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伊籍就匆匆離去,去找自己至交好友去了。

董良依舊是起來鍛鍊鍛鍊,跟著學生們吃完早餐。

早餐後,關羽出城去了軍營。

這士兵不能一直放在哪裡不管啊,還是要練,於是決定若沒有緊要的事,關羽和張飛輪流去軍營練兵。

今天是頭一天,士兵們休息了幾天也差不多要操練起來了。

雖然只是區區兩千兵馬,但是是劉備的家底子,要重視起來。

關羽去練兵,張飛護衛劉備。

董良來到側廳製圖。

劉備則回了自己的府邸,見了見家眷,又接待了幾位前來拜訪的賓客。

置酒招待了他們。

劉表又派人送來許多糧食錢財美酒布帛給劉備使用,怕他來到荊州,囊中羞澀。

熱熱鬧鬧的到了下午,劉備有些微醺。

回到了學校正廳,見董良還在哪裡安安靜靜的製圖。

他這客人一走,閒了下來,有些百無聊賴。

坐在哪裡也不打擾董良。

但是似乎有話要說,又屢屢憋了回去。

張飛則很奇怪,但也沒說什麼,安安靜靜的坐在劉備旁邊。

他沒有喝酒,因為關羽去了城外,自己大哥身邊就自己一人護衛,所以不曾飲酒。

董良終於發現了劉備的坐立不安。

疑惑的看過去。

劉備有些吞吞吐吐的說道:“存初,昔日在汝南時,你總說有大賢在荊州,不知如今時機是否成熟,可否一見?”

董良這才恍然大悟。

劉備也是難啊。

這剛來到荊州,前幾天被劉表拉著喝酒,這今天招待完賓客後突然閒了下來。

瞬間感覺滿滿的空虛。

董良管理學校,關羽練兵,張飛護衛,子龍他們去打地盤去了。

就自己這個做老大的無所事事。

這心裡一空下來,難免感覺有點憋悶。

終於按耐不住,要找些事做,也就沒話找話。

突然想起來,董良說的大賢還沒有介紹。

董良聽了劉備的話,放下筆抬頭,想了一下說:“主公要訪賢,卻要有言在先.”

“你說,你說!”

董良笑道:“這一不能以貌取人,不能因為這賢人年輕就小視他們.”

劉備也笑著說:“這是哪裡的話,備也曾攻讀經書,這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的道理還是懂得的。

何況又有你董存初年方十六就現美於前.”

董良又笑著說:“那我舉薦第一人乃是荊州龐統,龐士元.”

“此何人也?”

劉備急切的問。

“此人乃荊州襄陽人,年不過弱冠,卻非百里之才。

能論帝王之秘策,攬倚伏之要最,縱論古今。

若能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

“可惜我身無寸土啊!”

劉備有些遺憾,聽到董良這樣說,自然明白龐統是一個不願意在小位子蹉跎的人。

心裡也擔心未必能招攬的到啊。

不過擔心歸擔心,劉備絕不會不去嘗試就放棄。

“此人身在何處?”

董良這就撓頭了,他也不知龐統現在在哪裡。

不過也有辦法。

“我雖不知龐士元在哪,主公卻可前往水鏡先生處詢問,若能得水鏡先生一封書信,就更有把握了.”

劉備點點頭,水鏡先生名氣不小,劉表招攬他都不願意去。

可以去拜訪一下。

“這第二人乃徐庶徐元直.”

“此人如何?”

劉備已經不自覺的身體傾向董良。

“此人乃王佐之才,能直言進諫,兢兢業業,雖數十次不避其難.”

劉備讚歎又感慨:“誠良臣也。

親君子遠小人就是這樣啊。

向使朝中能有徐元直見用,不至於有桓靈也.”

扭過頭又問:“此人何處去尋?”

董良搖搖頭:“徐庶比之龐統還要行蹤不定,不過他也與水鏡先生要好,可去水鏡先生那裡打聽.”

劉備笑笑卻不嫌棄董良滑頭。

事實上古代交通不便,若文人四處遊歷,即便是親朋好友也難以找到他。

好比你聽說他在長沙,從襄陽出發去找他,到了地方,早不知道又跑哪裡去了。

如今這徐庶和龐統還能去水鏡先生那裡去找,不至於滿荊州的打聽,已經很好了。

董良並沒有停下來,不過卻不自覺的挺直了腰板,重頭戲要來了。

劉備也在不知不覺間往董良的方向移動了三次坐墊。

董良鄭重的說:“主公,我這介紹第三人,乃是真正的天縱奇才!”

劉備不明覺厲,被董良感染的都嚴肅起來。

期待感爆棚。

“第三人名叫諸葛亮,字孔明!乃徐州琅琊人.”

劉備聽了這裡心裡一鬆,期待感更強了。

徐州琅琊人,那就是說和曹操有仇,自己希望增加!“此人雖然年輕,卻不是見識淺陋的腐儒,能知天下大勢!達治知變,正而有謀,乃當世尹、呂也!兩漢以來無雙士、三代而後第一人.”

劉備實在太難以置信了,真有如此賢人嗎?董良把尹伊和呂望與之相比。

把他比做三代一來第一人。

什麼是三代,有說是夏商周三代,也有人說是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旦三代。

這些人全部是萬古長青,連孔子都備加推崇的聖賢。

而且居然連孔子都給略過去,直接把這諸葛亮評價為第一人。

這讓劉備怎麼敢相信,不過看董良這麼鄭重,估計就算不如他說的那麼誇張,最起碼不輸於曹操的荀彧荀攸程昱他們。

其實董良這樣評價諸葛亮確實誇張了。

因為諸葛亮現在還沒有出山,還沒有什麼成績拿出手,還沒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無論是功績還是品德,目前二十歲的他還是完全不能和尹伊姜子牙等人相比較的。

劉備剛想問此人在哪?突然自己就笑了,“莫非此人還要去水鏡先生處尋找嗎?”

董良看見劉備搶答,也笑:“此人躬耕於隆中,每自比於管仲樂毅,卻不必往水鏡先生處尋找啊.”

略有停頓,又接著說:“不過若能先拜訪水鏡先生,通個氣,就是再好不過了!”

“哈哈哈哈!”

兩人頓時撫掌大笑!這一波啊!是互相預判!哈哈!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革命軍委員會

遊厲江湖的小生

穿越大秦:我靠手機逆轉國運

三個土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