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適忍不住問道:“既然不能禁止錢幣出海,那要怎麼解決錢荒呢?”

這個世界上最難受的事情是不知道癥結所在,但是更難受的是知道癥結卻是一個死結,怎麼也沒辦法解開。

江南缺錢,這已經是一個死結了,高適這才病急亂投醫向李道源問道。

李道源斬釘截鐵的說道:“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怎麼流失出去的錢,怎麼賺回來.”

“賺回來?”

“對,就是透過貿易,將錢重新從新羅、扶桑和南洋這些國家手裡把錢賺回來!”

高適思考了起來,這確實是他從沒有想到的道路。

只聽到李道源說道:“請問老丈,您知道這些外國商人來了揚州,是不是都會帶著一船的貨物回去?”

高適點點頭,揚州還是東南貿易的重鎮,竟然能夠看到外國人購買商品,他們都會裝滿了船艙將大唐的貨物帶回去。

李道源說道:“這不就對了,大唐的貨物在這些國家也是好賣的,這錢可以從大唐運送出去,自然也可以透過貿易再從他們手裡賺回來!”

高適聽著李道源的話,越是聽越是覺得可行。

是啊,既然這些外國商人帶著大唐的錢離開不可以阻止,那麼大唐也可以和這些國家做生意,把他們市面上大唐的錢幣給收回來。

高適早就聽商人們說了,將大唐的絲綢、瓷器運送到新羅扶桑,價格就能翻倍,如果運到南洋諸國,那價格更是要翻幾倍。

高適又想到一件事說道:“不過禁海?”

禁海是上皇時期頒佈的命令,因為日本遣唐使的幾次渡海航行全軍覆沒,當年護送日本遣唐使返回日本的大唐工部侍郎董耀,乘坐船隻在南海遇到風暴,差點船毀人亡。

董耀返回長安後,向上皇說在南海見到了“地獄之門”,上皇就下令禁止大唐的官船出海了。

如果是搞出海貿易,那就要開官船出海的海禁。

顯然這不是高適一個人能夠決定的事情。

這時候李道源笑著說道:“官船禁止出海,但是外國商人可以來往大唐啊.”

高適點點頭,這顯然是一個禁海中的bug。

大唐禁止官船和百姓的船出海,但是港口城市中可以停靠外國船隻。

其實大家心照不宣,如今活躍在揚州、泉州的幾個大海商,不少就是大唐人。

只不過為了方便做海貿,將船掛在某些小國下面。

甚至有的船隊,直接掛在杜撰的國家下面,在大唐以外國人的身份做生意。

高適彷彿開啟了新的天地,以前是這些海商來大唐做生意,為什麼不讓大唐去他們的國家做生意呢?這些國家可都是使用大唐的貨幣的,大唐的貨物在這些地區也很暢銷,那隻要透過貿易把錢拉回來不就行了。

高適心情有些激動,沒想到困擾自己多時的問題,竟然在大明寺這個年輕讀書人這邊得到了解決。

不過最後還有一個問題,高適忍不住問道:“可是海貿風險大,海船很容易傾覆。

朝廷的水師需要守衛港口不能隨便出海,這民間有人願意冒險出海嗎?”

等到高適問出這個問題,李道源已經基本確認了,眼前這個人是淮南節度使,唐代著名詩人高適了。

也只有淮南節度使才會問這樣的問題。

知道對方是高適之後,李道源反而更淡定了。

自己什麼樣的大官沒見過,還是高適這個大詩人的光環更吸引人一點。

不過高適也是一個盡職盡責的高官,東南錢荒確實是一個困擾大唐的問題,李道源也想要江南的百姓過的好一點。

李道源說道:“我曾經見過一本大食的造船書,大食人能夠建造海上航行的大船,那種大船能運送貨物橫渡大海.”

“其實大食人造船的技術也不比大唐強到哪裡去,只要有技術嫻熟的工人就能造船.”

高適點點頭,他曾經在港口上看到過大食人的船。

據說這船是從天竺起航,繞過了大唐南方的海岸線才抵達了揚州,這些奇怪的天竺商船能在海上航行很久,能夠抵禦風浪的侵襲。

也曾經有大唐商人,想要購買這種大食海船,只是可惜大食商人沒怎麼也不肯賣,而且這種船也只有大食的船匠能夠建造。

高適大喜過望,沒想到這個年輕人竟然有大食造船的書,如果真的能造出安全的大食商船,那麼民間出海的人就會多起來了。

接下來就是如何鼓勵百姓出海貿易,將大唐的錢從這些國家那裡賺回來了。

李道源說道:“至於如何鼓勵民間出海,那就不是小生所長了,不過我倒是認識一兩位精通財政的朋友,可以向他們請教.”

高適知道這次收穫已經足夠大了,他連忙問道:“這大食造船的書可帶在身邊?可否給老朽一觀?”

李道源攤開手說道:“並沒有帶在身邊.”

高適有些失望,卻沒想到李道源接著說道:“不過小生有過目不忘只能,可以將書裡的內容默寫出來.”

高適大喜過望,連忙說道:“不瞞郎君了,老朽是淮南節度使高適,今日和你暢談可謂是受益匪淺,不知道小友姓名,哪裡人士?”

李道源裝作惶恐的說道:“小生李道源,隴右人士.”

“李郎,你若是能獻上大食造船術的書,那對於江淮百姓,對於大唐都是有功勞的。

本節一定向朝廷舉薦你!”

李道源說道:“小生無意功名,多謝節度使美意。

大食造船的書我現在就可以默寫出來.”

說完高適連忙喊來小和尚,拿來了筆墨紙硯,攤開讓李道源默寫。

其實為了能出海,李道源早就研究過造船術。

歷史上使用木質船隻進行過遠洋航行的文明,有歐洲、阿拉伯和中華文明。

明代鄭和七下西洋,乘坐的就是能夠遠洋航行的寶船。

只可惜寶船的資料都已經遺失了,而且寶船的船體很大,需要很多珍貴的百年木材。

以如今大唐的情況,在江淮是很難搞到這些大木料的。

經過玩家的討論,阿拉伯的斜角大帆船,是在東亞航道航行的最佳選擇。

李道源將自己蒐集的資料當場寫了出來,就連造船的圖紙都一筆一筆畫了出來。

高適對於李道源“過目不忘”的能力大為驚奇,再一次對於他不參加科舉的決定而表示遺憾。

等到李道源將一本造船手冊寫出來後,高適這下算是相信了李道源的說法,這是一種能夠遠洋的船隻,和那些大食人開到揚州附近海港的遠洋帆船幾乎一模一樣。

高適留下了自己的名帖,告訴李道源只要他的朋友想出如何讓百姓出海經商賺回銀錢的辦法,就立刻去節度使府找他後,就帶著家眷離開了大明寺。

李道源很快聯絡上了遠在隴右的江倫,將自己的經歷告訴了江倫。

聽到李道源的講述,江倫忍不住說道:“老李你也太厲害了,旅遊都能觸發這麼多工,這一次也是大任務啊!”

淮南節度使是大唐最富庶地區的節度使,雖然江浙地區的節度使沒有邊陲地區節度使那麼有獨立性,朝廷也經常會輪換這些地區的節度使。

但這也是大唐權力最頂點的人物了,如果能夠刷上他們的好感度,讓任務豈不是隨便做。

果然高玩就是高玩,李道源一個人旅行都能觸發這麼大的任務。

江倫思考了一會兒說道:“海商貿易利潤大,其實只要江淮肯放開,百姓還是願意出海做生意的,讓百姓出海不難,難的是如何讓做生意的海商將大唐的銀錢運回來.”

李道源連忙記錄下來,只聽到江倫說道:“正常的貿易,商人從大唐購買貨物,然後運送到新羅或者扶桑出售,然後會從這些國家購買當地特產,然後再運送到大唐出售.”

“如果是這樣,海洋貿易不僅僅不會讓銀錢流回大唐,反而因為財富,貨幣不足引起更大的貨幣不足問題.”

李道源問道:“那要怎麼辦?”

“一種是和我在隴右想要做的那樣,發行信用貨幣,也就是紙幣。

紙幣鑄幣的成本很低,這回收外國商人使用紙幣,反而對我們是一件好事,這等於他們將貨幣權都交給了隴右.”

“想一想後世的美元霸權,靠的就是信用貨幣的鑄幣權.”

“不過這一條在淮南不行,大唐缺乏現代政府和財政技術官員,發行信用貨幣的難度太大了.”

“其他辦法呢?”

江倫說道:“其他辦法就是參考當年西班牙人的做法,將金銀這一類的貴金屬作為主要貨物,扶桑不是有金山嗎?南洋不是也有很多銀礦嗎?如果大唐商人每次貿易都帶回黃金白銀,那就解決大額貨幣的緊張問題。

而且。

.”

李道源問道:“而且什麼?”

江倫說道:“而且唐宋這種銅幣為主的貨幣是很不利於發展經濟的,你可以嘗試在江淮實行銀本位貨幣改革.”

李道源絕望的說道:“你說的我怎麼都聽不懂啊!”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為改變歷史,快把人累吐了

鄰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