周瑜手下的賀齊,陳武,呂蒙。

天底下總有一些不講理的,出身草莽的英豪,就如同關羽、張飛、劉備。

即便他們是這個時代上最頂尖的人才,但是在真正的大勢力面前,他們的實力仍然是不堪一擊。

因為時勢從來不是有一兩個英雄所主導的。

就好比周瑜,這裡並沒有像關,張那樣的絕世猛將。

但是,江東的實力強大,靠的是像賀齊,董襲,陳武,凌操,蔣欽,周泰,韓當等等。

這些人,每個人都可以獨當一面。

比起個人實力雖然不如關張那樣,但是這樣的人才數量更加龐大。

他們共同構成的是一團的勢力。

當精英階層凝聚起來,這就不是一兩個草莽中的英豪能夠衝破的牢籠。

打天下,從來都是靠著眾人的力量。

而每一個人才都是需要培養的。

每一個事例都需要龐大的人才。

會導致青黃不接的局面,才能長盛不衰。

這也是為什麼周瑜沒有將劉備放在眼裡的原因,他一直覺得自己能贏。

但是今天這樣正面的衝擊,讓周瑜真的頗受震撼。

因為劉備手下優良級別的人才數量也是如此出眾。

劉備在短短時間內已經擁有了一個龐大的人才體系,和大量的後備人才。

一個強大的勢力門面和領頭是靠關羽,張飛,周瑜這樣的人。

而一個強大的勢力的根基卻是在無數的百姓,數不勝數的基層幹部,一定要是這些底層的人才彼此交錯編織成的網路。

正如同自然界龐大的食物鏈一樣。

要保持生態平衡,就要維持生物多樣性,這樣食物鏈才能更加的複雜。

當某一個能量傳輸網路的區域出現問題時,可以靠著其他的通道進行彌補。

而保證整個生態系統不出現大的問題。

這也是為什麼,曹操統一天下的過程,遇到的失敗也不少,卻總能東山再起。

而劉備失去了關羽鎮守的荊州,又在夷陵大敗一場,便從此一蹶不振。

可以說從那個時候起,如果敵人內部不出問題,季漢就失去了統一天下的機會。

而後來的屢次北伐,也只是諸葛亮和眾多理想主義者抱著死者的遺願和執念,同時為了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誓言,為了完成儒生心中一同天下,忠君愛國的思想,一次又一次的和命運進行抗爭。

處於這樣絕對的劣勢之下,也是諸葛亮憑藉這出色的個人才能,以及一些手下的鼎力相助,靠著付出百分之兩百的精力和損耗壽命才顯得北伐有聲有色。

而如今的劉備,雖然勢力仍然尚小,但是已經顯示出這個龐大勢力應有的成熟網路了。

周瑜的臉色越來越凝重。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軍閥:開局獲得最強系統

可愛的小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