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良解決了這裡的事,沿著河道慢慢往回走。

萬事開頭難。

中原大地上幾千年沒有把大象什麼的馴養出來耕地,也許並不全是氣候變化的原因。

對於小農經濟來說,養大象並不如養牛好用。

但是董良現在為什麼執著於馴養大象耕地的考慮呢?就是因為萬事開頭難啊!天下似乎千百年難改山川之舊貌,但又似乎瞬息間人世輪迴變化不止。

時間不等人啊!天下豪傑並起,似馬超,似孫權,似曹操哪一個是好相與的呢?如果不趁現在,趁著曹操大勢未成,孫權等尚未成長,趕快把劉備的地盤發育起來,到時候天下又是處處強敵。

到底要打多少年才能贏呢?董良是不折不扣的劉備,關羽,諸葛亮粉。

但是他卻並不像諸葛亮他們這樣樂觀。

董良看著流淌的河水,思緒紛飛。

他其實是害怕和不自信的。

他不知道自己的到來到底能有多大作用,他不知道一直是普通人的自己如今突然摻合進了天下最頂尖一撮人的比拼到底後果如何。

他的不自信,因為他見到了三分天下的艱難,見到了因為意外的背叛,荊州丟失,見到了夷陵的大火。

還見到了殫精竭慮,死而後已的諸葛亮,才華蓋世的姜伯約,他們通通都失敗了。

難道再加上董良就能成功嗎?所以表面上董良很樂觀自信,對劉關張,趙雲,諸葛亮,龐統,徐庶等人的才華充滿信心。

但其實還是有點不自主的擔憂。

他只有已知的歷史知識,沒有勘破未知歷史的眼光。

如何能不讓他擔心呢?所以董良自從進了劉備陣營就一直很著急,他貧乏的知識和眼光,告訴自己。

現在,是為數不多的好機會!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不抓住這兩三年趕快發育,劉備還是要面臨窘境。

因為他知道甘寧射死凌操是在兩年後。

也就是說兩年後的孫權就已經有攻打荊州黃祖的能力而不擔心劉表的報復。

也就是說僅僅兩年時間,孫權就重新整合了揚州,站穩了腳跟!所以劉備不抓緊時間,孫權也是一匹難以對抗的餓狼!即便是劉備有虎將名臣,孫權手下的周瑜魯肅,以及鏖戰多年的老將,揚州層出不窮的人才也是難以對付的。

兩年時間的賽跑,劉備只有抓住這些時間,儘量的和孫權平攤揚州的利益,才能壓制住孫權。

但是劉備如今雖然佔了便宜但仍舊是劣勢。

縱使孫權還不足以使揚州人收心,但是外來戶劉備豈不是更加劣勢。

所以董良才發散思維,神經質一般的讓大象耕地。

就是因為耕牛不足,土地難以開墾,無法供應劉備征戰。

不說大象和耕牛誰優誰劣。

單從歷史結果看,培養耕牛當然比培養大象更適合。

但是培育耕牛需要時間。

現在的耕牛數量這樣的少,翻上幾倍都未必夠用,讓這些牛一年年的生,要好幾年才能形成規模。

當然形成規模之後,滾動起來會非常壯觀的數字。

但是這幾年難道就要等待嗎?時間不等人啊!曹操和孫權也不會停下來等劉備啊!所以必須現在把耕地大量的開墾起來,無農不穩,有糧食才有底氣。

外交是建立國防軍事力量上的,國家主權是靠軍事力量保護的。

可一切的一切,第一步是先有飯吃。

沒飯吃的艱苦生活可以忍一次兩次很多次,可不能一直這樣下去。

而現在的環境下,士兵和百姓也並不是什麼有信仰的群體,當然是哪裡有飯吃往哪裡去。

董良走著走著,踏在鵝卵石上,深一腳淺一腳的看見前方的河灣處,幾個人身穿短打,在對著圖紙四處對比觀看。

董良遠遠的一看,領頭的正是諸葛亮。

一身短打,挽起褲腿的諸葛亮和英姿勃發的諸葛亮同樣的氣宇軒昂。

鵝毛扇終於不再拿在手裡,不過也緊緊的插在腰後,捨不得離身。

董良走過去,離的近了,不僅讓董良皺起眉頭!董良臉色不好看了,有些感動,又有些無奈。

諸葛亮挽起褲腿,赤腳站在河水邊,挽的老高的褲腿也看起來是打溼過的。

董良從他們背後走進,腳步聲打擾了專注的幾人,石頭咯吱響。

諸葛亮回頭一看,笑呵呵的打招呼:“存初來了.”

看著董良臉色略有不滿意,心裡也怵。

他知道董良一直莫名其妙的擔心自己的身體。

他哪裡知道後世人對於諸葛亮累死的遺憾意難平到了什麼程度。

忍不住縮了縮腳,想藏都無處藏。

董良很無奈,雖然南方冬天沒有北方冷,但溼漉漉的實在也傷身體啊。

諸葛亮明白董良的意思,笑呵呵的道:“不礙事,勘探河流走勢,總是要在河邊走,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

赤腳反而方便.”

董良還沒來得及說話,諸葛亮怕董良嘮叨。

趕緊又堵住董良的話茬。

“放心,放心,在外面工作,天高雲淡,四野曠達,有山川河流之美,舒適還來不及呢!一點也不累!”

諸葛亮往上邊走兩步,在幹石頭上蹭蹭腳趕緊套上了鞋子。

董良無奈:“孔明啊孔明,你何必如此親力親為呢?須知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你本是勞心者又何必讓自己這樣辛苦.”

“身體才是興復漢室的的本錢。

天下太平不是一日之功,你要做好長久作戰的準備,何必急於一時呢?”

孔明笑容不減,但是看的出來,比剛才笑容蘊含了更多的滋味。

他笑著看著董良:“你知道這個道理,為什麼還要急著讓大象耕種呢?知易行難啊!我們都是俗人始終做不到心如止水.”

孔明偏轉頭,笑看河流:“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我急,你又如何不急呢?”

董良愣住了,沒想到心事被諸葛亮戳破。

一時間語塞。

他隨著諸葛亮的沉默而沉默,一起看著河流東北而去,面對小小的波濤浪花。

良久吐出一句心聲。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諸葛亮也被董良打動,不再言語,只是不知道什麼時候又握著鵝毛扇,背對著眾人,與董良一起看著夕陽……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封地優生優育,世子擁兵800萬

臘月二十八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