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宗立派?衡華輕搖羽扇,心思飛轉。

很快便有了應對。

但見他搖頭:“開宗立派?那種事情對我太遙遠了。

“去年九月剛過六十歲生辰。

家祖戲笑‘尚作稚童矣’.”

在漫漫仙道中,六十歲算什麼?便是六百歲的修士都屬青年。

李南行一聽,連忙道:“六十歲不小了。

在金方,二三歲的掌門也有幾位.”

“多是傀儡之流,前輩何以欺我?”

衡華不悅道,“習得‘五行合丹術’,你大道可期。

尋我開宗立派,是想將丹術傳給旁人?”

“我有三五好友,情況與我相類。

因功法弊端,有走火入魔之厄。

此外,金方水域的秘法傳承由各大宗派把持。

我欲為散修謀求一份出路.”

衡華故作拿捏,沉默不言。

他讀過父親遺留的遊記手札,對金方的風土人情有些認識。

金方水域宗門林立,但結丹之秘、化嬰之法向來被大門大派把持。

李南行這類散修在金方水域,處境比延龍散修更為悽慘。

延龍這邊,散修好歹可以購買功法。

但在金方水域,核心要緊的秘訣功法斷然不會拿出來賣。

而當那些散修耗費比旁人數倍的努力,順利結丹化嬰後。

一個個開宗立派,反而比尋常宗門更加寶貝自己的成丹秘訣,不肯輕傳。

“前輩不喜歡宗門?”

“一個個自私自利,恪守門戶之見,抱著真仙妙訣蔑視我輩‘追幻求假一場空’,是個人都高興不來.”

李南行知道,衡華的五行合丹術是仙訣級別的成丹秘訣。

如果公開,金方散修一脈可藉此翻身。

“前輩可知‘傳道承負’之說?”

“請老師指教.”

“一脈源流之祖創立功法,與其門徒結下傳道之恩。

凡後輩門徒行善積德,氣運反饋祖師。

既可助祖師完善本脈功法,也可憑藉這份氣數削減劫數.”

避劫。

李南行心中一跳,隱約明白了什麼?“不錯,正是三災利害。

“為何劫仙之流避居世外,不肯輕入紅塵?便是顧忌天道劫數,不願被提前引動雷火風三劫。

“劫仙想要避劫,除卻自身修為、天材地寶外,氣運善功也是個法子。

“前輩厭棄金方水域宗門擠壓散修空間,孰不知宗門也有自身苦處。

“成道之恩,固然可以借運。

但同時,不肖門徒犯下罪過,也可削弱宗門氣數。

甚至與外結下仇怨,也有可能反噬宗門,導致劫仙有損。

“所以各宗門定下規矩,法不可輕傳。

便是為了避免心性不良者敗壞宗門氣數.”

李南行聽罷,久久不語。

衡華所講的“劫仙隱秘”,縱然在金方水域也沒多少人清楚。

此前,李南行一直以為:宗門修士抱團,是為打地盤、爭資源。

“我曾聽祖父提及。

若劫仙有三五金丹門徒在外廣濟善緣,天劫可削減百之二三。

如有百十門人積累善功,天劫削減一成。

如有成千上萬門人弟子行大教事,天劫多可削減三成.”

氣運之妙,不僅宗門可以,家族修士也可。

若伏家有劫仙,衡華相信憑藉自家積累千年的功德,不說輕鬆度過第三劫,前兩劫絕對沒問題。

思考良久,李南行對衡華行禮賠罪:“請老師廣傳功法,是我孟浪了.”

見火候到了,衡華話鋒一轉:“前輩愛護友人之心,我亦明白。

若僅三五人修行,我這法門傳了便傳了。

“但廣傳天下,召天下散修入我門中,強定師徒名分,此等禍事萬不敢承。

此後在外,也莫提及老師之稱。

權當你自己創造的吧.”

衡華自創天書,比其他人更需避劫。

所以他早就思量妥當。

絕對不能親自開宗立派,沾染傳道業果。

不然,若有幾個欺師滅祖或惹是生非之輩,必然牽扯自身。

他想效仿的,是昔年太玄宗的祖師聖人。

聖人,並非某個特定的實力境界。

聖者,通也,睿也。

知行善備,可尊聖。

曉知天地,可尊聖。

無所不能,可尊聖。

德澤萬物,可尊聖。

教化眾生,可尊聖。

而在玄門仙道尊為“道聖”者,乃通達天地之正理,宣揚大道之奧妙。

既要自身明悟大道,也要傳道玄門,恩惠群仙。

至此,才可謂“道聖”。

東萊洲的道聖,古來唯太玄子一人。

除卻太玄嫡傳的門徒為他積累善功外,那些得其點道之恩的修士,也有一份傳道氣運反饋。

甚至現如今,若這位大前輩還在。

就憑衡華研究太玄宗的“天乙算術”“靈感通神”,也該行弟子禮。

這種無為化道,惠恩眾修的手段,才是衡華心神嚮往的。

衡華暗道:如今早已不是聖人當年的處境。

眼下宗門林立,我跑出來親自開宗立派,必然被其他人牴觸,哪裡還能順利傳道?倒不如充當一個樂善講法的“好好先生”,留下無數點道之恩。

這樣的不記名弟子,在外犯事牽扯不到衡華。

但他們修行有成,卻要欠衡華一份情。

憑藉這份因緣,衡華能借來氣數避劫。

甚至衡華狠心一些。

大可用秘術將自身劫氣轉移到這類不記名弟子身上,拿出去代替自己應劫。

所以,李南行提議讓衡華親自出面建立宗門,他萬萬不允。

但他卻願意讓李南行傳給友人。

而散佈於天下散修,那種明顯招惹金方宗門勢力怒火的禍事,衡華眼下法力低微,不敢亂來,亦不願定師徒名分。

可如果未來修行有成,衡華邁入劫仙之列。

不用別人請,他也要跑去各大水域講道。

不為收徒,就為傳道。

太玄天書能出一尊道聖,我造化天書就不能了?李南行明白衡華不欲生事的心思,遂道:“老師放心,我那些友人品行優良,斷然不會作惡為禍.”

“只要不傳行惡之輩,前輩自便.”

隨後,衡華又把“五行合丹術”講了一遍。

順帶還把前置煉氣期的功法跟著傳授給李南行。

這篇煉氣的功法,便是衡華曾經給自己創造的《造化會元功》刪減版。

以“靈猿入天宮,拜玉皇”為煉氣第九層。

以入仙籍,成仙根為築基第一層。

再後面的功法與白天傳給李南行的“五行合丹術”相接。

李南行仔細體悟,頓時大喜:“老師這門功法,竟然是一門從凡人修行至金丹的仙訣?”

但隨後,他想起一事:“這種法門在伏家恐怕也不多見。

老師如此傳授,會不會……”“我自創的,無礙。

只是煉氣九層修行,不可讓凡人嘗試。

這法子,只適合築基三境的修士散功重修.”

“散功重修?”

李南行再琢磨推敲,察覺煉氣層次的心猿問題。

“凡人靈神虛弱,無法化出心猿。

唯有我輩築基修士的神識重修,才能煉出心猿.”

此時,衡華暗生悔意。

他要做道聖,以《造化會元功》自成一脈宗師。

第一重缺失的心法必須補全,不然日後不能正常修行,只能充作築基修士散功重修的天書。

李南行笑道:“倒也無妨,我那些友人皆是築基圓滿,神識強橫。

只不過……”礙於沒有成丹之術,無法締結上等金丹。

“敢問老師,這篇功法如何取名?”

總不能真叫做五行合丹術吧?帶上前面幻化心猿的步驟,顯然已不合時宜。

“《小品天仙訣》.”

“小……小品?”

李南行一臉困惑。

“這意何解?”

“大品,概指通篇全本。

小品,即節選篇章.”

大小品之分,來自衡華前世的說法,多用於佛經,如《大品般若經》。

又如《世說新語》記:“殷中軍讀小品,下二百籤,皆是精微,世之幽滯.”

這裡的小品,便是節選佛經。

衡華道:“天仙妙訣,不僅要有金丹、化嬰,更要有劫仙避劫之術。

而如今你我都無法推演那麼高深的境界。

不能以‘大品’自居,故稱‘小品’.”

一番對話下來,衡華倒是多了幾分師長心態。

頓了頓,他調整心緒,再道:“他日,我若將這篇天仙之法補全,自是《大品天仙訣》了.”

李南行再度拜謝。

就在衡華打算送客時,又想起一事。

“清晨我在地烈島講《雲烈赤符書》。

到底是第一次講法,還需前輩幫忙,撐撐場面.”

李南行自不會拒絕“小老師”的請求。

待得清晨,他在衡華授意下,以道法招來五色彩霞,驅走地烈島上空火雲。

再以秘法將火山暫時平息,催生大片綠茵。

更在衡華講道的八卦臺兩側,種下兩顆鬱鬱蔥蔥的蒼柏。

伏鶴一站在一邊,看看天色彩霞,再看看地面綠茵,最後看向衡華的八卦臺。

“這小子,排場倒是十足.”

八卦臺左右兩側立著鎏金銅鶴爐,背後隨風飄揚蓮花帷幔。

伏向風嘀咕:“這小子出門備下這些零碎玩意,竟然真能用到?”

臺下,許文玉等散修正襟危坐,靜候衡華登場。

嘩啦——水面炸起浪柱,一群豚魚在水面嬉戲。

伏向風下意識想要驅逐,卻被衡華傳音攔下。

“是我專門弄來的江豚,三哥別亂來.”

江豚,是淡水中少有的豚類,與人無害,且靈性十足。

縱然成妖后,也不會對人族進行攻擊。

甚至有時,還會保護路過船隻。

延龍修士講道,多以豚類現身為祥瑞。

衡華專門讓嘯魚和恆壽去尋三五隻江豚,為自己充當臉面。

伏向風直翻白眼。

雖然是第一次講道,你這排場是不是太誇張了?“罷了,罷了,小六兒到底是少年心性,且由著他吧.”

自言自語時,伏向風揮劍一掃,清風拂過地烈島,驅散硫磺硝煙,又有一片花海出現。

嘭——一聲雷音響徹天穹,漫天金光飛舞,衡華施施然登場。

他穿玄清長衣,手捧雲烈赤符書,在萬眾矚目下入座。

正要開講時,有一扁舟自水上渡來。

白衣書生飄然而至:“道友講道,可否讓在下也聽一聽.”

周瀟、衡華神色齊齊一動,貪嗔痴,第三路至矣。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青城少年志

緋月風無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