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孫乾,正晌午的時候也過去了,太陽雖然還是毒辣,但是必須強撐著趕路了。

董良也感慨一路上所行不易,幾番改變目標和路線,實在是世事無常。

也正是這個時候,才能最讓人生起亂世漂泊無依的感覺吧。

董良沒有什麼要收拾的,事實上一行人也都沒有什麼要收拾的,本來也只是中午臨時休息,避避毒辣的太陽。

董良坐在馬上,看著士卒們做簡易的收尾工作。

廖化跟著關羽,不離左右。

史書上剛毅果敢的廖化,完全成了關雲長的粉絲。

不過,這也可以理解,哪一個年輕人不向往萬軍陣中取敵首級的猛將呢?從廖化的表現,感覺完全代替了傳說中的周倉。

董良也搞不懂,這個世界上還有沒有周倉的出現。

“關將軍,我來幫你拿著長矛吧?”

廖化給關羽獻殷勤。

騎兵用的長矛是非常長的。

事實上,後世流傳的馬槊和長矛也沒什麼區別。

據說,馬槊做工更精良,但其實長矛也有好長矛和普通士卒用的,區別不大。

而後來為什麼覺得騎兵都用馬槊,很可能是自魏晉南北朝時,是騎兵輝煌的時代,騎兵地位高,為了顯示自己不一樣,便把自己的武器稱為馬槊,就這樣流傳了下來。

春秋戰國時期才出現槍的記載,那時候的槍,只是削尖的木棍而已。

長矛則是棍上加個尖頭,能刺的都叫長矛。

而往往用的長矛都是在四米以上,確實不好攜帶,所以廖化才提出幫關羽拿長矛。

而後來大家見到的兩米左右的甚至更短的,那叫花槍,是民間賣藝的演化而成的。

關羽和顏悅色的拒絕了廖化,笑呵呵的對廖化說,“不必,武器乃軍士性命依託之所在,焉可假手他人.”

董良在一旁冷眼旁觀,看的出來,這只是關羽的託詞,他將廖化放在身邊做親衛,也是為了把廖化放到眼皮子底下看著,畢竟有兩位夫人的安危壓在身上。

不把武器交給他,也是不放心。

不過雖然四米多長的長矛雖然攜帶不方便,但是古人也不是傻的。

在騎兵腰間,有得勝勾,這裡可以掛一些短兵器和水壺之類的,有時候還會掛敵人的首級,因此被後世的評書先生稱為得勝勾。

關羽腰間也有一個,這是從先秦戰車是的承弓勾演化來的。

關羽的是銅的,比較貴,也其實不耐用,一般的人都是拿別的替代一下,例如宋金和馬景的是鐵的,其餘人的都是一個繩環。

董良的自然也是銅的。

董良看著關羽把長矛背在背上,不給廖化。

長矛或者說後世的長槍這一類長兵器,在杆子的中間往往拴上一個繩環,這樣可以背單肩包似的背在背上,在杆子尾部,還有一個小環,是可以套在馬鐙的鳥翅環上的。

這樣一來騎兵行進時,長矛就能豎起來,也不左右亂晃,給周邊士兵帶來危險。

一行人收拾妥當了,關羽催促這車仗出發。

一邊向南走著,一邊問董良:“存初,此去汝南,走哪條道路?”

董良細細思考,回憶著前世的地形。

汝南在許昌的大致正南方向,自己等人在許昌的西北,所以應該往東南走。

良久,董良對關羽說:“關將軍,我們往東南出發,走葉縣到汝南.”

“葉縣?”

關羽又問道:“葉縣在什麼地方,為何走葉縣?”

董良一邊回憶,一邊與在許昌得到的情報相對應,緩緩地說:“葉縣大約在汝南和南陽中間偏北的位置,我們往東南走,正好要經過葉縣.”

“另外,據我所知,葉縣是劃給蔡陽駐紮把守的,如今蔡陽調去北方,行借刀殺人之計,葉縣無主將鎮守,自然空虛,有利我等透過.”

“此一去汝南大概兩百餘里,按我們的速度,要走四五天,約兩三天後就能到葉縣.”

關羽點點頭,卻不知前路如何,有些感嘆:“希望早到汝南,有一容身之處啊.”

董良暗笑,劉關張等人,漂泊了一二十年,也沒站穩腳跟,實實在在的是在亂世中漂泊無定,對根據地有很大的執念啊。

董良心中暗歎,也不知道到時候怎麼勸說劉皇叔,棄汝南南投劉表啊。

待劉備到了汝南,要勸說他們放棄好不容易得到的容身之所,恐怕困難重重。

自己還需要早做打算啊。

想到這裡董良就開始頭疼。

只能勉強說幾句沒營養的話,“南方劉闢對曹操來說不過是疥癬之疾,雖然曹洪久攻不下,但是隻單單憑劉闢龔都,也無力再進一步,襲擾許昌了.”

董良又說:“所以曹操主要精力佈置還是在北方,此去向南,應該容易的多啊!”

說話間,旗子就被董良立起來了,插旗行為實不可取,畢竟說打完這場仗就回家的人往往回不了家。

董良又看著騎馬落後關羽半步的廖化,突然想起廖化是襄陽人。

就開口搭話:“元儉,你是襄陽人,出來多長時間了?”

廖化見董良發問,也擠著眉毛回憶,“大概,大概有三四年了吧.”

董良心中暗喜,還好,廖化出來了三四年,對河南地的地形方位也都有所瞭解了。

對南方的印象也不至於忘卻,有廖化在辨認方向也變得容易多了。

“你是因為什麼從襄陽流落到了許昌,我聽說劉景升治下荊州還算安定.”

關羽插話問道。

“雖然安定,只是劉景升手下有權有勢,在荊州都被那幾個大家族掌握,無權無勢在哪裡不被欺負.”

廖化提起來就一肚子牢騷,“當初鬧黃巾,我年紀小就胡亂跟著了。

後來黃巾被平了,我就只能在荊州附近浪蕩。

結果又出來一個孫策四處征戰,我也就胡亂漂泊到了北方,在此處落草.”

幾人一邊走,一邊閒聊。

廖化這番話本來也沒什麼,卻給了董良靈感。

劉備投劉表後,在荊州蹉跎了十來年時光。

後來得了諸葛亮,短短時間內,就三分了天下,不得不說諸葛亮真萬世奇才。

也不得不說,那十年時間,實在是浪費的可惜啊。

董良心中暗歎,盤算著這時候,孫策應該要死了,大好時機,還是要早做打算不能浪費啊!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人在漢末,我乃常山趙子龍

花落水自流

腦洞之門

寫書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