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良這邊鼓勵了一番老鮑他們,轉頭來到木匠那。

曲萬田正忙著呢!他的徒弟年輕的就拿著木頭隨便的練習著。

年長的基本上可以信賴,跟著老曲一塊幹。

老曲他也親自動手,做的很認真。

因為這不是實驗了。

昨天他一上手,先隨便用了幾塊木材試一試感覺。

剛開始也是刻大字,然後塗上普通的墨,印一印試一試感覺。

最後曲萬田選擇了棗木。

他說棗木質地緊密,用這個合適。

對於木頭,老曲是行家,董良當然從善如流。

然後曲萬田帶著徒弟隨便照著書刻著練手。

這種工作其實石匠更拿手,為什麼呢?因為石匠刻碑的會幹這個。

不過雕版要用木頭,刻碑的未必能處理好不同材料的東西。

最後還是老老實實用了老曲,大不了讓他多練一練。

沒想到老曲信手拈來。

畢竟他都是能雕花的,雕幾個字算什麼。

昨天練了練手,就基本沒問題了。

雕版又是一個廢時間的活,所以昨天下午曲萬田就開始帶著幾個熟手開始雕版了。

雕版要雕陽文,和碑刻其實還不一樣。

現在老曲雕的就是董良交給他的,通用的識字教材和基礎數學教材。

至於五經之類的,不是當務之急。

董良悄悄的走進來,沒有打擾到專心致志工作的幾個人,那幾個在練習的學徒看見董良要起來行禮,被董良按住了,沒讓他們打擾曲萬田。

董良來到作坊裡面,靠牆處放著厚厚一匝木板了。

董良隨便翻翻看看,初級識字教材已經刻完了。

上面也標註了不屬於三國時代的拼音。

這沒什麼難的,初級教材也就五百個生字的內容。

老曲幾個呼吸就刻成一個,幾個徒弟幫忙,不過個把時辰就能完工。

在這識字教材的雕版上,還有幾個數學的,這個是老曲正帶人幹著的。

目前只刻了初級的數字知識,加減乘除的運算還沒有刻完。

數學要繁瑣一些。

正看著呢,隔壁突然一陣喧騰。

老鮑的徒弟慌慌張張跑過來,驚起了正在刻字的老曲。

他有些緊張又帶著開心對董良稟報:“先生,墨製成了!”

董良一聽也喜笑顏開:“真的?”

隨手放下雕版,也跑到隔壁去看。

老曲帶著徒弟也跟在後面。

雖然兩個作坊工作內容不一樣,但都是屬於同一個任務裡的。

都很好奇,反正老曲這邊的雕版本來就能用了。

董良來到制墨間,老鮑開心的拿著稿紙迎了上來。

“先生請看!”

董良接過稿紙,老曲他們也都伸著頭看。

三行字都清清楚楚,不洇紙,不暈墨。

“好啊!”

董良還是很有成就感的,笑的合不攏嘴。

這印刷術在自己的見證下誕生了!“快,快,拿來雕版正式印一印試一試!”

老曲就轉身要催促徒弟去拿。

早有機靈的,搬著一摞雕版過來了。

眾人散開,讓出空間。

董良將一塊雕版放在木案上。

鮑侃捧著墨侍立在側。

老曲奪過來徒弟手裡要往上遞的刷子和紙。

將一摞紙放在雕版一側,遞給董良一個刷子,另一個刷子放在董良剛好夠到的地方。

董良先用手裡的刷子在墨裡蘸一蘸,刷在雕版上。

再取一張紙蒙上去。

又用另一個乾淨的刷子輕輕的在紙上刷一遍,給紙面一點壓力。

然後放下刷子,把紙小心翼翼的揭下來。

雖然完全不必如此緊張,可這歷史性的一刻,讓董良不由自主的緊張起來。

心裡還充滿了儀式感。

一揭開,豎著三個橫著共五排,十五個字就清清楚楚的印下來了。

董良滿意的點了點頭,因為是第一次印刷術實戰,效果比之後世報紙差了些,但是完全可以使用了。

眾人都很開心,但是都只是一般都見著新鮮事的開心,做手工出了成果好玩的開心。

並不知道這個東西對於文化傳播意義重大的開心。

要不然他們早該跳起來了。

幾個工匠能幹出來這青史留名的活,實在是光宗耀祖。

這本教材字與字間隔比較大。

正常大小,豎著才排了三個字,中間留了好幾格空白。

這是董良設計,讓教師教完字之後,學生自己組詞寫字的地方。

一排三個,共五排。

董良把這一張放在一邊先晾乾,然後在讓手下換雕版。

他在木案前不動,手下人從董良手下抽出雕版換上一塊新的,董良就再印一張。

這樣影印了九張,再把第一張反面拿來印,這個時候一開始印的已經幹了。

這樣下來一張紙就印完了。

這本教材一共五百字,一張紙三十字,用了十八張紙。

最後一張紙空了好大一塊空白,這是董良的疏漏,其實應該好好計算一下,把空白補上才好,這樣空白有些浪費。

不過也不怕,既然留下了空白,就給學生布置作業吧。

浪費不掉!十八張紙印完晾乾後,董良又放了兩張厚一點的紙,做封面。

然後用鋼針在側邊把這本教材裝訂好。

手裡拿著這薄薄的一冊書,這是史上第一本印刷出來的書籍。

董良高興,手下人跟著他高興。

董良對鮑侃和曲萬田說:“老鮑,老曲,以後你們就跟著我幹吧.”

鮑侃和曲萬田面面相覷,有些遲疑。

這是個大人物,賞識自己本不應該拒絕。

但是看他給自己安排的活兒,也沒什麼花裡胡哨的,能給幾個錢?畢竟劉皇叔來到荊州投靠,整個荊州都知道,雖然劉皇叔名聲很好,大家也都喜歡劉皇叔,但是對於市井小民來說,沒必要給自己繫結一個陣營,只要不是面臨死亡威脅。

所以汝南百姓棄家舍業跟著劉備千里迢迢來了荊州。

但是現在荊州的環境還是非常安定的,或者說最起碼襄陽沒有受到戰爭威脅。

曲萬田和鮑侃雖然都是匠人,社會地位不怎麼高。

但是一個是搞木頭雕花的,一個是制墨的,這些東西都不是賣給普通百姓,老曲的傢俱賣給有錢人,老鮑的墨賣給讀書人,都不缺錢。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地表最白炮灰

琴立春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