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中董良似乎突兀的給劉備建議,這個孩子出生後,如果是一個公子,可以給他取名字叫封。

將來如果有了第二個兒子就叫做禪。

合起來就是封禪。

而封禪往往是皇帝的權利。

董良的暗示已經一點也不暗了,就是在明示,劉備,我董良支援你當皇帝。

這樣對自己全心全意的人,即便是他不忠誠於自己還很看重的大漢正統。

劉備還是很難生出惡感。

而且這封信,還讓諸葛亮也跟著署名了。

諸葛亮雖然年前,但劉備其實是有些尊重的感覺在裡面的。

不僅僅是對於龐統和徐庶的親近,和諸葛亮在一起,除了這種如魚得水的親近還有凌然不可侵犯的那種尊重在裡面。

只能說作風正派,忠於職守的人都是會讓人產生這種感覺吧。

諸葛亮的署名也讓劉備吃了個定心丸。

劉備笑呵呵的看完了書信。

又遞給龐統看,一邊伸手,一邊道:“存初這小子,越來越膽大了.”

龐統接過,展信一瞧,隨機就是那醜臉的綻放,古里古怪的鬍子和臉骨都笑得顫抖了起來。

龐統給人一種老馬,瘦骨嶙峋的骨感,笑的也是那樣的奇怪但另有一番風氣。

“存初起的名字好啊!”

龐統也不多看,合上書信,轉頭對著劉備。

“存初起名字雖然冒昧,但確實是取了個好名字。

我看主公莫要傷了臣下一片赤誠之心,還是答應下屬的盼望的好。

何況這名字起的也十分合適嘛.”

劉備笑著伸出手指點了點龐統。

這些文人都喜歡這樣玩隱喻。

不過這也算是他表明心跡。

手下們都這樣的向著自己,讓劉備這個中年人感到十分感動。

龐統又道:“存初既然對主公寄予厚望,還勸主公千萬不要滿足於現狀繼續進取嘞.”

劉備笑道:“我飄零半生,沒想到如今要受一孺子教訓。

存初何其輕視我也……”龐統哪裡聽不出來劉備的高興和得意。

“存初這是一片熱忱,正是心向主公,才這樣不說兩家的話。

主公既然早有兩家並一家的心思,又何必只漏了個訊息,卻不把事情訂下來呢?”

劉備笑道:“自入交州以來,存初就日日催促,行事頗為急躁。

只是要光陰必爭,不肯慢下來半步.”

“我知他皆是一片赤誠之心為我謀劃,我們一群主事的人中,屬他年紀最小。

這重擔怎能讓他一人承擔。

而我這個中年人也不願意被這後來者居上。

我可不肯服氣,要存初推著我走,我要領著大家前進嘞!”

劉備站起身來踱步。

“既然他有計劃,我自然也不應該用其他的事讓他分心。

只是要支援他去大膽的作。

故而只是忍不住將好訊息洩露,卻遲遲沒有用這樣的事讓他分心。

等打完這一次再說吧.”

龐統跟在劉備後面。

“存初雖然有些時候手段還比較稚嫩,但總有奇思妙想與獨到之處。

他的心大家也看在眼裡。

眾將軍也敬重他年紀輕輕的這樣用心。

故此如今也是緊鑼密鼓的徵兵練兵,如火如荼,一日不停啊!”

“只待過罷第一季。

幾個月的時間,各方人馬都適用了這邊的生活,又存下了軍糧,正好是建功之時.”

劉備點點頭。

“存初正說呢,要趕緊舉薦劉琦公子做交州牧,然後他讓人去荊州買戰船.”

“荊州雖然不缺少戰船,但是劉景升也不是一言堂,不能我們買他就賣。

還是要有足夠的理由.”

“等劉琦做了交州牧,荊州的人也不能再拿我要霸佔交州作為藉口了。

景升兄支援他兒子合情合理嘛!何況我們還給錢.”

劉備想到這裡,實在抑制不住自己的開心。

笑容綻放在臉上。

“嗨…,幾十年來,我哪裡過過這樣富裕的日子,打過這樣富裕的仗。

來豫章郡真是來對了。

這裡真是有一座座金山啊!”

“我已經寫好了書信,送到荊州去,說我舉薦劉琦為交州牧。

他們怎麼運作咱們就不用理會了.”

……孫權來看自己的母親吳夫人,吳夫人是孫權和孫策的親生母親,有膽識,能決斷,在孫堅死後給孫策和孫權的幫助很大。

尤其是孫權剛繼承基業,吳夫人改變孫策殘暴濫殺的政策,讓孫權與本土士人結好。

許多流寓人士都是吳夫人招攬來的,比如“二張”。

並且也是吳夫人讓孫權像對待兄長一樣對待周瑜。

可以說,吳夫人的手腕,比現在的孫權強的多。

吳夫人側躺在榻上她身體也一天不如一天了。

道:“你想報仇,我並不攔你,外面的事到底是要你來做主的。

我沒有多少時間了.”

孫權紅了眼眶,“母親…”吳夫人年紀也大了,生老病死是難以避免的,當然吳夫人現在一時半會還不會死。

吳夫人拍拍孫權的頭,“哭什麼,我一時半會還死不了。

只是我到底是沒有幾年了。

有張昭和周瑜幫助你,我也放心的下,可以放心的見你父親了.”

孫權道:“可是,母親,公瑾與子布先生總是意見不和,兒不知該到底如何是好……”吳夫人緩緩的道:“張昭主內,周瑜主外。

周瑜是武將,年輕有能力,氣魄也大,你要是想建功立業,就要多依仗周瑜.”

“但是你不能只偏向周瑜,你是做主公的,要把握好中間的度。

張昭穩重,年紀大,經驗足,有他在,總不會讓你一敗塗地.”

“進取天下有周瑜等為爪牙羽翼,若事不成,可退守江東,做一富家翁,張昭可為後盾,保護孫氏宗廟不絕.”

“無論是前進還是後退,道路都在腳下了,以後就看你怎麼走了.”

孫權深受觸動。

為了男兒的雄心壯志,母親已經給自己安排了班底,可以讓孫權不留遺憾。

但是不知道孫權自己的才能夠不夠逐鹿中原,孫權自己又有沒有這個壯志,出於對兒子的擔憂,對孫氏負責的想法,又留下了一套足以保住宗廟的班底。

孫權道:“孩兒明白了。

母親用心良苦.”

吳夫人搖搖頭道:“我這樣的人,能夠成小事,難以為大業。

平衡周瑜和張昭已經是我的極限了。

但是靠均衡是難以爭奪天下的.”

“不可過度偏依,但也不可一味要平衡。

其中的取捨和度就需要做主公的人自己去把握了.”

孫權接受了母親的教誨和關心。

回到縣衙已經打定主意要向劉備報仇,打這一仗。

一來是自己確實是想要建功立業,想要痛痛快快的打個大勝仗。

二來是周瑜領軍在外,吳郡政令皆有張昭輔佐,自己受張昭的影響太深了。

這不是說張昭不好,但是如今隊伍裡矛盾重重,各方犬牙交錯,自己年幼威望不足。

只能盡力做好平衡,彌閤中間的縫隙。

張昭屬於主和派,不喜歡隨意出擊。

但是自己家仇不能不報,在豫章郡的恥辱也不能不洗刷。

此番凌操和蔣欽的出兵張昭一開始是不同意的,但是還是堅持出了兵,結果吃了大虧,打了大敗仗。

這在所有的武將眼裡都是一種恥辱。

因此需要一場勝利來給武將們提提氣,宣洩一下怒氣,順便報個仇。

畢竟要均衡嘛!手下的不是勇猛且有資歷威望的老將,就是政治經驗豐富勢力盤根錯節的政客。

靠孫權的威望是壓不住的。

只能玩一玩平衡的手段。

孫權找來了周瑜。

“公瑾,我打定主意要打這一仗,報仇雪恥,不過,我們到底要怎麼打?”

周瑜聽了孫權的話,十分高興。

當即回答道:“自然是要主動出兵,一定不能讓劉備安心經營地方,主動出擊,攻其不備才能達到勝利的目的.”

周瑜說著,展開地圖。

“主公請看!”

“豫章之北即為廬江郡之居巢縣。

昔日我為居巢長,士民多愛我願為我效力,如今亦然.”

“廬江郡東即為丹陽,如今我初定丹陽郡,兵馬收攏四萬。

只因怕丹陽生亂,分兵駐紮,不敢合力。

若從丹陽出兵攻打豫章四郡,則大軍皆在丹陽,一者不怕又亂,二者減少兵馬排程之損耗.”

“廬江郡兵馬派一將統帥,過江借水道,戰船縱橫於彭澤之上,並防備荊州異動。

我親率丹陽兵馬南下,直取鄱陽!”

孫權雖然跟隨父兄也算是久經沙場。

但不得不說這打仗有時候就是看天賦。

反正孫權看周瑜說的頭頭是道,自己雖然沒有什麼感觸,但是相信周瑜的才能,也只有點頭的份了。

又道:“初,公瑾言道,要先平會稽,如今怎麼又從丹陽出兵?”

周瑜哈哈一笑。

“劉備非碌碌之備,我雖不恥曹操,但仍不得不承認,當今曹操勢力最大,腹有大略。

連曹操都將劉備視為大敵,屢次動手尚且不能建功。

我又怎麼能輕視呢?”

周瑜碩的這話有點刺痛了孫權。

不過孫權沒有表現出來。

孫權就是大意,聽從曹操的挑撥,想要獲得眼前的利益,才貿然出擊損失兩員大將。

周瑜接著道:“劉備這樣的人,我怎麼敢只認為正面出擊,就一定能勝利呢?故此我這裡大軍動處反而是輔助,真正的殺招,我落筆在會稽!”

“會稽?”

孫權一臉困惑。

“可會稽郡地域廣大,山川縱橫,人煙稀少,其十四縣均位於北,而南邊名為會稽郡之屬地,實為荒野深林。

想要經營起來快捷非一日之功,如何落筆會稽?”

周瑜笑道:“正是因為會稽人跡罕至,所以該為無備之處。

縱然劉備要防備正冬的會稽,也不可能面對這樣沒有明顯威脅的會稽派大軍看管。

這正是我們的機會.”

“會稽郡太末縣位於十四縣最南,位於谷水之上與信水相對。

派出兵馬整頓谷水上下,不使其山林地形,百越野人為我等用兵之阻礙,潛伏一軍待時而動.”

“一旦兵起,廬江兵馬於彭澤之上,位於豫章與鄱陽之間,西防備荊州,東可與丹陽兵馬夾擊鄱陽。

大軍壓於劉備北境,劉備必調兵北上相抗。

此時會稽太末縣大軍直向西攻,奪取信水,直接截斷北上兵馬之後路,並與丹陽廬江南北夾擊鄱陽!”

“至此可奪取一郡之地!並滅劉備軍隊大半,使其傷筋動骨!再者一番大戰震懾四郡,攪擾各處,其不得安心生產,自然難取民心.”

“妙啊!”

孫權擊掌稱讚!雖然孫權的軍事才能不夠高,但也看的出來周瑜這一番佈局的氣魄所在。

廬陵郡兵馬放在彭澤的位置,既能注意荊州的一舉一動,也能隨時進軍。

丹陽兵馬一邊鎮守丹陽,就地起兵,減少軍需消耗。

同時吸引劉備的大部分兵力。

會稽郡則隨時準備截斷後路。

充分發揮了各部分兵馬的作用,且形成了合圍之勢,既謹慎的多面用兵,不盲目自大,僅僅以鄱陽一郡之土地作為目標。

但也能最大的消耗劉備的有生力量,儘量將敵人的兵馬吸引道己方的包圍之中,這一場戰鬥如果勝利,雖然得到的土地不多,但是可以消滅劉備大部分都兵力。

多少有點圍點打援的意思在裡面。

周瑜在地圖上佈局,似庖丁解牛鞭辟入裡,刀鋒冷厲,又似乎有排山倒海之勢。

換了旁人也許只是讓人感覺計策高,但是在周瑜極富有感染力的講解之下,大氣磅礴呼之欲出,讓孫權不僅心折。

“就這麼辦!全交給公瑾安排了!我只靜候佳音!不過公瑾此番動兵,興師動眾,還需要說服張師.”

周瑜點頭道:“主公放心,子布先生那裡由我前去勸說.”

“不過……”“不過?”

“不過還有一事,恕瑜冒昧,孫暠之父孫靜將軍,年事以高,請讓他告老還鄉吧……”“哦…”孫權眼光閃爍。

“只怕我這位叔叔不服老啊.”

周瑜笑道:“如今主公帳下不同於半年前了,兵馬五六萬,戰將如雲,只要主公願意,打仗的事還是讓我們年輕人來吧。

孫靜將軍勞苦功高該享享清福了.”

“何況,大戰在即,刀劍無眼,孫靜將軍已經失去了一個兒子,還是不要讓他去戰場上冒險了.”

孫權深以為然,深深的往外看了一眼。

對周瑜說,“就按照你說的辦吧。

不過我這叔叔勞苦功高,還是要多多優待.”

周瑜便以君臣之禮拜別孫權退下了。

孫靜的兒子孫暠妄圖自立門戶,被孫權派到豫章郡借刀殺人了。

自己的叔叔雖然是中年,這樣的打擊也算不小了。

謹慎起見,還是讓他以後好好休息吧……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風雲事蹟

劉小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