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一套流程走下來,皇帝宣佈賜宴鹿鳴館,就在李輔國的攙扶下去後宮去了。

李亨的身體已經大不如前,今天殿試了三十名進士,只覺得頭暈目眩。

鹿鳴館在大明宮城之內,只有在新科進士賜宴的時候才會開放。

只有宰執和尚書這個級別的朝廷大臣,國公這級別的勳貴,才有資格在除夕這一天進皇宮中赴宴。

而普通官員想要在皇宮裡吃飯,就只有中了進士的這個瓊林宴了。

鹿鳴館取自《詩經》中的“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的意思,表示四方賢才光臨的意思,這也表示了皇帝對於新科進士的重視。

因為在鹿鳴館中舉辦,所以也叫瓊玲鹿鳴宴,或者直接叫做鹿鳴宴。

皇帝本人是不會出席這樣的宴會的,在鹿鳴館中上座的是本次進士科考試的主考官,宰相兼任禮部尚書的裴冕,而包括顏真卿在內的一眾同考官,再加上禮部、國子監和翰林的閱卷官,也都會出現宴會。

比起之前的私宴,瓊林鹿鳴宴是禮儀性的宴會,宴會上的規矩,昨天禮部的官員也都培訓過了。

而且座師和長輩在座,雖然這個宴會是慶祝新科進士們中舉的宴會,但是大家依然不敢太放肆,只是按照禮法,先是在王成偉的帶領下感謝皇恩,然後向主座上的座師裴冕進酒。

再向其他同考官和閱卷官進酒,等到喝完了這些之後,魚朝恩又帶著皇帝的旨意,將一袋子金餅交給王成偉,這是皇帝補貼他籌辦聞喜宴的賜金。

眾人再次感謝皇恩,裴冕和一眾考官終於離場。

這時候宴會總算是放鬆了一些,不過此時在宮廷中,也不能太過於喧譁。

這時候,進士科中最年幼的一名進士站起來,說道:“今日鹿鳴宴,首先要賀狀元公得授萬年縣丞!”

眾人紛紛舉起酒杯,萬年縣在長安城內,也屬於京官的序列。

大家都想要做京官,不僅僅是因為京官在長安城當官,而是因為京官的晉升體系和地方官員不同。

地方官員的升遷路徑是從縣到州,然後才有機會調入長安。

在場的就有人得授中縣縣丞的,在縣丞任上要等待附近有沒有縣令出缺,再熬資歷晉升縣令。

當上了縣令之後,就要等著州府中有缺員,才有機會繼續晉升。

如果州府沒有機會,就只有等到各地節度使保薦,得到節度使藩鎮中的職位。

這時候如果沒有大功勞,基本上這輩子做官也就差不多到頭了。

但是京官的晉升體系就完全不用了。

一名御史可以在三臺中晉升,比如殿中侍御史可以沿著御史臺御史,侍御史,謁者,這麼一條路晉升上去。

御史還可以轉到其他衙門,六部九寺如果有空缺,也可以從三臺出來,進入這些部門。

就算是京官不想要再做京官了,御史如果外放,也是州府中長史、司馬這樣的好職位。

京官只要不犯錯誤,或者站隊正確,總能夠按步晉升,而不用像地方親民官那樣熬資歷。

王成偉要做親民官,皇帝專門挑了一個屬於京官序列的親民官給他。

這也是為什麼皇帝給他這個萬年縣丞是恩寵的原因了。

接下來眾進士依次向道賀,等到這麼一輪酒下來,顧況站起來說道:“按照慣例,我們要編寫同年錄,這件事就交給狀元公了.”

同年錄,就是記錄了各個同榜進士籍貫家庭地址和簡介的古代“同學錄”。

但對於同榜進士來說,同年錄是相當重要的東西。

在不方便通訊的古代,這是一本通訊錄,有了同年錄日後才可以方便聯絡感情。

同榜進士是一個進士初入官場最重要的關係網,而同年錄也不是一次修訂就結束的,之後每年都要重新修訂,再送到同年的手上。

修同年錄的工作,自然是落在了王成偉的肩膀上。

他當仁不讓的接下來,眾人又是對他進酒。

這時候鹿鳴館外響起了打更的竹板聲,已經到了曲終人散的時候了。

眾人相約一週後在長安城外舉辦聞喜宴,這場熱鬧的進士宴會終於結束。

接下來幾天,皇帝又面見了明經科的前幾名,也都授予了官職,到這裡至德二載的進士科考試終於結束。

接下來王成偉又跑了幾次吏部,拿到了自己上任的手續,領到到綠色官袍和代表縣丞身份的銅印。

因為他就任在長安城內,而且如今長安縣丞出缺,他隨時可以過去上任。

其他同僚就不同了,他們必須要在一週內跑完授官的手續,然後吃過聞喜宴之後立刻出發。

按照唐律,如果不能按期上任是要受罰的,如今兵荒馬亂,越早出發越安全。

不過王成偉也沒準備這麼早上任,當了唐代的官員,每個月只有旬末一天的休沐,全年都沒什麼假期。

這段時間王成偉拜訪各種友人,從宰相裴冕到其他考官,加上他在長安認識的官員都一一拜訪。

他還給未來上司,京兆伊崔光遠送去了隴右特產的禮物,崔光遠對於這個下屬也非常的客氣,也回贈了禮物。

而自從《風起長安》的資料片釋出之後,不少玩家都湧入長安。

官吏玩家身上都有差事,到了長安也得不到長安的官職,自然不可能隨便離開隴右。

軍將玩家大部分都是在隴右,一些遊俠玩家在回鶻和吐谷渾忙碌著。

湧入長安的玩家中,最多的自然就是商人玩家們了。

而隨著這些玩家的湧入,長安城內也出現了很多隴右“特產”。

這其中最受歡迎的,還是來自隴右的大量紡織品。

開元盛世的時候,長安雲集了各地的商人,那時候就算是普通人家的女子,在出嫁的時候也會帶上一些陪嫁的絲綢,中等之家也日漸奢靡。

但是經過一場戰亂,徹底說明了所謂長安城內的中產,不過是無根之萍無源之水。

皇帝迴鑾長安,如今大唐重新掌控了關中,連同了整個帝國的南方,只要在這一次帝國大亂中壓準了方向,在靈武或者鳳翔府投靠李亨的大臣們,又開始重新發跡起來。

光祿坊、平康坊,這些帝國重臣扎堆的坊內,又開始響起不停的絲竹聲,帝國最好的東西都送往了長安城。

可是那些普通百姓,連自己的房子都沒錢修葺,更不要說消費絲綢這些奢侈品了。

物美又價廉的隴右布,一進入了長安東西市,就得到了長安百姓的歡迎。

經過玩家們的不斷搬運,隴右的染料已經進入了第二階段,不僅僅侷限於從天然物質中提取染料,而是開始用上了簡單的化學合成染料。

五彩斑斕的隴右布,既滿足了長安百姓好奢靡的性格,同時又物美價廉,很快得到了百姓的青睞。

除了布之外,毛紡的衣服也大受歡迎。

長安已經降雪了,溫和保暖的毛衣,沒有之前皮革製造衣服的牲畜腥味,又蓬鬆又保暖。

沒錢買成衣的百姓,還可以買毛線回去自己織衣服。

如今長安也流行起人織帽子和圍巾的風潮,就算是一些富裕家庭的小娘子,也會拿起毛衣針,給情郎送上一條保暖舒服的圍巾,不比繡個香囊實用啊!除了這些衣物之外,隴右雪白的紙,也成了長安讀書人爭相購買的東西。

唐人對於純色有種特殊的追求,皇帝任命宰相,宣麻拜相的麻紙,用的是一種天然白色麻布編織的。

任命宰相才能用的高檔白紙,書寫起來根本沒有隴右報紙那麼舒服。

而且為了進軍長安,隴右造紙業又搞出了一種名為“香蘭紙”的東西。

在定型紙張之前,在紙漿中加入香料,這種紙帶有如蘭似麝的香氣,一進入長安就受到達官貴人的歡迎,很快銷售一空。

此外在鳳翔府風靡一時的鐘表,煤油燈也出現在長安的市場上。

但是以上都不是長安最暢銷的貨物,如今真正走入每一個長安百姓人家的,是隴右的火柴。

自從玩家勘探隊在酒泉附近發現了一座磷礦後,酒泉的化工行業協會就看到了商機,迅速佈局將一套火柴生產流程搬進了“遊戲”裡。

這種只需要摩擦就能生火的東西,比起火石來說好用多了。

而且打出來的是明火,不需要再用火絨引燃,就算是稍微乾溼的柴火也能點燃。

火柴輕便又容易攜帶,就被郭平帶進了長安。

一開始只是找不開零錢的附贈商品,但是隨著到了冬季,生火更加的困難,火柴這種方便的生火工具立刻受到了歡迎。

火柴價格不高,而生火是每一戶百姓的日常需要,最後成為了隴右銷量最大的商品。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一切都是為了生活

福氣小星

我在大明過日子

潛水的海爬