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對於這些犯法的豪族日後的處置問題還是日後法律實施起來的工作。

這種問題是一定會發生的。

董良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要和這些人碰一碰。

但是這就需要實力的碾壓。

如同諸葛亮後世為數不多有確鑿證據被人詬病的一件事,就是在對法正犯法的時候沒有做到執法必嚴。

雖然在那種情況下,不可能將法正這樣地位的人處理掉,打天下也缺少不了法正的助力。

但是但從法律和個人情感上對正義的追求,這是不太讓人喜歡的。

天下固然不是非黑即白的,但是如果可以做到,那是真的文明瞭。

這並不代表董良也在原歷史上這件事去在心裡批評諸葛亮。

其實但凡是個人都可以理解,哪怕是西曆兩千年就一定做到了完全的公平正義了嗎?所以這樣的事,存在是不可避免的,最起碼是董良沒有辦法真正解決掉的。

縱觀整個人類歷史,東西方人傑加起來也沒能做到的事,實在讓董良有些束手無策。

董良思前想後,唯有一個想法,那就是增強劉備的以軍事力量為首的綜合實力。

劉備多少還是有些俠氣在心裡的。

劉備蒐羅的這一夥人,最起碼在這個時代,屬於比較理想化的一批人。

只要能讓劉備的力量足夠強,不用在意這些豪族的影響,雖然很難。

但是劉備的力量強一分,豪族的影響力就少一分,執法者的顧慮就少一分。

能做到哪裡就做到哪裡吧……就好比張飛愛鞭打士卒,這樣的事,誰又有什麼辦法呢?除了好言相勸讓他自己去洗心革面。

難道真的去用軍法處理他嗎?理想狀態是狠狠的用軍法收拾他一頓,讓他改變。

但現實是軍法很難處置到張飛的身上,而且處置完也未必不會變本加厲。

而與法正類似,處置張飛的可能性很顯然小於置之不理。

甚至說,他打完了人,劉備或者或者關羽最好是能把他們滅口。

不讓這些捱揍的人心存怨念的待在張飛身邊,張飛的這種處理很顯然是十分愚蠢的。

這又哪裡有什麼公平正義可言呢?都是血淋淋的現實啊!面對這樣的情況,董良實在是無力……只能說盡量的讓關羽這樣的人強大,他相比之下比較公道。

讓諸葛亮這樣的強大,他一碗水稍微比旁人端的平。

讓劉備這樣的人強大,他對普通百姓最起碼比曹操和孫權要好一些。

這樣的人都強大了,雖然像張飛這樣的人犯法解決不了,但是如果再有法正這樣的人犯法就可以進行處理了。

士家這樣的人犯法也可以收拾了,多少的,順帶著一些正義吧……董良思緒紛飛,回過神來繼續討論交州的事。

董良道:“交州不能全來,還是要留下人馬坐鎮.”

“最好的選擇是主公留下,面對江東,並不需要主公親任前線統帥,有關將軍就夠了。

而在官府裡的身份,主公留在交州卻比關將軍有威望。

因此我建議主公留在交州,其他人前來參戰就算了.”

董良說的在理,諸葛亮表示贊同。

但是看著關羽卻搖搖頭。

“大哥已經決定要親自前來作戰,這也不好改變。

如今大戰一起,我與翼德皆要親臨前線,大哥那裡留下交州,我放心不下.”

得,這樣說也沒辦法。

劉備想湊這個熱鬧,那是沒有正當的理由,利害分析確實難以阻止。

他就是這樣一個風風火火,堅定不移的人。

看著挺溫和,但是決定了什麼事還真不好改變。

還是挺執拗的。

畢竟是一個鞭打督郵,還讓看不起的人睡地上的漢子。

而且這是劉備的意願,關羽和張飛也不放心劉備。

目前看來,關羽還是不放心交州計程車燮,最起碼不是像對豫章這些人那樣的信任。

而關羽和張飛凡是和劉備在一起的時候,總是站在身後保護劉備,形影不離。

如今勢力剛剛壯大,還沒有適應過來。

董良既然勸不動,只能再想一個主意。

突然董良想起來了一件事。

“武將裡,子義將軍就別調回來了吧!”

董良突然提到這個,諸葛亮喝關羽倒是沒有想到。

不過想了想,也都覺得還是這樣合適。

“就不讓子義來了,不過就怕他心裡亂想.”

關羽有些顧慮的說道。

“放心吧,讓主公去說,相信主公可以處理的很完美.”

關羽道:“隨後我修書一封,親自與兄長明白.”

董良是考慮到太史慈原來是孫策的手下,如今打江東,怕太史慈心存芥蒂。

或者說還是不讓太史慈去為難了。

而關羽則有些猶豫,這樣特殊對待太史慈,他自己會不會心存芥蒂。

而董良則覺得,這件事讓劉備去說,一定可以讓太史慈如沐春風,不僅不會覺得特殊對待的不適,反而會覺得劉備對自己好,刷一波好感度。

而且,董良相信太史慈是一個聰明人。

雖然太史慈是一個忠義著名的人,但是如今各為其主,其實腦袋還可以轉過來彎的。

不過既然大家都是自己人,自然要為對方互相考慮一下。

儘量不去為難太史慈,或者不讓太史慈受到這方面的指責和爭執。

而且太史慈實力也很強,不僅僅是個人的勇武,本身的政治水平,反而要高於甘寧,黃忠和張飛這樣的。

因此將太史慈留在交州,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看住士家。

董良還想再給太史慈配個搭檔兩人一起,但是想了想還是沒有開口。

總之這件事已經點出來了,董良相信,諸葛亮他們一定考慮的會比自己周全。

他們一定拿的出來一個合理的人手安排,如果有自己能看出來的漏洞再進行補充吧。

魏延等人炫耀結束,各自進了軍營,做個頭目,一進去就有官做,就有兵帶,很讓這些人滿意了。

魏延則跟著關羽離開,前往了彭澤縣與柴桑縣。

而交州的兵馬則開始陸陸續續的北上。

……魯肅與潘璋在馬車上晃盪了好幾天,離開了吳郡,到了會稽郡,就改換馬車為騎馬。

會稽道路比吳郡崎嶇難行,如今也不必再掩人耳目。

過了長江,似乎人氣都少了不少。

車伕也沒有被放回去,以免走露訊息。

三人縱馬,過縣城也不透露真實身份,悄咪咪的就到了太末縣!這一天,大中午的,太陽已經掛的老高了。

入春不少天了,面對太末縣這北緯二十多的地方,溫度已經上來了。

太末縣一個小縣城,遠離繁華地區,雖然不是地處邊陲,但是也已經是面對山林荒野。

久久不曾與外部往來。

派到這裡的官員基本上是混吃等死的。

老百姓多半是北邊逃難來的。

五千兵馬喬裝改扮,在周瑜的安排之下,潛行在會稽,似百川歸海般匯聚到了這一殘破小縣,讓這個縣城難得的熱鬧起來。

但是也讓這裡的百姓生活更復雜起來。

太末縣又窮又偏,人還少。

在這邊當官,作威作福也沒有什麼意思,欺負老百姓又能得到什麼呢?鹹魚都未必能有半條。

太末實在太偏僻,沒有繁華地區的那麼多彎彎繞,反而是少了壓迫。

原來的太末,守軍幾乎沒有,衙役約等於無,公堂八百年難升一回堂!原始,還是原始!本來就沒有多少利益的地方,要是過度的欺負人,老百姓反抗起來,當官的反而吃不消。

武器裝備差距不大,兵力還沒有百姓多,欺負人不怕死嘛!更何況,被貶到這邊的,家裡但凡有點關係都沒有人來。

相比之下,這裡的官吏還是比較草根的。

太末縣和交州還不一樣。

很多中原士人跑到交州避難,交州雖然是真的很遠,但是交州與荊州,與揚州的聯絡還是有的。

交州也有許多稍微繁華的地方。

但是太末不一樣,太小太偏僻,位於會稽的中間,但是已經是會稽最南的縣城。

再往南約莫半個閩省的地方都再沒有一個漢朝的官府。

這是直面山林荒野的地方。

而山林中生活的野人不在少數,這裡漢人和野人也分的不是那麼清晰的。

因此本地的一些所謂的上流人,要麼拼命的想要調走,要麼只能在這裡躺平。

說不定哪一天惹的百越不高興,就被摘了腦袋。

黃蓋等人雖說是轉戰三郡討伐百越。

但是那討伐的是會稽北部,縣城與縣城之間的野人。

而太末縣再往南,屬於沒有官府的地方,哪裡還有人去搞什麼討伐。

但是這兩天不一樣了,城裡亂了很多。

莫名其妙的來了幾千名士兵,也沒有個什麼統帥,個個裝備精良。

這太末縣附近即便是一些蠻族的小山頭也不是對手啊!五千個武力佔據優勢,又是繁華地方來的,來到這偏僻的,沒有什麼大人物的太末縣。

自然而然的就打破了原來大家屬於差不多階級的狀態。

轉而變成了多出來了一個上層階級。

沒有約束的古代軍隊,施展起來暴力是完全自然的。

似乎沒有一絲一毫的令人意外。

當這些人聚集到了這裡,尤其是發現他們沒有長官,太末縣的百姓感覺惶恐不妙,城裡城外的蠻族也小心謹慎起來。

蠻族這一下不敢蠻了!手裡的木棍木矛木盾和皮衣木弓,顯然比不了這些裝備這長矛,弓箭,鐵盔甲的人了。

也別說什麼靠著地形和山林的優勢,這些士兵也是在江南丘陵里長大的啊!蠻族的優勢沒有了,自然也沒有必要和這些人起衝突,夾著尾巴小心翼翼的就完事了。

不要以為這些百越百姓就沒文化很莽撞野蠻,山裡連話都不會說的老虎,豹子什麼的野獸,能不打架就不打架呢!儘量不讓自己受傷,儲存實力才是生存之道。

所以這些百越百姓也沒有莽撞的什麼多狂妄與這些士兵起什麼衝突。

但是道理是這麼個道理,情況卻不是那麼個情況。

這五千兵馬來到了太末小縣,要吃的沒有什麼好吃的,要住也沒有什麼好房子。

也許這些人在吳郡,那都是住臭水溝,吃麥飯也很少敢放個屁。

但是來到太末了,他們是最強的!周瑜派過來給魯肅的都是精兵。

不是所有的古代士兵都有甲冑穿,但是給魯肅撥過來的這些都有,因為魯肅的任務很關鍵。

但是古代的精兵不代表這些人是有什麼信仰的,什麼百折不撓的。

他們施暴起來反而更加可怕。

當魯肅來到了太末縣外,已經有七八個倒在血泊之中!倒地的全是穿著布衣和皮衣的。

而站立著的十幾個,大概是相熟的,半套著盔甲,提著刀。

嘻嘻哈哈的看著倒地抽搐的,這七八個血泊中的百姓已經看不出來是漢家的還是百越的,血已經將道路混合的泥濘。

這些受害者也已經渾身被血泥所塗抹,難以分辨。

而那半解著盔甲的十幾個**則完全不當回事,也視旁邊怒目而視的百姓於無物!只見那些百姓裡走出來一個氣宇軒昂的,雖然相貌平平,但其氣勢與勇氣在此處都顯得不那麼平凡。

“你們怎麼敢如此肆意妄為,無故殺人!”

這人根本不是在疑問,只是在表達自己的憤怒,而對這些士兵進行譴責,是的,譴責!除此之外,又有什麼作用呢?施雲也是鼓足勇氣,並屢次考量才勉強站出來!面對這些精兵,他站出來其實沒有半點作用,不僅就不了任何一個人,也保護不了自己。

太末縣根本沒有反抗這些肆意妄為計程車兵的力量。

施雲自然也沒有!但是沒有任何人能主持公道的情況下,不站出來是沒有任何人能幫這些無辜的人主持公道的!施雲站出來,說不上有沒有後悔。

他是當兵的,雖然怕死,但是也沒有那麼怕!他是亂世中摸爬滾打的,也不怕受傷,不在乎付出一點代價。

但是衝動之前他只考慮自己能不能完成任務,可是他衝動了。

不過他不後悔!他的質問沒有得到什麼回覆。

沒有約束的暴力,並不想用口舌獲得什麼道德上的滿足了。

於是他就舉刀也揮向施雲!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在黎明的號角吹響前仍要戰鬥

努力寫作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