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唐人是不恥於談功業,功利。

當然開拓進取和鑽營不一樣。

其實也不能直接這樣將後面的王朝都貶低掉。

應該是開國初進取心強,中期參半,後期就完全廢掉了。

即便是高粱河車神,也主動的要攻打遼國呢。

雖然自此以後嚇破了膽,但是也基本符合這個規律。

除了個別朝代,基本上都是這個規律。

但是漢唐時期,這樣精神面貌的比例要多一些。

董良加的這幾句肉麻的話,就是李白寫給韓荊州的。

沒見過這篇文章的,很難相信,這樣肉麻誇張的奉承的話,是最浪漫的那個詩仙李白寫了。

這一點也不高風亮節,一點也不詩情畫意。

但就是這樣,不光李白,李賀也寫過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這樣的詩句。

這些人是不恥於求功名利祿的。

漢朝也更是這樣。

而後世更多的一些人,似乎說到功名利祿就髒了嘴巴,天天宣傳自己有多幹淨,結果卻偏偏暗地裡明爭暗鬥使手段。

也正是他們把功名視為髒東西,所以爭奪利益的時候,才更怕別人發現。

幹了壞事還要立牌坊。

使得手段更加陰暗,卑鄙,暗箭傷人。

真到了要這樣的人守節的時候,他又不遵守自己定下的規矩,也不願意踐行自己的話。

輪到別人說人家不守道德,自己一定會如何如何報效國家。

結果世人敬重他,讓他得了好處,他吃幹抹淨,事到臨頭,又嫌頭皮癢,又嫌河水涼,噁心。

至於董良這樣的替劉備討好劉表,劉備並沒有感到恥辱。

畢竟劉備跟過好幾個老大,這樣的場面是不可避免的。

很多還是自己的敵人,自己都要奉承著,何況劉表雖然可能因為手下人進讒言有些忌憚自己,但對自己確實是挺好的。

而自己這群人還想過算計劉表,還不怎麼把劉表當成像曹操那樣值得嚴陣以待的人。

說實話,劉備多少有些愧疚和猶豫。

但是現在這些都憋在心裡。

手下那麼多人跟著自己就等著飛黃騰達呢?如果真有了機會,自己不願意也得幹。

而現在的奉承,不算什麼,離臥薪嚐膽還差得遠呢。

據說勾踐為了活命,在夫差生病的時候,嘗過夫差的糞便來關心夫差的病情。

自己這不過是說幾句好話,算什麼。

不過劉備暗中瞄了董良一眼,雖笑容不改,但心裡還是嘀咕。

看來存初這小子還是沒有放棄打劉表主意的想法啊。

畢竟禮下於人必有所求,如今這好端端的去拍這麼噁心的馬屁,一定在暗中謀劃什麼。

這也是就是劉備,換了曹操,打死董良也不敢玩這一套文字遊戲。

畢竟弘農楊氏的楊修都頂不住,誰能頂的住。

這也是董良沒有去投奔曹操的原因之一啊。

曹操不是一個小氣的人,他大度到能容納手下背叛,容納劉備這樣的敵人。

卻又小氣到容不下一個耍聰明的楊修。

有人就這樣說曹操多疑,變化無常。

其實確實有這樣的因素,但更多的讓曹操做出這樣決定的,不是什麼人格上情緒上一些大度小氣,寬泛的形容。

而是冷靜。

曹操能冷靜的分析利弊,能容納仇人,也能將手下作為棋子捨棄,一切都是絕對的冷靜的利益判斷。

有用的就留下,沒用的就隨意,如果扔掉有用就扔掉,擋路的必須幹掉。

所以還是劉備更有溫度一點。

董良看著自己加的幾句話,又從頭到尾的翻了翻過了一遍,感覺各方面都考慮到了。

對於鄧芝和伊籍說自己八面玲瓏的話。

自己並沒有放在心上,而且八面玲瓏並不像後世那樣,比喻人圓滑心思活,多少帶有一點貶義。

而伊籍鄧芝則完全沒有貶低瞧不起的意思。

反而讚歎。

因為已經說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利益需求,這不丟人。

何況伊籍鄧芝這麼主動的過來,其實就是覺得奇貨可居。

如今看到劉備董良絲毫不在意這些面子,不光不會諷刺,反而覺得高興呢。

因為能這樣落下面子而不惱怒,說明主公有容人之量,這無論是對於哪個手下來說都是好事。

而能不在意麵子去爭奪利益,這樣的人,不死板,人情練達,靈活變通,更加的能夠成事。

宗預,關羽,糜竺也都湊過來看。

宗預和糜竺也是抱有讚歎的意思。

關羽不以為意,但也不會反對。

如果對大哥有利的話,他可以放下他的原則。

也可以丟掉自己的臉面,雖然現在是董良幫劉備稍稍的丟一些臉面。

當然,劉備也是因為董良寫的是自己才會樂意接受。

如果董良要寫關羽張飛或者其他的手下,劉備就不那麼容易接受了。

身為老大,不能讓兄弟丟臉,這樣對不起兄弟們和下屬們。

這是他這個主公的責任。

而馬良和馬謖則一臉好奇的在旁邊等著看。

眼巴巴的,但是又不敢失禮去要,這樣不合禮數,他們的家教不錯。

剛才劉備念得他們都聽見了,但是董良寫的他們還沒看見。

他們也很個比自己大幾歲的校長有什麼本事。

尤其是在伊籍和鄧芝評論過後,就更好奇了。

劉備見這兩個孩子,眼巴巴的渴望,卻又故作老成,像個小大人一樣矜持,也感覺好笑。

劉備近來對小孩子尤其是男孩子的抵抗力越來越低了,他已經四十了,還沒有兒子。

於是劉備就把草稿遞給了兩兄弟。

馬良還鎮定,馬謖太小,見被識破了想法還羞澀一笑。

兩兄弟一人拿著一邊,頭湊在一起看。

這眾大人見到這樣兄弟和睦的一幕,也都微笑著。

兩個孩子看完,劉備笑呵呵的逗他們,故意問道:“如何啊?你們校長可有本事?”

馬良規規矩矩的附和稱讚一句:“董先生思慮周全!”

他看出來點眉目了。

他是天才,年紀也比馬謖大。

同樣的年紀,董良給這孩子提鞋都不配,畢竟這是在千年歷史上都留下賢名的人。

眾人眼光又移向馬謖,這小孩子低著頭,癟了下嘴,吞吞吐吐的說:“好,好諂媚啊!”

小孩子見不得這樣肉麻的話。

一句話引得大夥鬨堂大笑起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洞房當天,我代替新娘從軍

鄰居家的女孩

大唐:國師威武

小小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